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红楼梦》 品“红楼情”
2015-05-15艾丽娜
艾丽娜
2004年,我校把《红楼梦》纳入到高三教学当中,力求通过对古典名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学,以文学作品为抓手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我们选定《红楼梦》120回读本为课程教材,精心研究并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对《红楼梦》的某个角度、某个人物、某种意识形态有自己的见解。
1.精讲与精读课程
精讲与精读内容是《红楼梦》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之初,我们就确定了以人物为核心的讲法。从最先的“宝黛钗凤人物分析”到后来加入的“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等,我们对人物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从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多角度对作品进行细致研究。
“贾宝玉”一直是我们重视的教学内容。最初,我们只选择了“宝玉挨打”这个章回来讲,通过对内容的讲解最终得出“宝玉不愿走仕途道路”的结论。至此,宝玉性格中的核心内容已经分析透彻了,但是,在学生心中,宝玉的形象显得有些单一。后来,我们加入了“贾宝玉性格分析”专题,从宝玉抓周说起,到与甄宝玉的共同点,到史湘云、薛宝钗、袭人对他的规劝、宝黛钗的情感纠葛,再到宝玉与他人的相处,最后到宝玉的结局。加入这些内容后,学生就可以多角度地认识宝玉,宝玉的形象就显得更加丰盈、立体了。
2.实地考察
为了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红楼梦》,亲身感受《红楼梦》的情境氛围,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北京大观园,在实地体验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设计了三个内容:周建临先生的红学讲座、学生话剧表演、游园考察。我们邀请周建临先生做红学讲座,周先生围绕《红楼梦》的诞生、曹雪芹的一辈子、书中人物命运的困惑、结局的争议等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也在讲座中就自己对著作的理解提出很多问题;话剧表演是让学生形象感知著作的好方法,八年里我们演绎了“宝黛初会”“宝玉挨打”“宝钗扑蝶”“黛玉葬花”等片段,得到了师生及大观园观众的好评,更多次在媒体上播映登载;游园考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机会,学生在园内感知大观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摄取图片、文字素材,感悟人物当初的悲欢离合,探究大家族的兴衰沉浮。
3.知识竞赛
我们每年都组织《红楼梦》知识竞赛,以加深学生对《红楼们》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建立了一个题库,涉及著作的各个方面。答题形式分为抢答题和必答题,答题分为两套,第一轮在班级内开展,使用第一套题,然后每班推选出一位选手,参加第二轮的比赛,使用第二套题,形式跟班内相同。我们组织全年级学生观摩比赛,各班观众都是本班选手的粉丝团,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比赛知识性、趣味性异常浓郁。
4.作品制作与专题讲解
为了强化对《红楼梦》的文本阅读,我们鼓励学生进行相关作品制作。学生可以自设主题制作相册,比如“金陵十二钗”等,自己查找各种素材,整合成册,也可以画扇面儿,选取各个人物、景致,比如“王熙凤”,学生可以把王熙凤肖像或者判词中的那副画画出来,附上她的判词。此外,学生还可以做泥塑、写对联、手抄报……
专题讲解是这个模块的最后一个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设计讲解过程,如“《红楼梦》中的服饰”“《红楼梦》中的建筑”“王熙凤的管理哲学”“关于宝、黛、钗之间的爱情”,等等。学生分组选好题目之后,组内分工、查找资料、阅读原著、筛选整合、制作PPT或其他形式的电子版作业、提前演练,最后在班级里做专题讲述。我们将讲得好的学生推荐至年级比赛,同时组织年级学生倾听讲解,办一个属于自己的“红楼讲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再次体验了阅读、品味、钻研《红楼梦》的乐趣。
《红楼梦》教学在我校已逐渐走向成熟,我们的目标是使之成为完整的、系列的语文特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头戏。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审慎地增删、充实、更新,使其更加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需求,成为我校语文特色课程的浓重一笔。
编辑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