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宾句的宾语话题化考察*

2015-05-15杨德峰

语言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谓语宾语主语

杨德峰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北京 100871

主动宾句的宾语话题化考察*

杨德峰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北京 100871

文章对主动宾句的宾语的话题化做了较为系统的考察,结果发现被考察的主动宾句式近一半只是部分宾语可以话题化,宾语都能话题化和都不能话题化的句式只占四分之一多一点;能够话题化的,有的也有条件限制。影响主动宾句的宾语话题化的因素很多,既跟宾语的性质、语法特点和位置有关,也跟谓语动词的性质和构成有关,还与主语的性质和句式等有关。

主动宾句 宾语 话题化 语义格

1 引言

宾语的话题化,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吕叔湘(1986)指出,下面例子中的大主语S1可以看做宾语的前移:

(1)这个,您知道。

(2)这椅子坐着很不舒服。

(3)你要的那东西我已经托人替你找去了。

(4)服务工作,清洁工作,城市离不开它。

例(1)的“这个”、例(2)的“这椅子”、例(3)的“你要的那东西”分别是“知道”、“坐着”、“找”的宾语,例(4)的“服务工作,清洁工作”是“离不开”的宾语,原宾语位置上有代词“它”复指该宾语。

袁毓林(1996)曾对话题化过程做过专门的研究,他假定主谓谓语句大都是从一般主谓句派生出来的,并探讨了一些主谓句派生为主谓谓语句的过程。他指出,一般的主动宾句派生主谓谓语句的基本操作是宾语前移,或者移到主语前(即句首)作S,或者移到主语后(即动词前)作S’。双宾语句的与事宾语移到句首后原来位置上留下的空位必须由一个代词去填空;只有V和O1能单独组成一个合格的动宾结构时,受事宾语才能够前移。文章还对介词宾语、宾语从句中的主语、从属于二价名词的降级宾语以及一价名词的降级宾语等做了考察。

曹逢甫(2005:162-166)对宾语前移也有所论及,他指出宾语是无生的,可以自由前移,宾语是有生的,要受到限制;能够前移的宾语,动词不一定是主干动词,也可以是包孕在套叠动词中的动词;句子做补足语时不允许前置。

可见,吕文、袁文、曹文虽然都讨论了主动宾句宾语的话题化,但考察的主动宾句都很少;宾语话题化后在句中的位置以及影响宾语话题化的因素三位学者也都涉及到了,不过不够全面。鉴于此,本文将对主动宾句的宾语话题化情况做一个较为系统的考察。

2 主动宾句宾语的话题化情况

主动宾句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简单主动宾句和复杂主动宾句。简单主动宾句是指只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动词和一个宾语的句子。复杂主动宾句是指句子中除了有主语、谓语动词、一个宾语外,还有其他宾语等成分。简单主动宾句和复杂主动宾句的宾语的话题化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2.1 简单主动宾句

简单主动宾句非常多,本文主要按照主语和宾语的语义类构成的句式来进行考察。〔1〕关于汉语的语义类或语义格,学界看法不一。孟琮(1988)的语义格分为受事、结果、对象、工具、方式、处所、时间、目的、原因、致使、施事、同源、等同13类,鲁川和林杏光(1989)的“格系统”中有主体、客体、邻体、方式、根由、环境六种体,每种体又分为三种格:主体:施事格、当事格、系事格;客体:受事格、结果格、对象格;邻体:与事格、伴随格、关涉格;方式:工具格、凭借格、样式格;根由:依据格、原因格、目的格;环境:时间格、处所格、情况格。钱乃荣(1995:273)认为汉语的语义格有施事、受事、与事、系事、对象、结果、工具、方式、目的、原因、处所、时间、致使、价值、比较、同源、关涉、经验、异同等十九种。孟琮的分类基本包括了汉语的主要语义格,且影响较大,因此本文以该分类为主要依据。

2.1.1 施事+V+受事/结果

“施事+V+受事/结果”的“受事/结果”一般能话题化,多是“受事/结果”放在“施事”前,例如:

(5)我买橘子。——橘子我买。

(6)妹妹写作文了。——作文妹妹写了。也可以放在“施事”后,不过这种句子都是非常规句,使用有限制条件,一般用于对比或比较(方梅1995;杨德峰2012)。例如:

