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村,贵在驻心

2015-05-15

中国扶贫 2015年7期
关键词:心坎乡亲乡亲们

“干部驻村帮扶”是精准扶贫的伟大工程。40多万干部奔赴中国最贫困的角落,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创举,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本期杂志把焦点对准这个奋战在扶贫攻坚战第一线的干部群体。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主任关于深入第一线加强基层扶贫工作报道的指示精神,本刊记者奔赴贵州部分贫困乡村,采集了这一组特别报道。一位位优秀驻村干部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驻村不仅要身驻,更重要的是心驻与驻心——只有投入真心,付出真情,把贫困村当成第二故乡,把贫困乡亲当成亲人,才能真正为贫困村精准服务,为贫困户雪中送炭,真正驻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实现驻村工作与精准扶贫的高度融合。

只有投入真情,真正驻到贫困乡亲的心坎上,才能识真贫。饱含对贫困乡亲的大爱之心,才能深入了解乡情民意,体察村民疾苦,摸清所驻村和贫困户致贫的根源,对症下药,因户施策。因为把所驻村当成第二故乡,杨宗明才能深切体会乡亲们的所思所盼,两年的时间就把一个贫困村换了新貌(P10);因为善良的天性,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龙立东才能敏锐发现村民饮水难问题(P36)。驻村干部要是没有深切的群众感情,必然会整天端着一副官架子,混迹于干部和大户的圈子里,对困难群众的疾苦熟视无睹。

只有投入真情,真正驻到贫困乡亲的心坎上,才能扶真贫。精准扶贫是“滴灌”,驻村帮扶则是“管道”。“管道”是否畅通,是否到位,取决于驻村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取决于他们对乡亲们的感情。因为古道热肠,张小飞才会在一位贫苦女孩失去母亲后给予浓浓的母爱(P27);因为怜贫惜苦,申小云才会在得知一位老乡得了脑瘫后及时送去轮椅(P20)。驻村干部如果没有真情的投入,协调资金、引进项目都可能异化成一种政绩追求。产业发展了,把一些大户扶上去了,却未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

只有投入真情,真正驻在贫困乡亲的心坎上,才能真扶贫。采访中我们注意到,对所在村贡献大的驻村干部,往往对老乡们有深厚的感情。因为这份情感,来自清水衙门的普通女干部李才多,才会舍得放下身段,为给乡亲们办事而四处求人(P14);因为这份情感,团委干部魏丕业才会与远口村民依依难舍,乡亲们联名写信挽留他,他也在驻村两年之后又主动要求驻下去(P26)。对人民群众的深切感情来自哪里?来自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来自心灵深处至真至纯的善良与慈悲,来自人性升华以后无私的大爱。乡亲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能从你一言一行中判断你的心是否在这个村里。身在曹营心在汉,驻村工作就会尸位素餐,为镀上一层“基层工作经验”的金而走个过场,365天白驹过隙,不但未能给乡亲们办成几件实事,也未能提升自己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只有心驻,才能驻心。驻村干部只有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联系,才能真正发挥推动贫困乡村经济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干部队伍的“管道”作用。

猜你喜欢

心坎乡亲乡亲们
把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里
以“人”为本 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让“温暖”直达退役军人心坎
紧握乡亲的手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把代表建议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天下乡亲
他们是我的乡亲(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