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总结谢海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遣方用药经验❋

2015-05-15李大奇张华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老中医血管性方剂

李大奇,张 晨,赵 冰,张华东,王 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总结谢海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遣方用药经验❋

李大奇,张 晨△,赵 冰,张华东,王 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目的:对谢海洲教授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遣方用药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建立谢海洲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其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疗信息并形成数据库,共采集录入门诊病例85例212诊次,分析和挖掘研究其临床思维模式和遣方用药规律。结果:谢海洲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多选择补虚开窍、祛瘀化痰方剂,补虚、活血化瘀、化痰的药物类别出现频次达50.15%。结论:通过现代信息挖掘技术对谢海洲教授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遣方用药经验进行系统整理研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血管性痴呆;数据挖掘;辨证论治;谢海洲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谢海洲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师从赵燏黄、徐衡之、章次公等名医,博采众方,临证钻研,为当代国家级名老中医。他开拓了中医脑窍学说,尤其善于运用开窍法治疗脑髓神志病。本研究依托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建立谢海洲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模块,将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诊疗信息建成数据库,初步分析和挖掘谢海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思维模式和遣方用药特点,客观分析其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经验,为指导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全部病例均为谢海洲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期间门诊患者共85例,平均年龄(65.34±7.61)岁,平均病程(2.48±0.52)年,共212诊次。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神经病学会《神经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标准,并根据教育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界限[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推荐的2002年《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中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3]。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血管性痴呆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符合临床痴呆评定表(CDR)中轻度和中度标准;Hachinski缺血量表(HIS)评分≥7分者;年龄50~80岁;有脑卒中史且卒中前无智能改变。

1.4 排除标准

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者;血管性痴呆终末期患者;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分小于7分者;脑血管疾病发生前已有痴呆者;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者。

2 方法

2.1 临床信息的采集与整理

严格按照《结构化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录入规范》将谢海洲已整理完整的病案文本录入,通过数据整理使临床信息转化为可分析的规范结构化数据,实现临床信息的结构化,进而形成谢海洲临床信息数据库。

2.2 临床数据的分析与挖掘

完成前期的数据采集、录入及整理后形成用于分析的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即可实现数据分析。课题组主要应用Business Objects公司的商务智能平台 Business Objects XI进行数据挖掘,Business Objects XI(BO)为报表、查询和分析、绩效管理以及数据集成提供了最完善、最可靠的平台。其强大的查询分析功能为实现对名老中医临床多维关系的分析提供了基础。课题组基于BO平台,从医生、患者的不同角度,从时间、空间等不同维度,对名老中医经验的“病、症、证、治、方、药”等临床要素及其关系进行了多维分析挖掘。

3 结果

3.1 方剂

表1 治疗血管性痴呆应用方剂分布规律

表1显示,谢海洲善用补虚开窍、祛瘀化痰方剂治疗血管性痴呆(文中三黑荣脑汤方药组合为黑桑椹、黑大豆、黑芝麻、黄芪、党参、熟地、菟丝子、枸杞子、全蝎、地龙、水蛭、地鳖虫、柴胡、羌活、陈皮、谷芽、麦芽;化瘀通络汤方药组合为苏木、刘寄奴、鬼箭羽、泽兰、鸡血藤、川芎、鳖虫、豨莶草、石菖蒲、赤芍;补肾荣脑汤方药组合为当归、桑椹、黑芝麻、生地黄、熟地黄、龙眼肉、胡桃肉、制首乌、枸杞子、补骨脂、女贞子;补肾活血汤方药组合为刘寄奴、苏木、赤芍、白芍、桑椹、熟地、川芎、黑芝麻、胡桃肉),均以补益肝肾、填精益髓、活血化痰为大法,只是各方剂的治疗侧重有所不同而已。

3.2 药物

3.2.1 药物类别

表2 治疗血管性痴呆药物类别

表2显示,通过对药物类别进行的数据挖掘,谢海洲治疗血管性痴呆用药共19大类,总频次为2309次,其中使用频次较多的分别是补虚药656次,占总频次的28.41%,活血化瘀药355次占总频次的15.37%,化痰药147次占总频次的6.37%;以上补虚、活血化瘀、化痰的药物类别出现的频次占总频次的50.15%,达到一半以上。

3.2.2 药物频次 表3显示,通过对药物使用频次进行数据挖掘,谢海洲治疗血管性痴呆共用药物76味,使用1673频次,从表中也较易看出补虚开窍、活血化痰的药物居多。