(7)我橘子买,草莓不买。

(8)妹妹作文写了,数学没做。

不过,“受事/结果”为数量(名)时,宾语不能话题化。〔2〕宾语为数量(名)的,不管为何种语义格,一般不能话题化。下文除宾语必须为数量(名)的外,皆不单独讨论。下面的句子都不成立:

(9)我买一斤。——*一斤我买。/*我一斤买。

(10)姐姐织了一条围巾。——*一条围巾姐姐织了。/*姐姐一条围巾织了。

“受事/结果”为数量(名),不能话题化,是因为数量(名)表示的是新信息,而汉语的主语倾向于定指,表示的是旧信息,因此不能话题化。

如果“受事/结果”有名词中心语,中心语可以话题化,例如:

(11)我买一斤橘子——橘子我买一斤。/我橘子买一斤。

(12)姐姐织了一条围巾。——围巾姐姐织了一条。/姐姐围巾织了一条。“受事/结果”为疑问代词时,也不能话题化,〔3〕宾语为疑问代词的,不管为何种语义格,都不能话题化,下文也都不单独讨论。下列说法都不成立:

(13)他吃什么了?——*什么他吃了?/*他什么吃了?

(14)弟弟看见谁了?——*谁弟弟看见了?/*弟弟谁看见了?

疑问代词不能话题化,是因为疑问代词表示的也是新信息,这与汉语的主语倾向于定指相矛盾。

2.1.2 施事+V+与事

“施事+V+与事”中的“与事”可以话题化,但要放在“施事”前,例如:

(15)我借小王。——小王我借。/*我小王借。

(16)妈妈给弟弟。——弟弟妈妈给。/*妈妈弟弟给。

2.1.3 施事+V+对象

“施事+V+对象”的“对象”也能话题化,不过也要放在“施事”前,例如:

(17)李老师喜欢王平。——王平李老师喜欢。/*李老师王平喜欢。

(18)我恨你。——你我恨。/*我你恨。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谓语动词前有程度副词,且动词是单音节的,一般不能话题化,例如:

(19)妈妈很爱我。——*我妈妈很爱。/*妈妈我很爱。

(20)我非常恨你。——*你我非常恨!/*我你非常恨!

2.1.4 施事+V+同源

“施事+V+同源”的“同源”有的能话题化,例如:

(21)他跳舞。——舞他跳。/他舞跳。

(22)我睡觉。——觉我睡。/我觉睡。

这样的“V+同源”常见的有“跳舞、睡觉、洗澡、跑步、做操、鞠躬、帮忙、见面、请假、操心、敬礼、排队、照相、化妆、结婚、理发”等。

但也有不能话题化的,例如:

(23)你做梦。——*梦你做。/*你梦做。

(24)他的孩子争气。——*气他的孩子争。/*他的孩子气争。

这样的“V+同源”常见的有“生气、叹气、泄气、争气、听话、吵架、吵嘴、插嘴、遭殃、做梦、拐弯、鼓掌、找茬”等。有意思的是,这些不能话题化的,如果动词后有助词“过”,有的就可以话题化了,但要放在施事前,例如:

(25)我做过梦。——梦我做过。/*我梦做过。

这样的“V+同源”有“生气、吵架、做梦”等。

“施事+V+同源”中的“V+同源”是传统所说的离合词,以上情况表明,离合词中的“同源”宾语和动词的关系也不完全相同,有的结合得松散一些,像“跳舞、睡觉”等,因此宾语可以前移话题化;有些结合得紧密一些,像“叹气、泄气、争气”等,所以宾语一般不能前移话题化。

2.1.5 施事+V+处所

“施事+V+处所”的“处所”有的能话题化,一般放在“施事”前,例如:

(26)我们去上海。——上海我们去。

(27)他住宾馆。——宾馆他住。

有些也可以放在“施事”后,但这种句子使用有限制,多用于对比或比较。例如:

(28)我们上海去,北京不去。

也有不少不能话题化。例如:

(29)大卫回美国。——*美国大卫回。/*大卫美国回。

(30)咱们走高速吧。——*高速咱们走吧。/*咱们高速走吧。例(29)的谓语动词为趋向动词“回”,〔4〕趋向动词“去”除外。例(30)的谓语动词为“走”,“走高速”意思为“从高速上走”,即“高速”表示路径。这些情况下,“施事+V+处所”中的“处所”一般不能话题化。

值得注意的是,动词后如有助词“过”,“处所”就可以话题化了,但要放在“施事”前,例如:

