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儒”知“礼”

2015-05-15王寅梅张建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季老季羡林国学

王寅梅 张建

学年伊始,德胜校区全体师生浸润在浓浓的国学周活动氛围里。

我们立足学情,依托课内教材开展此次国学周活动。在国学周期间,六年级语文学科恰好学到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因此,我们决定以教材为依托,开展“走进国学大师季羡林,做讲孝懂礼的毕业生”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把国学中的经典理念落实在日常行为中。

此次活动采用系列交叉的形式进行,主要包括“读(课内外研读季羡林的作品)、查(季羡林的生平)、批(季羡林的作品)、展(手抄报、画展)、写(硬笔书法书写季羡林经典语录)、践(导之以行)”,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领略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

走近季老,启智心灵

以语文为龙头学科,学生从季羡林的生平、不同时期作品、经典语录等方面逐步了解这位国学大师;在英语课上,利用精彩两分钟,让学生从季老精通多种语言角度介绍季老,多方位地认识这位国学大师;品社课上,老师向学生讲述季羡林先生生前的学术成就和趣闻轶事;学生在美术课上还为季老先生创作了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宣传画。

在讲授《怀念母亲》一课前,语文老师推荐学生阅读季老的《赋得永久的悔》《听雨》等作品。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批注,在字里行间感受季老的文学底蕴和真挚的情感,对季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的学生在批注里写道:“母亲为了让作者吃好,自己宁可不吃,真让我感动,生活中妈妈不也是这样对我的吗?我要懂得珍惜这份母爱。”学生通过深入的阅读,感悟到了季老对母亲的爱及自己不能尽孝的终身悔恨。通过系列活动,学生对季老越来越崇敬,他们专注地誊抄季老的语录,希望把这些经典语言铭刻在心中。

有的学生在周末去北京大学踏寻季老的足迹,游未名湖,赏博雅塔,立志做有用的人;有的家长带孩子们参观了孔庙国子监、郭沫若故居、梅兰芳故居等。有一名学生参观孔庙后在日记中写下:“也许我取得不了季羡林先生这样的成就,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永久传承下去!”

走进季老,内化行动

在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用行动践行着季老的思想,真正地走进季老。

学经典,学贵力行,要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行动。学校向全体学生倡议:在家中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生们承诺在日常生活中为父母减轻生活负担,尽力做好所有能做的家务劳动。活动中,有的家长在承诺卡上写道:“盼望孩子能在这项活动中提高自理能力,丰富课余生活,体会父母辛苦,更加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有的家长在给班主任老师的短信中写道:“此次活动,让孩子更热情、更主动地去劳动。周末她发烧了,不仅不让家长照顾,还坚持按照承诺书中的内容,帮妈妈刷碗,让我们全家都感到既惊讶又欣慰。”

伴随国学思想的浸润和国学大师的感染,学生的言谈举止悄然发生了变化。现在六年级的学生遇到老师都会立即站定,恭恭敬敬地鞠躬敬礼。标准的姿势,恭敬的神态,为其他年级学生做好表率。在六年级学生的引领下,全校学生遇到教师、保安保洁人员、校门口的交通协管员等,都能主动问好、行鞠躬礼。我们还将六年级和一年级结成对子,让学生主动帮助一年级学生做值日。国学周活动让学生们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爱学习、有理想的人。

今后,我们还将通过国学周活动结识更多的国学大师,诵读经典,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感知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一批批讲孝、懂礼的好学生!

猜你喜欢

季老季羡林国学
我的书斋
听雨
“垂”改成“掉”,好不好?
季羡林:天意高难问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不平静,就不会幸福
咪咪(节选)
又见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