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乾坤
2015-05-15庞军明晓洁
庞军 明晓洁
汉字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遗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汉字、用汉字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与汉字接触最多,也与它最为亲近。所以,我们二年级将“汉字文化久,浸润国学长”(“赏汉字文化,品国学经典”)作为本学期国学周研究的内容。
课堂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了解汉字之美,是国学的基础。我们的工作就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引领着孩子去发现美。每一节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都是从识字、写字来入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真正夯实低年级识字、写字基础。汉字的记字方法有很多,如结构记字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自编小儿歌,依据字理、字源记字等方法,在课堂上,我们邀请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运用识字方法来学字,抓住形声字、会意字的特点来识字,学习认识汉字的演变过程,赏析汉字文化。
如汉字“衣”是个象形字,原来的意思就是指两袖宽大的上衣。在教学这个字的时候,我们出示了甲骨文的“衣”字,告诉学生们古人创造“衣”字是依据古人穿的衣服的样子来造的。这一横就像我们衣服的肩部,平平的;这一撇一捺就是那两条长长的袖子。学生通过了解汉字的文化,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小学生喜欢汉字文化,还表现在他们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上。在学习月字旁的字时,学生提出带有月字旁的字多与肉、身体的一部分有关系,为什么“朗”“期”这些字也带有月字旁,却与肉没关系呢?高水平的问题引发了课堂的深度讨论。孩子们查找资料,最终发现:月亮的象形字,是新月当中加上一点,后来演变成现在的月字。肉的象形字很像现在的月字,作为部首偏旁,也写作月,结果月字旁和肉字旁只好混在一起了。现在带有月字旁的字有97%以上是与肉有关,极少一部分是和月亮有关系的。
把汉字字理、字源引入课堂,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感悟汉字文化,也为写好字奠定了基础。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我们创编了儿歌,让孩子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写字。例如在写“衣”字时,我们是这样说的:“一点一横,肩膀平平;撇要舒展,竖提略长;小撇靠上,横下躲藏;大捺托住,这样才行。”这种做法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学生说着这些儿歌就记住了汉字。
在指导学生写字的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去认识和掌握一类字写法的共同点,发现汉字穿插避让的规律,潜移默化地渗透做人做事的道理。例如在写“他”字时,我们是这样说的:“单人旁瘦又长,往左靠会谦让;也字要成阶梯状;两边齐平才好看。”写“地”时这样说:“土字旁比较小,左旁小者齐其上;也字要成阶梯状;穿插避让写得好。”
每一次指导学生书写时,都是在培养学生认真读帖的能力。读帖是写好字的前提。读帖好比读书,为的是明其道理,而不仅仅是抄写。对照范字,其笔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从中找出规律,才能写得对,写得好。
提笔就是练字时。认真写好每一个汉字,就是在继承祖国的文化,领悟古圣先贤的大智慧,就是在炼就做事严谨的大本领,学习待人接物的礼仪。在国学周期间,我们开展了硬笔书法比赛。孩子们在一笔一画的书写中,进一步发现了汉字的美。
课本剧中深化汉字文化
曲黎敏的《从字到人》一书中写道:汉字是中国人心灵上绽放出的花朵。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字;有中国字的地方,就有中国心。
为了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了解汉字文化,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组织二年级的学生编排了有意思的课本剧——《有趣的汉字》。在剧中,孩子们化身为一个个偏旁和汉字,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很快他们就组成了“柏、柿、桃”等形声字,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学生们一下子积累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字。
其实,带有木字旁的字不仅仅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还有品字形结构的“森”字。随着三个“木”陆续走上台,小观众们知道了一木为树,二木为林,三木就是“森”。做人做事,不能“只看树木,不见森林”的大道理也就显而易见了。
在古代汉字文化中“三”表示非常多。古人对“三”有着特别深的感情。古人创造了不少品字形结构的汉字,比如“众”字表示人多,“淼”表示水多,人用“三”,象征“天、地、人”,一贯三就是“王”了。在古人心中“三”还是吉祥的表象。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在汉字中,与“手”的动作有关的偏旁有很多,如手字旁,提手旁,爪字头,反文旁,又字旁。其中,手字旁表示手掌,五指蜷曲,握紧为拳。爪字头表示从下而上的动作。反文旁表示手持工具做事。又字旁也和手有关,其中的“取”就是用手拿走。
课本剧的成功演出把汉字的学习又推向了高潮。演出结束后,很多孩子都自发地去搜集更多的偏旁、部首,去了解更多的汉字知识。在随后的语文课上,孩子们把自己在前参时找到的字都呈现出来,着实做了一回“大学者”。
诵读国学中拓展汉字文化
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喋喋不休,而是循循善诱,要让学生敢说、能说、会说,给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不求精准无误,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受益。这样的国学才能是有温度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借助学校国学周活动的契机,王府校区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诵读国学18句和经典诗文活动。
我们利用晨读,组织全年级的学生一起学习、背诵国学18句和经典诗文,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搜集与美德有关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一日,我们在学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时,老师问:“谁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你的理解?”小钱同学娓娓道来:“我觉得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别人要有同情心,懂得关爱身边的人,还有身边的小动物。我就是这么做的,平时在家我会精心准备好食物,每天都到小区喂养流浪猫和流浪狗,我觉得这也是恻隐之心的一种体现。如果每个人都能有恻隐之心,关爱身边的人,关爱身边的小动物,相信我们的生活会更幸福的。”孩子说出来的话或许不是高深的大道理,但是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发自真心,是自己的体会,甚至是自己正在实践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是最有价值、最深刻的。
对国学的研究并不是国学周这一周的工作,而是一直贯穿于我们整个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之中。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强,抓住这个黄金阶段,我们带领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积累。有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积淀,学生们有了精气神儿,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大大增强。
一路走来,师生与家长都有很多感悟。
学生说:“激发了我们学习汉字、研究汉字的兴趣。在前参中,我们查找汉字文化,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做词卡,积累词语,还把自己背诵的经典诗词推荐给全班同学。”
教师说:“在研究中,成长提升的绝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同样也在成长着。国学滋养了我们的心灵,促使我们更智慧地工作。我们认识到国学并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流于纸面、毫无生气,更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能够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出现在身边。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就能发现国学的美。”
家长说:“在孩子的影响下,小手拉大手,我们家长也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句经典国学名句的引导,可以胜过长篇累牍的说教。国学让我们的教育方法更多了,更加讲究艺术性。家校的共同合作,也将国学教育做得更扎实,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指导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
对于国学的研究,对于汉字文化的研究,我们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