(31)大卫回过美国。——美国大卫回过。/*大卫美国回过。

(32)咱们走过高速。——高速咱们走过。/*咱们高速走过。

2.1.6 施事+V+方式

“施事+V+方式”的“方式”一般不能话题化,例如:

(33)你走“八”字。——*“八”字你走。/*你“八”字走。

(34)我们走司法程序。——*司法程序我们走。/*我们司法程序走。

动词后如有助词“过”,“方式”可以话题化,例如:

(35)你走过“八”字。——“八”字你走过。/你“八”字走过。

2.1.7 施事+V+工具

“施事+V+工具”中的“工具”一般也不能话题化,例如:

(36)我吃大碗。——*大碗我吃。/*我大碗吃。〔5〕“大碗我吃”“小杯他喝”虽然有时可以说,但“大碗”“小杯”都是受事,表示“大碗里的东西”“小杯里的酒”。

(37)他喝小杯。——*小杯他喝。/*他小杯喝。

但动词后如有“过”,“工具”也可以话题化,例如:

(38)我吃过大碗。——大碗我吃过。/我大碗吃过。

2.1.8 施事+V+目的

“施事+V+目的”中的“目的”可以话题化,但要放在“施事”前,例如:

(39)我等票。——票我等。/*我票等。

(40)妈妈操心我的婚事。——我的婚事妈妈操心。/*妈妈我的婚事操心。

2.1.9 施事/受事+V趋+O

不管O为何种语义格,“施事/受事+V趋+O”中的O都不能话题化,下面的说法都不成立:

(41)你抬起头。——*头你抬起。/*你头抬起。

(42)桌子搬进教室了。——*教室桌子搬进了。/*桌子教室搬进了。

例(41)的“头”为受事,例(42)的“教室”为处所,这些句子中的宾语都不能话题化,原因是汉语的单音节

趋向动词做补语后,形成的结构必须带宾语,否则句子不成立(杨德峰1988)。

2.1.10 施事/受事+V趋1+O+趋2

“施事/受事+V趋1+O+趋2”中的O有的可以话题化,有的不能,例如:

(43)他拿出书来了。——书他拿出来了。/他书拿出来了。

(44)孩子打起架来了。——*架孩子打起来了。/*孩子架打起来了。

(45)桌子搬进教室去了。——*教室桌子搬进去了。/*桌子教室搬进去了。

例(43)、(44)的“他”、“孩子”是施事,“书”、“架”分别是受事、同源,“书”可以话题化,“架”不能。例(45)的“桌子”是受事,“教室”是处所,“教室”不能话题化。

2.1.11 施事/受事+V给/在/到+O不管O为何种语义格,“施事/受事+V给/在/到+O”中的O都不能话题化,例如:

(46)我送给你。——*你我送给。/*我你送给。

(47)你放在这儿。——*这儿你放在。/*你这儿放在。

(48)东西送到家。——*家东西送到。/*东西家送到。

以上各例中的宾语都不能话题化,是因为句子中的宾语是介词“给”、“在”、“到”的宾语,它们与“给”、“在”、“到”组合以后,做补语。而宾语提前以后,谓语就成了“动词+介词”,介词后面没有宾语,汉语的句子是不存在这种结构的。过去有人把“V给”、“V在”、“V到”分析为动补结构,它们后面的名词性成分为整个动补结构的宾语(朱德熙1982:130;李德津和程美珍1988:290),从变换的角度来看,这种分析是有一些问题的。把这些句子的宾语分析为介词的宾语,即把这种句子的谓语看作“动词+介宾结构”比较符合实际。

2.1.12 受事+V+处所

“受事+V+处所”中的“处所”不能话题化,例如:

(49)书放桌上。——*桌上书放。/*书桌上放。

(50)树栽院子里。——*院子里树栽。/*树院子里栽。

2.1.13 系事+V+系事

“系事+V+系事”的“系事”不能话题化,下面的说法都不成立:

(51)他姓刘。——*刘他姓。/*他刘姓。

(52)我是班长。——*班长我是。/*我班长是。“系事”宾语不能话题化,是因为“姓”、“是”这些关系动词的宾语不能悬空,所以宾语不能前移话题化(袁毓林1996)。

2.1.14 处所+V+施事

“处所+V+施事”中的“施事”有的能话题化,有的不能,例如:

