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5-05-15李明霞张洪斌周丽君赵俊岭
李明霞,张洪斌,吕 霞,周丽君,赵俊岭
(1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乌鲁木齐 830011)
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经血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治疗手段。近年来由于我国人群中静脉吸毒者逐渐上升、性观念开放导致不安全的性行为增多、器官移植和介入性检查及治疗增多等,使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危险明显增加,丙型肝炎发病呈上升趋势。献血群体中HCV的感染状况会对临床输血安全性产生极大影响,对献血者进行抗-HCV的实验室检测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必要手段。然而,HCV感染后的6~12 w(窗口期)HCV抗体才出现,在窗口期内献血者虽抗-HCV检测阴性,但仍具有传染性[1]。为尽可能缩短抗-HCV检测的“窗口期”,一些发达国家血液检测已应用了HCV核酸检测。我国一些采供血机构也尝试对抗-HCV阴性的献血者进行核酸检测[2]。然而,HCV-RNA的检测需配备PCR仪等仪器,PCR专用试剂成本较为昂贵,而且由于PCR灵敏性高而有产生假阳性的可能,因此对专业人员要求较高。由于核酸技术收费昂贵而无法作为常规筛查检测技术普遍应用[3]。为加强临床用血安全,要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处于“窗口期”的人员献血,缩短丙型肝炎“窗口期”[4],选择低危人群献血。了解无偿献血人群的HCV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对安全输血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无偿献血人群特点和血液质量的关系,为如何建立一支低风险的献血队伍和科学、有效地招募安全的固定无偿献血者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的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均达到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条件,符合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要求。调查内容包括献血者的性别、民族、年龄、职业、婚否、献血次数等。在经过身份证验证、初筛合格后进行献血。
1.2 标本的采集及运送 献血者采血后,用真空抗凝管留取5 mL血样,严格按照卫生部的要求用于检测传染性标志物。冷链式运输血样。
1.3 主要试剂、仪器 抗-HCV初、复检使用的试剂盒均由已获卫生部颁发生产许可证和批准文号的厂家提供(北京万泰公司和北京金豪公司),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质控品。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调查数据来自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标准化管理软件系统,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随机分组t检验,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表示,不同组间率及构成比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者140 665名,其中女性献血者54 486名(38.73%),男性献血者86 179名(61.27%);年龄18~55岁。汉族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86.96%)最高,维吾尔族无偿献血者占3.23%;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未婚者占64.33%,已婚者占35.67%;自愿无偿献血者中学历专科所占比例最高(25.90%),本科以上者其次(20.87%),所占比例最低的为小学及以下学历(2.76%);不同职业无偿献血者中其他人群所占比例最高(49.12%),其次为学生(22.16%),农林牧渔及生产运输人员所占比例较低;<25岁年龄段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最高(50.23%),所占比例最低的为>50岁年龄段(1.19%);初次献血者占66.36%,献血次数≥2次者占33.64%。
2.2 无偿献血者抗-HCV血液检测结果 无偿献血者抗-HCV 阳性率为 5.52‰,2008、2009、2010 年不合格率分别为 5.82‰、5.26‰、5.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1 不同性别无偿献血者抗-HCV检测阳性率结果 男性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5.60‰,女性为5.4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2.2.2 不同民族无偿献血者抗-HCV检测阳性率结果 蒙古族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0.00‰,汉族无偿献血者为5.24‰,维吾尔族无偿献血者为9.26‰,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及其他民族抗-HCV检测阳性率均高于汉族,蒙古族抗-HCV检测阳性率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民族无偿献血者抗-HCV检测阳性率比较/例(‰)
2.2.3 不同学历无偿献血者抗-HCV检测阳性率结果 不同学历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2.4 不同职业无偿献血者抗-HCV检测阳性率结果 不同职业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5.52‰,其中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最高,为8.27‰。各职业无偿献血者抗-HCV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职业与军人比较,除生产运输设备操作有关人员抗-HC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 <0.05),其他职业与军人抗-HCV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2.5 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抗-HCV检测阳性率结果 抗-HCV阳性率以40~45岁年龄段最高(7.87‰),18 ~ 年龄段抗-HCV 阳性率为6.14‰,>50岁年龄段阳性率最低(2.98‰)。25~、30~、45~年龄段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低于18~年龄段,40~年龄段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高于18~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HCV阳性率无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线性趋势(P>0.05),见表4。
表2 不同学历无偿献血者抗-HCV检测阳性率比较/例(‰)
表3 不同职业无偿献血者抗-HCV检测阳性率比较/例(‰)
表4 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抗-HCV检测阳性率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所知HCV的传播途径为血源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和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等,而经血液或血液制品的传播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5]。本研究显示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5.52‰,低于我国一般人群抗-HCV17‰的阳性率[6],高于谭庆芬等[7]和王水珊等[8]报道的结果,但高于南宁(3.5‰)、浙江省金华市(2‰)、湛江(4‰)、云南德宏州(2.2‰)、咸阳(4.9‰)及江门(3.6‰)无偿献血者抗-HCV 阳性率[9-15]。且2008、2009、2010年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由于不同地区献血者群体的不同,导致HCV感染率有地区性[16],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高于乌鲁木齐地区,可能与乌鲁木齐地区近年来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以及积极回访告知不合格的献血者避免再次献血有关。