3.3 配伍

表4显示,从配伍15次以上的药物来看,补虚开窍、活血化瘀、行气化痰通络的药物相互配伍较为集中。图1包括上表中38味药物,使用频次合计1105次,占总用药的47.47%。

图1 治疗血管性痴呆药物配伍网络图

4 讨论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脑循环障碍所致的高级神经功能全面减退的疾病,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急性或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主要表现为认知、记忆、语言、视觉机能障碍、情感或人格等方面的改变[4]。目前血管性痴呆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表3 治疗血管性痴呆药物使用频次比较

本项研究对谢海洲临床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实际所使用的方剂和药物进行了科学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补虚开窍、祛瘀化痰方剂占较大比例,补虚开窍、活血化痰药物使用居多,补虚开窍、活血化瘀、行气化痰通络的药物相互配伍较为集中。其中益母草、制水蛭、土鳖虫、刘寄奴4味药物相互配伍自成系统,相互配伍的次数均在20次左右,其中水蛭和土鳖虫是谢海洲常拟的四虫饮(全蝎、地龙、水蛭、土鳖虫)中的2味,以此方为基础方剂,用以治疗痰瘀互结的血管性痴呆。虫类药善于入络搜剔、涤痰逐瘀力专,对脑络瘀阻尤能建功。刘寄奴散瘀止痛、破血通经,益母草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二者均为活血化瘀类药物,擅治血脉瘀滞之证。

表4 治疗血管性痴呆药物配伍15次以上比较

由此可见,谢海洲在临床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中多用补虚开窍、祛瘀化痰之法,在补肝肾、益脑髓的同时多合用活血化瘀类药物。这同时也印证了谢海洲对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阐述的正确性。谢海洲提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年老体衰、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逸损伤等导致脑、肝、肾、脾等多脏腑功能失调,肾气亏虚、气血不足、髓海失充、脑失所养是其发病的重要基础。其病位在脑,其本在肾,病属本虚标实,肝肾精血不足、髓海不充、脑虚神衰为本;血瘀痰浊风火阻塞清窍、脑失清灵为标。因之谢海洲提出治疗血管性痴呆总的原则,即攻补兼施、标本同治、开窍醒脑,补虚强调肝肾双补,祛邪重在痰瘀同治。并认为“寓补于通、寓通于补”,补肝肾即是开窍,化痰瘀亦即开窍,无论是补虚还是祛邪,最终的目的是恢复清窍神明的功能。

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是中医学之瑰宝。本研究希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对谢海洲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进行深入挖掘整理,揭示其诊治经验,为今后继承保存发扬其学术思想开辟一条新的科学道路。

[1]王本孝,黄自丽,许平.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9,4(4):291-293.

[2]American PsychiatricAssociation. Diagnostic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706-708.

[3]田金州,韩明向,凃晋文,等.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研究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9(22):329-331.

[4]Davis K,Cohen RA,Paul RH,et al,Computer-mediated measurement and subjective ratings of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in vascular dementia: relationships to neuro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J].Clin Neuropsychol,2004,18 (1):50-62.

Experience of Selecting Drugs on Treating Vascular Dementia by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Mining Technology

LI Da-qi,ZHANG Chen△,ZHAO Bing,ZHANG Hua-dong,WANG Bo
(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053,China)

Objetive:To preliminarily summarise Professor XIE Hai-zhou’s experience of selecting drugs on treating vascular dementia by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This study is relied on the Beijing science plan based on data-mining technolog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udy of clinical experience.We used modem computer datamining technology to build director Professor XIE Hai-zhou’s clinical information collection module,data acquisition of vascular dementia clinical information form database.We collecte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ofessor XIE Haizhou for 85 cases of vascular dementia of 212 total visits.We preliminarily analysed and researched Professor XIE Haizhou’s clinical thinking mode and law of selecting drug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Results:Confirm the Professor XIE Hai-zhou’s evolution laws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vascular dementia.Professor XIE Hai-zhou most choose tonify deficiency agent,sobriety agent,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dissolving agent,phlegm agent.The frequency of above agents is as high as 50.15%.Conclusion:This study through the modern 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mining on Professor XIE Hai-zhou systematized study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vascular dementia,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in-depth research.

Vascular dementia;Data-mining;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R543

:A

:1006-3250(2015)11-1444-03

2015-03-27

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H020920010590)

李大奇(1977-),女,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内科学及名老中医经验研究。

△通讯作者:张 晨(1969-),男,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Tel:13071101289,E-mail:zcsh1969@163.com。

猜你喜欢

老中医血管性方剂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名老中医举办座谈会共话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
老中医教你睡眠养生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老中医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