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看法

2015-05-15周娟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同类项情境数学

周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般地说,人类对韵律、节奏、语言和美的感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较之数学来讲,学生更感兴趣,而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对数学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理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甚至“我爱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爱带进课堂,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以肯定。当学生成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加以鼓励;当学生作业有改进时,加注评语给予肯定;当学生学习有进步时,即使再微小也应及时激励。对于“学困生”或数学学习中常出现错误的学生,要善于发现错误中潜在的闪光点加以引导、帮助、鼓励和激发,让学生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在老师的爱心中使其良性发展,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养成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所有的激励,包括一份爱心、一份教导、一份表扬,都是点燃他们心灵火化的“催化剂”,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深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语言激励法。对于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表扬的方式不能简单的说你很聪明,而应该具体到他为什么优秀,这样既让他得到老师的表扬,又明确了今后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

(2)目光赞许法。教师的眼睛能给学生以很大的鼓励和认可,此事无声胜有声。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但是有时老师又不方便用过多的语言表扬他,此时,就应该用目光与回答问题的学生目光对视,待他回答完问题,向他点点头,表示同意他的说法,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产生更强烈的表现欲,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都会十分生动而且积极,学习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一个好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识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利用游戏开场,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上课,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游戏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我却对答如流。学生们都震惊了:“为什么老师比计算器还快呢?”惊叹之余,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教学中,学生通过笔算知道258能被3整除后,教师变换各个数字的位置,将258变为852、528、582、825、285让学生一一将它们整除,学生发现,不管怎样变都能被3整除,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揭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谓水到渠成。

由止可见,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连的、有趣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学生也乐于把自己溶入到这种情境中去,在情境中学习、体验。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四、采用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的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为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于深奥难懂的数学内容,教师要力求用浅出的方式告诉学生,并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到“原来这些东西我也能理解,我也能学会”,甚至有的新内容老师刚点播一下,许多学生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借鉴上海市长虹中学周佩珠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事先准备好配组的同类项卡片,上课后,每人发一张,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单项式或同类项的朋友,找对的同类项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起来再找。学生在愉快专心的气氛中迅速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法则,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也在同座讨论中得到顺利解决。全班学生个个调动起来,也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互帮互学的精神风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很多方法,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要根据每节课的特点而设计,或用幽默的语言,或做游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学生沉睡的兴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猜你喜欢

同类项情境数学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试锋芒
学习同类项 口诀来帮忙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护患情境会话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