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北平抗日斗争

2015-05-14刘岳

前线 2015年7期
关键词:伪军八路军根据地

刘岳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9月日本军国主义投降,北平抗战历经抗日救亡、敌后抗战两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抗日主张、组织民众、武装斗争及地下斗争等方面,均在北平地区抗战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高举抗日救亡旗帜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四个月内整个东北沦为日本的占领地,北平地区成为中国抗日救亡斗争的前沿。领导抗日救亡运动,成为摆在中共北平党组织面前的重要任务。

支持、引导北平学生的南下请愿示威运动。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同日,中共北平市委印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满洲宣传大纲》,提出:“连(联)合一切革命势力在全世界无产阶级援助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满洲”,“打倒日本‘满鲜一元化政策”。为推动北平学生迅速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9月23日,中共北平市委秘密召开党的积极分子会议,决定广泛地向广大民众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并通过北平学联的党、团员代表,积极指导学联的工作。当南下请愿示威学生在北平前门东站受阻后,中共北平市委建立市委书记刘德承任书记、由5人组成的秘密党团,领导学生南下示威请愿斗争。南下示威请愿斗争,唤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热情。

组织、领导“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地区加紧推行殖民化统治的同时,也加快吞并华北的侵略步骤。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救国”口号,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强烈反响。1935年12月9日,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通过“北平学联”,领导爱国学生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对“华北自治”、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示威游行。在北平爱国学生运动的影响下,天津、上海、成都、西安等几十个城市的学生群起响应。“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各阶层的人民。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一二·九”运动推动了七七抗战,准备了七七抗战。

推动、支援29军卢沟桥奋起抗战。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由抗日反蒋、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民党也由对日不抵抗到抵抗,由消灭共产党到接受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統一战线政策。在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刘少奇领导下,中共北平党组织联合一切可能抗日的党派、阶层,争取宋哲元等29军将领,推动29军积极准备抗战,建立北平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北平党组织一方面做好应急准备,一方面组织民众支持29军抵抗日军侵略。长辛店工人、农民直接帮助29军抗战,甚至城里的磨刀匠也来到前线为29军磨大刀。7月29日,29军撤离北平,北平沦陷,北平地区抗日斗争也由此转入敌后抗战阶段。

领导平郊敌后抗战

创建“三位一体”的平郊抗日根据地。平津沦陷后,国民党正规军事力量基本退出北平地区,开辟、建立平郊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军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地区的首要任务。

1938年2月9日 ,毛泽东在《关于以雾灵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中指出:“雾龙(灵)山为中心之区域,有扩大发展前途,但是独立作战区域,派去部队须较精干,且不宜过多,军政党领导人员需有独立应付环境之能力,出发前须作充分准备。”1938年2月中旬,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派邓华率晋察冀1分区第3团挺进平西,扩编为6支队即邓华支队。1938年5月,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2营扩编而成宋时轮支队挺进平西,与邓华支队汇合,合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挺进冀东,策应冀东大暴动。