(53)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台上坐着。/*台上主席团坐着。

(54)学校走了一位老师。——*(一位)老师学校走了。/*学校(一位)老师走了。

例(53)的“施事”可以话题化,但(54)的不行。

2.1.15 处所+V+受事

“处所+V+受事”中的“受事”一般不能话题化,例如:

(55)桌子上放书。——*书桌子上放。/*桌子上书放。

(56)壁橱里挂衣服。——*衣服壁橱里挂。/*壁橱里衣服挂。但如果谓语动词带“着”或“过”,“受事”可以话题化,但要放在“处所”前,例如:

(57)桌子上放着书。——书桌子上放着。/*桌子上书放着。

(58)壁橱里挂过衣服。——衣服壁橱里挂过。/*壁橱里衣服挂过。

2.1.16 时间+V+施事

“时间+V+施事”中的“施事”能话题化,例如:

(59)昨天跑了一个犯人。——一个犯人昨天跑了。/昨天一个犯人跑了。

(60)明天来一位新老师。——一位新老师明天来。/明天一位新老师来。

2.1.17 时间+V+受事

“时间+V+受事”中的“受事”可以话题化,但要放在“时间”前面,例如:

(61)明天吃饺子。——饺子明天吃。/*明天饺子吃。

(62)后天买橘子。——橘子后天买。/*后天橘子买。

2.1.18 时间+V+处所

“时间+V+处所”中的“处所”也可以话题化,但必须放在“时间”前,例如:

(63)明天去上海。——上海明天去。/*明天上海去。

(64)星期天到北京。——北京星期天到。/*星期天北京到。

2.1.19 材料+V+受事/结果

“材料+V+受事/结果”中的“受事/结果”不能话题化,例如:

(65)韭菜包饺子了。——*饺子韭菜包了。/*韭菜饺子包了。

(66)洗涤灵刷碗了。——*碗洗涤灵刷了。/*洗涤灵碗刷了。

2.2 复杂主动宾句

复杂主动宾句不多,下面也主要按主语和宾语的语义类形成的句式进行考察。

2.2.1 施事+V+与事+受事

“施事+V+与事+受事”中的“受事”可以话题化,而且放在“施事”前、后都可以,例如:

(67)我送(给)他书。——书我送(给)他。/我书送(给)他。

(68)他租我一间房子。——一间房子他租我。/他一间房子租我。“施事+V+与事+受事”中的“与事”也可以话题化,但要放在“施事”前,且句中要有代词复指“与事”(袁毓林1996)。例如:

(69)我通知小王一件事。——小王我通知他一件事。

(70)妈妈借老张一百块钱。——老张妈妈借他一百块钱。

2.2.2 施事+V+对象+称谓

“施事+V+对象+称谓”中的“称谓”都不能话题化,“对象”一般也不能话题化,但有例外,例如:

(71)我们叫他李师傅。——*李师傅我们叫他。/*我们李师傅叫他。

*他我们叫李师傅。/*我们他叫李师傅。

(72)大家叫张刚班长。——*班长大家叫张刚。/*大家班长叫张刚。

*张刚大家叫班长。/*大家张刚叫班长。

张刚大家叫他班长。/*大家张刚叫他班长。

例(71)的“对象”和“称谓”话题化后,句子都不成立。例(72)的“称谓”话题化后,句子不成立;“对象”话题化后一般也不成立,但“对象”位于“施事”前,且原宾语位置上有代词“他”复指“对象”,句子则成立。

这类句子的宾语之所以不能话题化,是因为这些句子的“称谓”与“对象”存在着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像例(71),“我们叫他李师傅”包含着“他是李师傅”的意思,即“李师傅”是对“他”的陈述,宾语话题化后,这种陈述关系就被破坏了,故不成立。例(72)的“张刚大家叫他班长”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对象”提前后,原宾语位置上有代词复指“对象”,这样代词和“称谓”能够构成被陈述和陈述关系,因此句子成立;“大家张刚叫他班长”不成立,是因为“张刚”位于原“施事”后,破坏了原句子的施动关系,故而不成立。

2.2.3 施事+V+对象+受事

“施事+V+对象+受事”的“对象”、“受事”不能话题化,下面的说法都不成立:

