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的中国担当

2015-05-14王义桅

前线 2015年7期
关键词:经济带一带一带一路

王义桅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展示了21世纪中国的国际担当。“一带一路”将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谱写和平与发展的新篇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分为三条线路:即以亚欧大陆桥为主的北线(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的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以跨国公路为主的南线(北京—南疆—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中巴、孟中印缅、新亚欧大陆桥以及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基本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地骨架。其中,中巴经济走廊注重石油运输,孟中印缅强调与东盟贸易往来,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直通欧洲的物流主通道,中蒙俄经济走廊偏重国家安全与能源开发。

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以泉州等地为起点,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历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阿拉伯海、亚丁湾、波斯湾,涉及东盟、南亚、西亚、东北非等相关国家,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基础。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尤其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合纵连横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无疑将大大增强中国的战略安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海自贸区、高铁战略等都是基于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由于东盟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经之地,将是新海丝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而中国和东盟有着广泛的政治基础、坚实的经济基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

为何要建设“一带一路”?从中国来讲,它具有三大担当;对世界而言,它肩负三大使命。

“一带一路”的三大担当

“一带一路”作为中长期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需要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这三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中国富余优质产能的市场问题。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但对人家可能是富余优质产能,通常健康且创利的产业产能利用率应当在85%以上,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中国全部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超过65%。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和狭窄,美国、欧洲和日本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占比很高,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富余优质产能很难通过它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

中国的资源获取问题。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现在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铁矿石依赖于澳大利亚和巴西,石油依赖于中东,渠道较为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深入,经贸合作也未广泛有效展开,使得资源方面的合作不稳定和牢固。“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对于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

中国的战略纵深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问题。我国的资源进入现在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之下,在战时极为脆弱。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去核心设施。在战略纵深更高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还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在战时受到的威胁也少,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将有利于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

“一带一路”直击了中国的三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而通路、通航和通商则是“一带一路”解决战略问题的发力点。从现实来说,考虑到西部基础设施薄弱,為了更好的外联内呼,打通顺畅的交通动脉是第一位的,也符合“一带一路”的题义,即首先着手的必将是通路、通航。

“一带”主要是从通路着手,通路所推进的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提升空间更大,其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

交通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口岸、民航。重点方向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中老、中泰、中缅、中巴、中吉乌等铁路项目可能会优先考虑。中塔公路、中哈公路可能会成为重点改造的路段。

油气管道建设:西北、西南、东北、海上都是油气运输的战略通道。包括中俄、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都会作为重点项目建设。西南电力通道、中俄电力通道都会进行部署,建设或升级改造。

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只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互联互通的基础,除此之外还有中国与沿线国家间政策、贸易、货币与人心多层互通的内涵。

概言之,为何要建设“一带一路”?就是要提升境外直接投资,开辟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消化过剩产能,破除贸易壁垒,最终确立符合我国长远利益的全球贸易及货币体系。

“一带一路”的三大使命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并非马歇尔计划单方面的输出,前者是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得多,肩负着三大使命:

使命一,探寻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增长之道。“一带一路”是在全球化即美国化、西方化失势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的结果,是中国全方位开放的结局。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与相关国家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也带去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使命二,实现全球化再平衡。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使命三,开创21世纪地区合作新模式。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正如《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所指出的,“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沈 聪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要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猜你喜欢

经济带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