读书日,陪着孩子读书吧
2015-05-15新灵
新灵
4月23日这一天在世界文学领域具有纪念意义——它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因为这个原因,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
因为阅读能够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和视野,拓展他们的想象力,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极为重要。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说:“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
但是,阅读的价值还不止于此。阅读不仅能在积累知识和丰富视野方面发挥作用,阅读优秀的作品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首先需要集中注意力,静下心来,融入到书本的世界中去。同时,不仅通过眼睛去看,还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揣摩、去理解、去品味、去评价,内心与作者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故而,阅读能够去除中小学生的好动、浮躁、气急、冲动。此外,阅读能使学生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汲取力量。正所谓经典润泽生命,阅读点亮人生。因此,阅读除了丰富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心灵和思想得到了成长,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品德素养。
目前,我国尚有不少家长和教师对孩子阅读的重视稍显不够,还有不少孩子虽然也在读书,但是离真正的阅读还有差距。从阅读的起始来看,许多家长往往认为至少要等小学以后,掌握了一定的字词以后才开始阅读;从阅读的数量来看,虽然小学、初中、高中课标都对学生阅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一二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但好多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还达不到要求;从阅读的内容和方式来看,现在的中小学生热衷于阅读漫画,热衷于碎片化的阅读,深度阅读不够;从阅读的环境来看,现在市场上的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小摊小贩上的一些读物还涉及不良信息,真正能够吸引孩子、适合孩子的优秀读物还比较少。目前,有一些书店专门为小孩开辟了阅读场地和空间,但是从整体上为孩子阅读创造条件氛围还不够。要想全面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养成全民阅读的习惯,还需要每一个家庭和学校都行动起来。
要抓住阅读的关键期。每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的阅读题材和体裁是不一样的。比如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绘本、连环画等形式的读物,小学生中高年级喜欢童话、神话等题材,中学生可能开始喜欢科普、科幻、侦探以及小说、传记、杂文等类型,因此,要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提供适合的阅读指引,引导和组织适宜的阅读活动。
要重视组织开展经典阅读。让孩子从小读一些国学经典,学点自己文化的历史,等孩子大一些再引导他们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原著,这是很有必要的。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很多经典读物经过数个世纪的岁月磨练,仍然闪耀着光芒,其人文价值和阅读魅力不减反增。不读原著,就不懂其真正的要义。适当地挑选《三字经》《弟子规》等蒙学读物以及唐诗宋词让小学生诵读是有必要的,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要积极倡导亲子阅读。把孩子带上正确阅读的道路上,让孩子产生阅读兴趣非常关键,这就需要当孩子对外界充满好奇、对知识充满渴望的时候,给予及时地引导和适时地满足。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注重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同时也要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市妇联在社区设立了一些绘本阅读馆,幼儿的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加绘本阅读。
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去慢慢地品读一本书。一位合格的家长,不仅要引导孩子读书,还要陪着孩子读书。
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