本调查结果显示男、女性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1),与李艳春[17]和吴建军[18]报道的结果相一致,与任红霞等[19]报道的抗-HCV阳性率女性略高于男性的结果不一致,提示不同性别免疫水平与感染HCV的概率是否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维吾尔族无偿献血者抗-HCV的阳性率为9.26‰,其他民族无偿献血者抗-HCV的阳性率为9.05‰,哈萨克族和回族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7.42‰、6.87‰,汉族抗-HCV 的阳性率为 5.24‰,蒙古族抗-HCV的阳性率为0.00%,不同民族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蒙古族抗-HCV阳性率最低。此结果与张广礼[20]的研究结果一致,也低于国内其他地区[21]。丙型肝炎高发的原因除公众对丙肝的认知度不高和无自觉防护意识外,注射吸毒(IDU)是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因素[22-25],在吸毒人群较高的国家,约55%的丙型肝炎患者与IDU相关[26]。新疆是我国艾滋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其中伊犁州与乌鲁木齐市是全区疫情最严重地区;本次调查抗-HCV民族间分布,是否与该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本研究显示,年龄段以<25岁、35~45岁者的抗-HCV阳性率较高,与林铁辉等[27]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中献血者年龄大多在18~45岁,约占总献血总人数的90%以上,其中18~25岁年龄段献血人数约占50%。由于35~45岁年龄段人群的工作和生活一般都较为稳定,事业有所成就,社会应酬多,活动范围广,在社交中受不良风气影响最大,故有可能成为HCV的高发人群。但18~25岁年龄段抗-HCV阳性率较其他年龄段高,与文献[27-28]报道的结果不相一致,这是地区差异还是其他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同时也提示以后在健康体检征询时要特别注意这个年龄段的献血者。
不同学历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无差异,与任红霞等[19]报道的结果不一致。李艳春[17]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越高,血液合格率越高。虽然本次调查与其他研究不一致,原因可能是由于学历低者在填报献血表时虚填,主观有就高现象。
总之,选择志愿献血者,不断组织、号召健康志愿者参加献血队伍,才能保障自愿无偿献血者是低危人群,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是提高血液安全性的基本保障,对于血液安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邢文革,石向东,陈光增,等.国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酶免检测试剂盒的质量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5):314.
[2]涂伟仁,杨秉潜,石彩香.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9):1303-1304.
[3]陈连英,王跃国,施英娟,等.HCV基因分型检测芯片的临床应用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1):8-10.
[4]涂伟仁,杨秉潜,石彩香.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9):1303-1304.
[5]Wong T,Lee SS.Hepatitis C:a review for primary care physicians[J].CMAJ,2006,174(5):649-659.
[6]韩璐,周先桃,刘涛,等.武汉市无偿献血人群5项传染指标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9):707-708.
[7]谭庆芬,陈兴智,李聚林.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阳性率的调查[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11(2):145-146.
[8]王水珊,柏淑英,陈斌,等.2002-2011年兰州地区献血人群血液血清学检测与淘汰原因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3,28(1):30-31.
[9]颜秀娟.2004~2007年南宁市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J].广西医学,2009,31(4):571-572.
[10]何星,黄小明.浙江省金华市215827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13,28(4):276-277.
[11]蔡澍,罗均,周平,等.湛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3):1600-1601.
[12]郭兆富,王启武,杨祥达,等.云南德宏州无偿献血者HIV、HCV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7):580-581.
[13]薛丽,谢波,刘嫦瑛,等.咸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9):722-723.
[14]张军,杨洁,薛莉.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3):185-186.
[15]李启辉,陆典瑞,胡继征.江门地区献血人群4项血清学标志物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4):333.
[16]孙启凤,汪浪吉,季阳,等.中国部分民族献血者抗-HCV阳性率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5):372-374.
[17]李艳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3(3)1467.
[18]吴建军.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HCV流行情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1):111.
[19]任红霞,郭欣,曹珺.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ALT、抗-HCV检测结果与人群结构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12):345-346.
[20]张广礼.锡林浩特地区蒙古族、汉族献血人群5项传染性标志检测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44-45.
[21]刘运保.1999-2006年清远市无偿献血者传染病标志物感染状况分析[J].中华临床防治医学杂志,2007,2(1):44-45.
[22]Sy T,Jamal MM.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HCV)infection[J].Int J Med Sci,2006,3(2):41-46.
[23]Alter MJ.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13(17):2436-2441.
[24]Danni D,Scott G,Annemarie W.Surveillance for acute viral hepatitis United States,2007[J].MMWR,2009,58(SS-3):1-27.
[25]Xia X,Luo J,Bai J,et al.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 in Chin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ublic Health,2008,122(10):990-1003.
[26]Kamal SM.Acute hepatitis C:A systematic review[J].Am J Gastroenterol,2008,103(5):1283-1297.
[27]林铁辉,陈道全,陈明桥.2004-2009年莆田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10):610-611.
[28]廖凯,罗佳,邹明祥.长沙地区献血人群中HCV流行情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