1938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根据平郊三块根据地被日伪军分割的实际情况,萧克创造性提出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发展平北”的“三位一体”战略方针。当时,由平西、冀东、平北组成的平郊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华北最早创建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到1941年上半年,平郊抗日根据地创建任务基本完成,正如萧克在《目前冀热察形势与我们几个工作任务》一文所指出的:“从冀热察整个区域来开,我们已经实现了冀热察大块抗战根据地的任务。如果把十分区连起来看,那就形成了对敌统制华北的中心北平,成四面大包围的形势。”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人民战争。1937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报告中指出:“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政权建设是平郊抗日根据地发展建设的首要和根本问题。在平西,1938年3月底,邓华支队在门头沟东斋堂村建立平西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宛平县政府。之后,又相继建立房涞涿、宣涿怀、房良、涞涿等联合县政府。在冀东, 1939年10月,冀东游击根据地建立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权——丰滦迁联合县政府。1943年,建立起平三蓟等19个县级抗日政权。在平北,1938年6月,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经过平北时,一度成立昌滦密联合县政府,播下抗日火种。之后,又建立昌延、龙延怀、龙赤、龙崇赤、龙宣怀、丰滦密等联合县政府。在联合县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地大部分村庄建立了农、青、妇等抗日武装组织和自卫抗日武装。在游击区和敌占区,大部分村庄建立了倾向抗日民主政权的“两面政权”,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8年10月,广州及武汉作战结束后,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新阶段。日本侵略者调整侵华战略和策略。日本华北方面军华北“肃正”讨伐计划规定在华北主要任务为:“确保占领地区安定,特别是首先谋求迅速地恢复河北省北部、山东省、山西省北部和蒙疆地区的重要地区的治安,并确保主要交通线。”日伪军对平郊根据地展开残酷的“扫荡”。1939年2月至6月,日伪军连续三次“扫荡”平西;1940年3月,日伪军9000余人“扫荡”平西;1940年10月13日至27日,日伪军1万余人以逐步推进战术合击平西抗日根据地中心区。1941年初,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企图剿灭抗日武装的新政策,即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进行所谓的“总力战”。1941年3月到1942年12月,日伪当局发动五次“治安强化运动”,挖封锁沟,集家并屯,实行“三光政策”,建立“无人区”。1941年5月,日伪军出动4万余兵力,“扫荡”冀东抗日根据地;8月,日伪军7万余人对平西等抗日根据地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大“扫荡”;10月,日伪军1万余人“扫荡”丰滦密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机智灵活的战术,“敌进我进”,主力跳到外线作战,“到敌后之敌后去”,反“蚕食”反“扫荡”,粉碎了日伪军的进攻,使平郊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1944年夏秋之交至1945年夏,中国抗战进入局部反攻阶段。冀察军区在1945年5月至7月的夏季攻势中,在察哈尔南、北平以北地区毙伤俘日伪军1700余人,攻克和收复县城3座,拔除日伪军据点110处。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中国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平郊根据地军民全面反攻。冀察军区、冀中军区、冀热辽军区的八路军从东、西、南三面向北平逼近。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北平日军借口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拒绝向八路军投降。8月20日,八路军攻克通县飞机场、攻入顺义县城、破坏古北口至通县的铁路,并推进到长辛店、丰台、南苑等地,对北平城构成包围之势。由于时局的变化,兵临北平城下的八路军放弃了夺取北平城的计划。

平郊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英烈辈出。平郊根据地建立之初,一直遭受日伪的封锁、“扫荡”,根据地每一步发展建设,都是靠浴血奋战取得的。抗日战争期间,仅宛平县就有829名抗日烈士,850名子弟兵光荣负伤。

开展城内地下斗争

建立秘密交通线,沟通平津地下党与根据地的联系。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共北平党组织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斗争策略,组织大批党员和进步群众撤离北平城。1937年9月到1938年3月,僅通过民先队介绍到各地区参加抗日游击战争的进步青年就达7000余人。

1939年初,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建立北平至平西的4条秘密交通线;1942年,中共晋察冀分局城市工作委员会又陆续建立河北曲阳、满城、定兴、白洋淀秘密交通线。秘密交通线传送党的文件、指示;护送干部、进步学生、国际友人和进步教授前往根据地。

加强敌占城市工作,支援根据地军民的斗争。1940年后,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中共北平党组织依托平郊根据地,贯彻“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从根据地抽调干部派入北平,加强敌占城市工作,使城市斗争更好地配合根据地的斗争。

从组织形式上,先后组建中共北平城市工作委员会、平津唐点线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城市工作委员会等,取消区一级党组织,实行“异地领导”“多头单线”。从工作内容上,一是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如晋察冀“城工委”所领导的北平地下党员,从1941年5个支部、32名党员,到1945年11月,接上组织关系的党员已有402名;二是开展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斗争,如组织“三一”读书会、海燕社等;三是开展上层统战工作,联系董鲁安、蓝公武、何其巩等知名人士;四是从物资上支援根据地,秘密输送药品、电讯器材、食盐、布匹等。

开展秘密情报工作,配合平郊根据地对敌斗争。情报工作是中共北平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共中央社会部、八路军前方总部,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社会部、城工部,中共冀中区党委、冀热辽区党委和其他党的领导机关,向北平派遣地下情报人员,建立秘密情报组织,开展情报工作。如八路军前方总部建立姚继鸣情报站、王鉴平情报站,晋察冀分局社会部建立平津情报工作站、王定南情报联络组、黄浩情报联络组、东北地区情报组等。

抗战期间,北平地下情报组织截获不少日伪情报。如他们截获了1942年日军“五一大扫荡”的情报,为晋察冀中央分局、军区领导反“扫荡”斗争提供重要的军事情报;他们获取的日军南下情报,为中共中央及苏联反法西斯战场提供了重要情报帮助。

北平地区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历史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北平地区抗日斗争的中流砥柱。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谭 丁

猜你喜欢

伪军八路军根据地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伪军大举进攻,绥东形势严重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窗台上的妈妈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八路军风采录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