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岑忙村:空壳村有了主心骨

2015-05-15

中国扶贫 2015年7期
关键词:江口县老方海滨

3月10日,春寒袭人。贵州省扶贫办驻村工作队连续三年驻扎江口县,在老百姓中口碑甚佳。听说他们要到村里走访,我们改变计划中的行程,跟随前往太平镇岑忙村。

江口县是典型的贵州山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茫茫白雾中,我们的汽车沿着蜿蜒而又狭窄的山路往上盘旋。司机是省扶贫办社会扶贫处副调研员方念,这是他的私家车,可驻村两年来一直是私车公用。老方年近退休,对驻村工作却乐此不疲。他活泼的性格像个年青小伙,中气十足的贵州话格外幽默。曲折的山路让我们心里一阵阵抽紧,可老方却如同开着玩具车。他笑着说:“驻村的一大收获是锻炼了车技。”老方早年在基层工作,多年来研究驻村工作,又有一年的驻村实践,说起驻村工作如数家珍。他说:“驻村首先要摸清底数,了解乡情,知道干部和乡亲的想法。其次是帮助村里制定发展规划,而且规划要到户。第三步是选择最适于各村各户的发展项目。然后就是协调资金,有钱才能办事。”

一路上有说有笑,终于来到山顶上的岑忙村。贵州的春寒,因气候潮湿格外寒冷。山顶上的气温,比起县城又低了近10度。村民以土家族为主,423户1624人,其中有149户贫困户501个贫困人口。可是走进村里,没见到几个人。这是典型的“空壳村”,除了老人、孩子和少数妇女,村民都出外打工去了。村里人均耕地有1.26亩,可惜因无人耕种许多都放荒了。老方一下就看出这个村发展的关键,就是如何利用土地资源。去年,省扶贫办驻村干部在此发展了180亩葡萄园。老方今年打算在此发展七彩百合种植,这种植物既是花卉也是蔬菜,很适合本村的气候条件,可以借此在岑忙村发展观光农业。

村口的山坡上,是个山羊养殖场。主人杨海滨以前在外搞建筑,去年刚回乡创业,养了400多只羊,种了420亩葡萄和600多亩茶。可一个冬天死了260只羊,还赔上了6万多元的药费,他正百思不得其解。省扶贫办外资中心副处长申小云是中科院的动物学博士后、高级畜牧师。他一看羊圈走出一群黑山羊,立即发现问题所在。岑忙村是高寒山区,不适于养殖黑山羊。申小云的到来对杨海滨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他详细地向小杨解释为什么会死那么多羊,这里应该选择哪些羊种。他说:“养羊是门科学。黑山羊虽然值钱,但不耐寒,还喜欢吃树叶。这里适宜养殖那些耐寒的绵羊,同时要改变这种粗放的放养模式,否则对生态也有一定的影响。”申小云把电话留给杨海滨,嘱咐他有问题要及时联系。

提起驻村,申小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因地制宜,一事一议。驻村干部必须下村进寨了解民情,也要把周边的大环境搞清楚。小杨显然事先没有充分了解相关知识,缺乏专家的科学指导。

走进村里,记者看不到几个年轻人。路上遇到一位年轻姑娘,带着三个小孩。她是1990年出生的,自己已有两个孩子,又帮大嫂带一个小孩(图③)。难得看到一户人家老小三代正在家门口,老方迎上前去,与她们攀起家常(P20图)。图中老人是65岁的杨小妹,她家正是贫困户。大媳妇才31岁,却落下慢性病。二媳妇因为小孩太小暂时不能外出打工。这类家庭,很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合作社,吸收她们参与做工,才能增加收入。

60多岁的杨忠德兄弟,是勤劳脱贫的典型。去年一年,他们亲见省城来的驻村干部办了许多好事,见到我们格外热情,拿出家里最好的酒,一定要我们来一杯。申小云和老方坐下来跟他们聊天(图1)。兄弟俩多年来凭借养鸡养羊,供了孩子们上学。如今孩子们有的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有的靠一技之长打工挣钱。家庭负担解除了,自然也就脱贫了。

猜你喜欢

江口县老方海滨
夏日海滨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Dual Neural Network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老方的“安全经”
三缺一
年老方识老人心
江口县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论江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杆”在民间传承、发扬的重要性
江口县茶树适宜种植海拔及区域初探
关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几点看法
海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