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玩”中养成良好习惯
2015-05-15刘雪梅
刘雪梅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些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只要教师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一年级阶段,我们应该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既关注培养的目标和内容,又重视培养的过程和方式。秉承“生动有趣,乐于接受”的原则,教给学生正确的做法,让他们在“玩”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编写儿歌,轻松指导
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儿歌形式对他们进行认知指导,逐字逐句地给学生讲解、示范,利用学生对儿歌的浓厚兴趣,轻松愉快地进行养成教育。
我们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情景,编写了丰富多彩的儿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如:
上课有秩序:
上课铃声响,立即进课堂。双唇紧紧闭,双脚平平放。身体直直坐,眼睛向前望。回答问题先站好,声音甜又亮。手不动脚不晃,比一比谁最棒。
听讲有方法:
看——眼睛眼睛很重要,学习本领少不了,老师讲课看老师,同学发言看同学,看图看书要仔细,边看边想动脑筋;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举手——眼睛是架照相机,耳朵是台录音机,小手就是遥控器,发言之前举起它;发言——嘴巴是个小喇叭,开口大声来说话,一字一句说清楚,看谁发言最完整。
2.把握特点,抓好课堂
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意识地提醒和督促学生,抓住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的良好契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一定要抓住他们好动、好奇的特点,利用各种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手、脑、眼、耳、口相互配合,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说的时候,配合上手和脚的动作,边读边拍手,以此减少他们的小动作。在教学中,我们还注重创设情境,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有特色的活动,如摘苹果、走迷宫、当小老师等。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一举两得。
3.注重激励,变化方法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褒奖、激励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年龄小,许多说教听不懂,可是一句表扬的话语,一颗小小的“真棒章”,或做一周的小班长都可以让他们特别兴奋,特别自豪。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细心关注孩子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兴奋地告诉他们“你又进步了”“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了”,在课堂上我经常对他们说“你真棒!”“你学得真快!”“你说的真好!”……老师每一次表扬都可能是学生成长的良机,激励他们更用心地学习,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同时,我们还设立了声音洪亮小标兵、作业书写规范小标兵等,为这些表现好的孩子颁发小红花,并拍摄照片发布在班级微信中,这些褒奖极大地鼓励了孩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家校协同,共同培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因此,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家长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自觉地用良好的行为影响孩子。
同时,学校教育也需要家长的配合、信任和支持。尤其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小,所以一些重要的通知要由班主任通过短信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所以,学校和家长应该积极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教育好孩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因此,在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循循善诱,使学生们在“玩”中养成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编辑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