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忍”

2015-05-14曹仙源

前线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刘毅路费武帝

曹仙源

国人历来有主张一切皆忍者,似乎只要修炼到了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容人所不能容之事,乃至唾面自干的境界,从而做到“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受辱不怨”,便是“大智大福之人”了。其上下求索、搜尽枯肠,找来的证据便是:韩信忍于胯下,卒受登坛之拜;张良忍于取履,终有封侯之荣。

但是,这种以忍为上、为贵、为高的苦心说教,从来就没有说服过芸芸众生,故而不曾有过“舆论一律”的“太虚幻境”。与之针锋相对的立论则是敢作敢为,爱憎分明,其振聋发聩的呐喊声为:“是可忍,孰不可忍”!为此,鲁迅立下的遗嘱旗帜鲜明:“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李敖也说过类似的话:人对他有恩,他忘恩;人对他有仇,他不记仇。这种恩怨不明的人,不可交。

窃以为,凡事不可一概而论。当忍不忍,乃鸡肠小肚、鼠目寸光;不当忍而忍,则是尸位素餐、行尸走肉。韩信受屠夫胯下之辱,他后来也曾说,不是惧怕,而是没有理由杀屠夫,杀了屠夫就没有后来的韩信了。应当说,这是一种懂法理、识时务、重长远的睿智,岂一个“忍”字了得?

西晋太康3年,一统天下的武帝司马炎在南郊祭天,自以为有雄才大略,得意非凡,兴致勃勃地探问陪同在一旁的监察官刘毅:“你以为我可以与汉代哪个皇帝可以相比?”这个刘毅是吃了豹子胆的直臣,向来怎么看、怎么想就怎么说。他竹筒倒豆:“陛下堪与汉桓帝、汉灵帝相比!”知否?这桓、灵二帝昏聩无能,乃开创中国官场卖官鬻爵先风的罪魁祸首,大汉的江山就断送在这两个人手里。刘毅此言,则无异于指着武帝的鼻子骂他也是个“不是东西的东西”!武帝本想讨点口风,不料刘毅却“犯颜不畏乎逆鳞”,其震惊可想而知。但他还是忍住了,只是问了一句:“你怎么把我与这两个昏君相比呢?”刘毅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摊牌:“桓、灵二帝把卖官的钱归入官库,而陛下却把卖官的钱放进了私人的腰包。由此看来,陛下连此二帝都不如呢!”如此不给面子,武帝不仅忍了,还反过来表扬了刘毅:“桓、灵二帝时代,听不到有人说类似的话。现在我有你这样刚直的人说这样的话,显然我比那两人强些。”武帝能忍,乃一位“开明领导”的应有雅量,可嘉;刘毅不忍,是一名“合格干部”的应有素质,难得!

民国时期,国民党参政员张奚若,在不当忍的原则问题上也绝对不忍。他敢于在会上与演讲中,当着蒋介石的面猛烈抨击国民党“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并强烈反对喊蒋“万岁”,还曾公然敦促蒋介石下野,道是“说得不客气点,便是滚蛋”。当他看到蒋介石闻过不喜,还责怪他“太刻薄”,便从参政会议上拂袖而去。从此,每接到参政会议开会通知与赴会路费时,他就当即回电,以示抗议:“无政可参,路费退回!”蒋介石当忍不忍,缺乏气量,不可取。张奚若不当忍就不忍,乃独立人格的体现,值得肯定。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刘毅路费武帝
给自己留一条路
路费
刘毅自断后路
给自己留一条路
以为是跑路费
跑路费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不见
我看《刘毅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