(73)那个人抢我手机。——*手机那个人抢我。/*那个人手机抢我。

*我那个人抢手机。/*那个人我抢手机。

(74)小李花他不少钱。——*不少钱小李花他。/*小李不少钱花他。

*他小李花不少钱。/*小李他花不少钱。

2.2.4 施事+V1+O1+V2+O2

不管O1为何种语义格,“施事+V1+O1+V2+O2”中的O1一般不能话题化,下面的说法也都不成立:

(75)我去上海看比赛。——*上海我去看比赛。/*我上海去看比赛。

(76)妈妈让妹妹做饭。——*妹妹妈妈让做饭。/*妈妈妹妹让做饭。

不过,O1前移后,如果宾语位置上有复指宾语的代词,可以话题化,但要放在“施事”前。(袁毓林1996)例如:

(77)我去上海看比赛。——上海我去那儿看比赛。

(78)妈妈让妹妹做饭。——妹妹妈妈让她做饭。

“施事+V1+O1+V2+O2”中的O2能话题化,例如:

(79)我去上海看比赛。——比赛我去上海看。/我比赛去上海看。

(80)妈妈让妹妹做饭。——饭妈妈让妹妹做。/妈妈饭让妹妹做。

由此可见,连动句、兼语句第一个谓语动词的宾语不能话题化,第二个谓语动词的宾语则可以,这说明第一个谓语动词的宾语和第二个谓语动词的宾语地位是不平等的。

综观前文,可以看出,主动宾句的宾语虽然不少可以话题化,但是也有很多不能,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 主动宾句宾语的话题化情况

(续上表)

上表显示,19种简单主动宾句,“施事+V+与事”、“施事+V+目的”等5种的宾语都可以话题化,约占26.3%;“施事+V+受事/结果”、“施事+V+同源”等9种部分宾语可以话题化,约占47.4%;“施事/受事+V趋+O”、“材料+V+受事/结果”等5种的宾语都不能话题化,约占26.3%。4种复杂的主动宾句,宾语都能话题化和都不能话题化的各1种,各占25%;大部分能话题化的和大部分不能话题化的也各1种,也各占25%。被考察的23种句式,宾语都可以话题化和都不能话题化的各6种,各约占26. 1%;部分能话题化的11种,约占47.8%。也就是说,主动宾句式多是部分宾语可以话题化,很少句式的宾语都能话题化或都不能话题化。

3 影响主动宾句宾语话题化的因素

主动宾句的宾语并非都能话题化,即便是同一种句式,甚至主语、宾语是同一个语义格,情况也不完全相同。那么,决定主动宾句的宾语能否话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据我们考察,影响主动宾句的宾语话题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宾语的性质、句法特点和位置

主动宾句宾语的语义性质对能否话题化起着决定作用,像“施事+V+受事”中的“受事”,一般能话题化,构成“受事+施事+V”;而“施事+V+方式”、“施事+V+工具”中的“方式”、“工具”,一般不能话题化,构成“方式+施事+V”、“工具+施事+V”。前一个句式的宾语之所以可以话题化,是因为宾语是受事,而受事是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最常见的一种语义格(陈平2004;杨德峰2012)。

即便宾语是同一个语义格,由于宾语的句法特点不同,情况也不一样。譬如“施事+V+受事/结果”,“受事/结果”为名词时可以话题化,为数量(名)和疑问代词时却不能。

宾语所处的位置对话题化也有影响,像“施事+V1+O1+V2+O2”中的O2能话题化,而O1一般不能。

3.2 谓语动词的性质和构成

袁毓林(1996)指出,不允许宾语悬空的动词,宾语不能前移,由这种动词构成的主动宾句,宾语不能话题化。实际情况的确如此,汉语的关系动词,像“是”、“像”、“姓”、“叫”、“在”等,表示的是主语和宾语的关系,它们必须带宾语,否则句子不成立。正因为如此,宾语自然不能前移。

还有一些句子,像“施事+V趋+O”,O不能话题化,跟“V趋”的性质有关系,因为“V趋”一般要带宾语,像“走进房间”、“爬上楼”、“走下台阶”不能说“走进”、“爬上”、“走下”(杨德峰1988)。正因为如此,宾语自然不能前移话题化。

“施事+V给/在/到+O”中的O也不能话题化,原因是“V给/在/到”等必须带宾语,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V给/在/到+O”后的宾语是“给”、“在”、“到”等的宾语,而不是“V给/在/到”的宾语。

