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新生儿转运模式在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运用探讨
2015-05-15朱晓云湖南省湘乡市人民医院湖南湘乡411400
朱晓云 (湖南省湘乡市人民医院,湖南 湘乡 411400)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 年1 月1 日~2013 年12 月31 日期间转运的122 例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探讨新生儿转运模式在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运用效果,为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率及降低死亡率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2 例危重新生儿中,男63 例,女59 例,日龄1 ~27 天,平均日龄(19.41±2.37)天,体重1 900 ~4 100 g,平均体重(2 890.87±518.94)g,原发疾病:新生儿窒息37 例、吸入性肺炎29 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7 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2 例、新生儿溶血病6 例、颅内出血11 例、消化道出血3 例、肺出血5 例、先天性心脏病2 例。按照转运时间段不同将122 例危重新生儿分为研究组(2013 年,67 例)与对照组(2012 年,55 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2012 年(对照组)我院采用以往常规模式转运危重新生儿,即双向型转运模式,以主动转运为主,由我院提供转运救治服务或由出发单位运送新生儿;2013 年(研究组),我院总结以往新生儿转运工作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双向型转运模式更改为主动型转运模式,组建新生儿转运工作小组,待确认危重新生儿需转入我院治疗后主动至基层医院转运。记录两组危重新生儿转运结果、患儿家属对转运工作满意度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 新生儿转运模式:①建立新生儿转运工作小组,由具有主治及以上职称临床医师担任组长,组员均经必要的新生儿转运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②以我院NICU 为中心,与周边多家基层医院建立依附性业务联系(方圆100 km内),设立24 h 新生儿转运专线并指定专职接线人员;③转运前检查所需设备,如多功能监护仪、转运暖箱、微量血糖仪、静脉留置针、新生儿胃管、复苏囊、气管插管、喉镜及常用急救药品等,确保转运时所需仪器及物品处于最佳使用状态;④待收到接诊电话后准确记录新生儿实际情况,如原发疾病、Apgar评分、日龄、胎龄、出生体重等,在接诊途中组员应根据所掌握资料评估患儿病情并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工作,要求接收热线电话5 min 内务必出发,并时刻与新生儿转运热线保持联络;⑤接诊后尽快使用现有仪器掌握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遵医嘱给予药物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如血糖、体温等;⑥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⑦转运途中各项治疗与护理措施均应按照相关操作规章制度完成,动作轻柔;⑧转运过程中应时刻与我院NICU 保持联系,为其提供新生儿准确信息,以便NICU 工作人员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准备抢救器械及物品,到达我院后通过绿色通道直接送达NICU 继续救治;⑨转运途中应采用恰当的语言安慰患儿家属情绪,讲解患儿实际情况及救治措施,例举临床成功治疗病例适当增强其自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新生儿救治。
1.2.3 效果判断标准:①转运结果[1]:①成功:危重新生儿经转运并安全到达NICU 后2 h 内未死亡;②失败:危重新生儿经转运途中死亡或到达NICU 后2 h 内死亡。②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儿家属对新生儿转运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转运措施、人员服务、转运效果等,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转运效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危重新生儿经不同方法转运后,两组患儿转运效果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转运效果分析[例(%)]
由表1 可知,研究组转运成功率高达98.52%,显著高于对照组89.09%;研究组转运失败率仅为1.49%,显著低于对照组10.91%,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满意度:两组危重新生儿经不同方法转运后,研究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其医患纠纷发生率仅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5.58%,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情况见表2、表3。
表2 两组危重新生儿家属满意度对比分析,分)
表2 两组危重新生儿家属满意度对比分析,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①P <0.05
组别 例数 满意度研究组 67 93.24±2.27①对照组55 81.69±3.41
表3 两组家属医患纠纷发生率对比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周围环境及生活结构改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危重新生儿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提示如何对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进行正确转运,是保障其预后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素[4]。新生儿转运系统(newborn emergency transport strive,NETS)属于具有可移动特点的加强护理单元(intensive care unit)[2],由医疗用品、医护人员及交通工具组成,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重病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急救过程中[3]。
由于部分基层医院医疗设施不完善,危重新生儿出生后大多无法得到有效临床抢救措施,救治及预后效果较差,严重伤害患儿及家属身心健康,甚至造成死亡等严重后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对新生儿抢救抱有较大希望,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应运而生,即可解决基层医院抢救新生儿技术设施无法满足需求的相关问题,又可使新生儿获得有效抢救治疗保障其疗效及预后,是逐渐推广使用的危重新生儿抢救过程的新型组成部分,且已取得显著效果。
研究显示,实施新生儿转运的主要目的是将高危新生儿由医疗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转移至条件、设备、人员配备均较高的上级医疗机构,使其获得完善的治疗及护理,最大程度提高其疗效及预后,充分利用本地区优质卫生资源,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以往本地区危重新生儿出生后,若所在医疗机构无法提供相应救治支持,大多选择转运至三级医院继续实施救治,但三级医院数量有限可能无法抽派人手及设备对危重新生儿提供及时救治,且基层医院分布广泛,与三级医院具有较大转运路途,为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造成一定困难。近年来,本地区二级医院逐渐建立并完善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可根据医院自身能力将原本需转运至三级医院的危重新生儿送往相关二级医院,充分利用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达到分流三级医院救治压力、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临床救治等目的。
本文研究可知,2012 年我院采用以往传统危重新生儿转运模式,其转运失败率高达10.91%,且医患纠纷发生率较高(5.45%),转运效果并不理想;2013 年我院总结以往经验并制定新型危重新生儿转运模式,其转运成功率高达98.52%,无医患纠纷发生(发生率0.00%),转运效果较为满意,与王丹华[5]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在二级医院中实施新生儿转运系统,可显著提高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保障新生儿疗效及预后,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自励.新生儿室息的现代概念和诊断冶疗进展[J].中国实用志,2011,15(5):120.
[2] Levene MI,Fenton AC,Evans DH,et al.Severe birth asphyxia and post-asphyxiated hypoxic·ischemic enceplmlophathy[J].Lancet,2011,2(11):67.
[3] 周晓光,陈运彬,罗先琼,等.危重新生儿转运模式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15(1):100.
[4] 陈克正.建立我国的新生儿转运系统[J].中华儿科杂志,2012,38(8):527.
[5] 王丹华,丁国芳,万伟琳.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的初步尝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18(3):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