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发展理念:对症“发展起来后的问题”

2015-05-14慕振东

前线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慕振东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成功走完了现代化“前半程”,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同时,如“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问题日益凸显。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如今,中国正处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中国面临着更多“发展起来后的问题”,需要实现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需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将成为我们担当这一历史使命、实现新的发展变革的思想引领。

坚持创新发展,实现发展的动力转换

依靠“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实现赶超式发展是现代化后发外源型国家的普遍经验。日本、“亚洲四小龙”等发展奇迹背后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他们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方式,来取得经济的快速发展。著名经济学家、曾任世界银行副总裁的林毅夫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发展速度的差异,也源于此:改革之前,我们想在技术上赶超,但只能自力更生,花很大的人力物力去搞最尖端的东西;而改革之后我们更多大量依赖引进技术,所以经济发展快得多。但是发达国家不会把尖端技术转让给我们,而且我国的“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红利正渐趋用尽,我国必须进入到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升级的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转不过来,那么我们就会在全球科技竞争、经济竞争中处于下风。因此,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协调发展,调整发展的格局定位

对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表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根据当时的条件,他认为“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可以说,相对于之前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思路,改革开放强调的正是“各显神通”的不平衡的思路。“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平衡、不压制的思路,大大释放了各个类别、各个层级的主体在社会生活特别是在经济生活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形成了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和强大生机。但也由此产生了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的不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对于区域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必须防止木桶效应,坚持协调发展;对于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的不协调,我们更应该保持警醒,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改革开放后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但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不是“经济决定论”就在于它不是形而上学地坚持经济的基础性作用,而是辩证地注重政治、文化等领域和层级的重要作用。

我们今天在“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应当充分重视社会关系的调整,充分重视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建设,避免酿成严重的社会对立和促发严重的社会矛盾,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切换发展的背景基调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自身同自然界时时刻刻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从一定意义讲,人类的发展也就是人从自然界索取生产生活资料的过程。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类甚至以征服自然、索取资源、改变环境的能力强弱作为先进与落后、发展与不发展的标准。而在某些地区,发展一度成为资源转化成资本的过程。在这样的发展中,绿色、蓝色日趋减少,“灰色的雾霾天”日趋蔓延。

当前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线,环境质量与全面小康目标差距较大,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甚至事关我们全部的发展成果。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正是基于这样的清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坚持开放发展,争取发展的国际话语权

坚持开放发展,是中国近几百年来教训与经验的深刻总结。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不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怎么使我们的开放水平更高的问题。今日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农民工作为支撑世界经济的群像,还曾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但是按照美元汇率计算,我国仍是一个贫穷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占美国的1/7、欧盟的1/5。今年11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称,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体也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左右。中国对自己进口的原材料和出口的制成品缺少定价权,中国更缺少对国际贸易、全球治理等规则、制度的定制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量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已成为世界第一,实现了向资本净输出国转型的历史性跨越。展望“十三五”,我国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为世界供给更多的公共产品,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在制定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必须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转变过去主要依靠吸引外资和产品出口的对外开放方式,更多地强调资本输出和企业“走出去”,使我国从一个商品输出大国变成资本输出大国,把产品“走出去”深化为服务“走出去”。

坚持共享发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十三五”时期推动发展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同享受是共享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的本身”和行为指向。马克思曾经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将历史区分为“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三个社会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以物的发展推进人的发展、以物的现代化作为人的现代化的基础。

中国的发展,终究是以人为本的,而不是以物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但是以人为本的,更应该是涵盖到全体人民、具体到每个个人的。在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物的积累、经济的发展已经为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面向“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历史阶段的实践探索。

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理念的东西不是在人脑中凭空构建起来的,而是在人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的过程中通过活动的内化而逐渐形成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五大发展理念”的着力点是要推进发展方式从五个方面实现重大转变:从过去高度依赖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的要素驱动以及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发展;从区域城乡不平衡、经济政治文化不协调、社会环境不可持续的发展转向协调发展;从高污染、单纯追求GDP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转向遵循自然规律的绿色发展;从只承担产业转移、输出制成品的开放转向制定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开放发展;从以物的发展推进人的发展、只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走向共同富裕,实现共享发展,走向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又一次以新的内涵和形式摆到人们面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推进发展,其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而要实现实践的变革,先要进行观念的变革,要凝聚党内外对深化改革的共识、实现各阶层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认同。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责任编辑:梁齐勇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中国经济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