主动宾句的宾语能否话题化,与谓语动词的构成也有关系,如“施事+V+对象”,谓语为单个动词时,宾语可以话题化;谓语动词为单音节,且前面有程度副词时,一般不能话题化。再如“处所+V+受事”,动词带“着”或“过”,“受事”可以话题化;不带一般不能话题化。

3.3 主语的性质

主动宾句主语的性质对宾语的话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像“施事+V+处所”和“受事+V+处所”,前者的主语是施事,后者的主语是受事,其他成分都相同,然而前者的宾语可以话题化,后者的则不能。

3.4 句式

句式对主动宾句宾语的话题化同样有影响。譬如,宾语同为受事,主语同为施事,“施事+V+受事”中的“受事”可以前移话题化;而“施事+V+损事+受事”中的“受事”则不能。这种情况显然是句式不同造成的,因为前者是一个简单的主动宾句,后者是一个双宾语句。

4 结语

综观全文,可以看出,主动宾句的宾语话题化情况十分复杂,23种句式近一半只是部分宾语能够话题化,宾语都能话题化和都不能话题化的句式只占四分之一多一点。能话题化的主动宾句,情况也不完全一样。一般情况下,主动宾句的宾语提前放在原主语的前面;也有一些宾语既能放在原主语的前面,也能放在原主语的后面,但放在原主语的后面形成的句子使用有一定的条件,是有标记句式(杨德峰2012);还有一些宾语不仅要放在原主语的前面,而且宾语原来的位置上必须有代词复指原宾语。袁毓林(1996)指出,一般主动宾句派生主谓谓语句的基本操作是宾语前移,或者移到主语前,或者移到主语后,这话虽然没有错,但显然不够周全。曹逢甫(2005:162)指出宾语为无生的,可以自由前移,也不符合语言实际。

影响主动宾句的宾语话题化的因素很多,宾语的性质是主要的因素,这一点从简单主动宾句的宾语话题化情况可以看得很清楚:宾语为方式、工具、系事等时,一般不能话题化,而宾语为受事、与事、对象、处所时,一定条件下可以话题化。不仅如此,谓语动词的性质和构成对主动宾句宾语的话题化也有影响,谓语动词为关系动词、V趋、V给/在/到时,宾语都不能前移话题化。另外,主语的性质以及句式等对宾语的话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宾语为同一个语义格,由于主语的语义格或句式的不同,有的宾语可以话题化,有的则不能。

以上情况表明,主动宾句的宾语话题化十分复杂,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因此不能泛泛地说主谓谓语句是由主动宾句派生出来的,更何况主动宾句和主谓谓语句的功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动宾句是一种常规句式,其焦点在句尾,即在宾语上,而主谓谓语句是一种语用功能很强的句子,起着强调或对比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篇章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降低主谓谓语句的难度,可以利用主动宾句和主谓谓语句之间的变换关系来教授主谓谓语句,但是必须明确告诉学习者变换的条件,特别是主谓谓语句和主动宾句在功能上的差异。否则学习者就会把二者混淆起来,说出或造出一些病句或不符合语用规则的句子。

参考文献

Cao,Fengfu(曹逢甫).2005[1990].Hanyu de Juzi yu Ziju Jiegou汉语的句子与子句结构[Sentence and Clause Structure in Chinese],translated by Jing Wang.Beijing:Yuyan Daxue Chubanshe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Beijing: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Chen,Ping(陈平).1994.Shilun hanyu zhong sanzhong juzi chengfen yu yuyi chengfen de peiwei yuanze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On principles of argument selection in Chinese].Zhongguo Yuwen中国语文[Studies of Chinese Language]1994.3:161-167.

Chen,Ping(陈平).2004.Hanyu shuangxiang mingciju yu huati-chenshu jiegou汉语双项名词句与话题—陈述结构[Double NP constructions and topic-connect articulation].Zhongguo Yuwen中国语文[Studies of Chinese Language]2004.6:493-505.

Fang,Mei(方梅).1995.Hanyu duibi jiaodian de jufa biaoxian shouduan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Devices for expressing contrastive focu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Zhongguo Yuwen中国语文[Studiesof Chinese Language]1995.4: 279-287.

Gao,Shunquan(高顺全).1998.Jushou weizhi yu zhutihua句首位置与主题化[Sentence-initial position and topicalization].Hanyu Xuexi汉语学习[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1998.5:10-14.

