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与诺贝尔奖的缘分
2015-05-14崔岱远
崔岱远
不是所有的水果都可以直接吃,比方说柠檬。
黄灿灿的柠檬看上去漂亮,闻起来清香,可若是掰开咬上一口,保准酸得你灵魂出窍,满地找牙。又酸又苦的柠檬,怎么能和香甜的樱桃或是水蜜桃相比?于是在美国俚语中,柠檬成了“残次品”的代名词,可以用来比喻状况不佳的二手车或问题百出的瑕疵车。1970年,有一位学者以此为题专门发表了一篇论文,叫《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详细分析了不对称信息论对市场运作的影响。这篇文章影响深远,不仅使“柠檬”成为经济学词汇中一个著名的隐喻,还在美国催生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柠檬法》。该论文的作者也因提出了“柠檬原理”而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就是当代主流经济学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乔治·阿克尔洛夫先生。现在,几乎在所有的微观经济学课本里,都可以看到应用这一经典原理的各种分析,让原本略显枯燥的教科书仿佛洋溢着水果的芬芳。
水果中能享此殊荣的,或许唯有柠檬。
据说柠檬起源于亚洲,有人说是印度,有人说是缅甸,也有人说是中国。然而柠檬在中国的使用量并不大,反倒是在遥远的欧洲备受青睐。当然,欧洲人也没有直接吃柠檬的能耐,他们是把柠檬榨出汁来作为烹饪时的调料,烤鱼、烤肉时滴上几滴柠檬汁,去腥提鲜,顿成美味。记得有一回我跟一位画家去法国南部,特意驱车几个小时到尼斯海边吃生蚝,那种吃法真有点像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里所描写的,拿小刀撬开,用一块方餐巾托着,淋上柠檬汁,头稍向前伸,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那滋味咸鲜酸甘,妙不可言。
柠檬水成为流行饮料,得益于18世纪中叶英国医生詹姆士·林德的研究。他在对当时饱受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症)折磨的远航水手进行治疗时发现,饮用柠檬水的疗效要远远超过食用其他食品或服用药物。基于这一研究成果,若干年后英国海军规定,水兵远航期间每天要饮用一定量的柠檬水。没过多久,坏血病在海军中得以绝迹。从此,水兵和水手也得了一个鲜亮的雅号——“柠檬人”。不过那时人们还不知道,酸苦的柠檬汁具有神奇功效的秘密是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直到20世纪初,匈牙利生理学家阿尔伯特·森特·哲尔吉才从生物中分离出维生素C,并证明这就是坏血病的克星,他也因此获得了193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不是所有的水果都和诺贝尔奖有这样的缘分。
切一片带皮的柠檬,浸在杯中的白开水里。不要用勺子挤压,那样会使水变浑。就那么慢慢地泡,慢慢地等。等上大半天工夫,柠檬皮肉间的酸苦消融在无味的清水中,水变得芳香,喝起来淡淡回甘。这多像是无味的生活,融进一片酸苦,等上很久很久,自然也就有了些高贵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