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导入探析
2015-05-15马晓燕
摘 要: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先锋,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本文将对初高中语文教学中导入的重要性以及导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以期引起教师对导入教学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中学语文;导入;作用;问题
导入,是指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内容的环节。导入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其实施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导入教学的重要性
现如今,有许多社会人士甚至是教师队伍普遍存在这样的观点: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补课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导入教学会占用本就短缺的上课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其实不然,下面笔者便从三个方面来谈导入教学的重要性。
1.凝聚学生注意力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动、贪玩、注意力不集中,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过后,很难迅速的将注意力转移到新课当中,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恰当、有力的引导而直接进入知识点的传授环节,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步伐。而导入环节的设置,不仅仅是旧知识向新课程的自然过度,更是学生集体将纷繁复杂的思绪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的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成就高效课堂的基础,因此导入的设置纯属浪费时间之说实属谬论。
2.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自愿地去进行之后的学习。在进入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与课堂相关的故事,播放音乐或视频,竞猜谜语等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其聆听、思考或探讨的兴趣。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朱自清的文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播放凤凰传奇的歌曲“荷塘月色”,学生大多对这首歌耳熟能详,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跟着合唱,学生很容易便被这首歌曲吸引,播放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歌名,顺理成章的便能够引入新课。
3.确保知识的系统性
教科书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以及权威人士的商讨探究而编订的,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就语文课本而言,如果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无论是每单元的课文与课文之间,还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安排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有极强的系统性。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以下简称必修4)为例,第三单元涉及到的《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以及短文三篇中的《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从表面上看很难看出有什么联系,然而细细研究便会发现,这几篇课文所讲的都是人类灵魂深处、思想至高点的东西。教师在导入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新旧课程的衔接,还要将其内在的联系性贯穿其中,将编者的深刻用意传授给学生。
而单元与单元之间也存在着其应有的系统性。在“必修4”中,第一单元讲授戏剧,第二单元讲授诗歌,第三单元为现代文教学,第四单元为文言文教学,彼此自为一体,而又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共同构成了语文大课堂。因此在单元与单元的衔接中,导入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导入帮助学生在思维上对知识有系统性的把握。
二、导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当中,导入教学作为课程传授的先锋和切入点,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代教学当中,导入部分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1.导入环节被忽视
在高中阶段,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其地位本就不可忽视。伴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考当中语文的分值将被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对语文教与学在力度与强度上的不断加大。教师除了讲授课本内容之外,还会搜集整理相关的课外知识。那么45分钟的课堂时间便显得弥足珍贵,为了传授更多的知识,教师往往将导入环节浓缩为一两句话而直接进入授课环节。对导入的忽视破坏了课堂的完整性,学生的思维很难在几秒钟之内转入到新课并跟上教师的节奏,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2.导入技能欠缺
成功的导入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时间不宜过长,尽量控制在1~2分钟;2.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感染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3.起到衔接新旧知识的作用;4.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当中很难全面把握这几点,有时候甚至陷入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的境地,无法游刃有余地做到知识的起承转合。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第一点所提到的教师对导入环节的不重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教师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教师主动学习并运用相关导入技能,还需要学校提供条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进修学习。
3.导入形式单调
由于课堂内容、课程目标、重点难点的不同,以及不同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导入的形式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然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师的导入单调乏味,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有的教师擅长用直接导入法,这种方法用时短,能够迅速导入新课,然而趣味性和启发性不足,只是单纯的做到了进入新课,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常用这种方法会使得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兴趣较低。有的教师则迎合科技发展、时代需求以及学生心理,以视频、音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导入,这种形式的确会快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然而如果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导入,学生很容易陷入“审美疲劳”,无法达到初期的效果。
三、结语
在一节语文课堂当中,导入所占的时间虽然极短,却是高效课堂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然而,对导入重视程度的不足、教师导入技能的缺失以及导入形式的单调乏味,使得导入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当首先在思想意识上对导入给予足够的重视,然后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导入技能。
参考文献:
[1]成进强.中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刘佳.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付文雯;王磊.谈教学导入的创新策略[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7.
作者简介:马晓燕(1989-),女,籍贯:山西晋中,单位: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学科教学(语文)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语文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