Li,Dejin(李德津),&Meizhen Cheng(程美珍).1988.Waiguoren Shiyong Hanyu Yufa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A Practical Chinese Grammar for Foreigners].Beijing:Huayu Jiaoxue Chubanshe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Beijing: Sinolingua Press].

Lu,Chuan(鲁川),&Xingguang Lin(林杏光).1989.Xiandai Hanyu yufa de geguanxi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Cases of Modern Chinese].Hanyu Xuexi汉语学习[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1989.5:11-15.

Lü,Shuxiang(吕叔湘).1986.Zhuwei weiyuju juli主谓谓语句举例[Samples of sentences with subject-predicate predicates].LüShuxiang Wenji(disan juan)吕叔湘文集第三卷[The Collected Works of LüShuxiang(Vol.3)],531 -544.Beijing:Shangwu Yinshuguan北京:商务印书馆[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Meng,Cong(孟琮).1988.Guanyu zhuyu de yuyilei关于主语的语义类[Semantic classes of the subject].Yufa Yanjiu he Tansuo(si)语法研究和探索(4)[Grammar Study and Exploration(Vol.4)],89-101.Beijing:Beijing Daxue Chubanshe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Qian,Nairong(钱乃荣).1995.Hanyu Yuyanxue汉语语言学[Chinese Linguistics].Beijing:Beijng Daxue Chubanshe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Wu,Zhongwei(吴中伟).2004.Xiandai Hanyu Juzi de Zhuti Yanjiu现代汉语句子的主题研究[AStudy on the Sentential Topic in Modern Chinese].Beijing:Beijng Daxue Chubanshe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Xu,Liejiong(徐烈炯),&Danqing Liu(刘丹青).1998.Huati de Jiegou yu Gongneng话题的结构与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Topic].Shanghai:Shanghai Jiaoyu Chubanshe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Shanghai:Shanghai Education Press].

Yang,Defeng(杨德峰).1988.Quxiangbuyu de ziyou he nianzhuo趋向述补短语的自由和粘着[Freedom and adhesion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s].Yuwen Yanjiu语文研究[Linguistic Research]1988.4:17-20.

Yang,Defeng(杨德峰).2012.Ye tan zhuweiweiyuju da xiao zhuyu de huan wei也谈主谓谓语句大、小主语的换位[The orders of the topics and subjects in the sentences with an S-P phrase as the predicate].Yuyan Yanjiu语言研究[Studies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012.1:32-39.

Yang,Chengkai(杨成凯).1997.Zhu zhuwei jufa fanchou he huati gainian de luoji fenxi主主谓句法范畴和话题概念的逻辑分析[A logical analysis of the sentence pattern of“SS-P”and the concept of the topic].Zhongguo Yuwen中国语文[Studies of Chinese Language]1997.4:251-259.

Yuan,Yulin(袁毓林).1996.Huatihua ji xiangguan de yufa guocheng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Topicalization and the related grammatical processes in Chinese].Zhongguo Yuwen中国语文[Studiesof Chinese Language]1996.4:241-253.

Zhou,Jiating(周家庭).1982.Zhuwei weiyuju yi ti主谓谓语句一题[A sample of the sentence pattern of“SS-P”]. Hanyu Xuexi汉语学习[Chines Language Learning]1982.3:20-22.

Zhu,Dexi(朱德熙).1982.Yufa Jiangyi语法讲义[Grammar Handouts].Beijing:Shangwu Yinshuguan北京:商务印书馆[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杨德峰,男,1964年生,河南人。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教授,博导。

On Topicalization of the Objects of SVO-sentences

Yang Defeng

School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opicalization of the objects of SVO-sentences,and finds out that among half of the SVO-sentences,only some of the objects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topics and that among little more than a quarter of the SVO-sentences,neither all or none of the objects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topics.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opicalization involves many factors,the most significant of which include the features and position of object,the features of predicate and subject,and so on.

SVO-sentence;object;topicalization;case

H146.3

A

1671-9484(2015)04-0363-11

2014年9月1日 [定稿日期]2015年4月6日

10.7509/j.linsci.201504.029780

*本文曾在“第十八次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2014年10月,澳门)上宣读过,刘乐宁、金立鑫教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语言科学》编辑部及审稿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谨致谢忱!

猜你喜欢

谓语宾语主语
非谓语动词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精练
葡语中零主语的语义功能分析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短句—副词+谓语
宾语从句及练习
非谓语动词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