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化比对扁管翅片管性能的影响
2015-05-14张向南常春梅邹建东张彦军
卢 芳,苗 刚,张向南,常春梅,邹建东,张彦军
(甘肃蓝科石油化工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70)
0 引言
随着对环保意识的提高,迫使人们减少污染排放,因此对能源的消耗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在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随着科技及工业发展的需要,要求换热设备高效并小型化,翅片管换热器成为人们关注较多的一种高效换热器[1-2]。翅片管换热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制冷、空调、电站等工业领域,就电站空冷而言,循环水空冷器是电站空冷的一大组成部分,而翅片管作为循环水空冷器的主要核心元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循环水空冷器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因此优化翅化比,分析翅片管周围流体状态成为了翅片管加工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5]。
目前有大量文献对圆管翅片管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和报道,然而对于扁管翅片管的研究相对较少。翅化比直接影响扁管翅片管的换热面积,同时也影响了空气侧压降[6-8],因此翅化比直接影响到循环水空冷器的换热系数以及风机的选择。鉴于目前有不少循环水空冷器采用扁管翅片管作为传热元件,文中将在确定翅片类型、翅片间距、管径及材料等前提下,着重分析翅片高度不同引起的不同翅化比对扁管翅片管换热的影响。
1 扁管翅片管模型与边界条件
扁管翅片管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计算区域如图2所示。基管直径5 mm,翅片长度200 mm,翅片厚度0.25 mm,翅片间距2.06 mm。
图1 翅片管结构示意
图2 计算区域
文中选取了流体流动和传热充分发展的区域作为数值模拟对象,根据布管和管外翅片的对称性,以及流体流动与传热的对称性建立周期性单元流道计算模型。为保证无回流,在空气流动的方向上,入口、出口分别作适当的延长。
采用分块划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网格相结合的方式对计算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本次计算采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计算湍流参数的影响;采用SMPLE算法处理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的耦合问题。为保证求解精度,在求解过程中,当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的残差达到10-3,能量方程的残差达到10-6,且水的出口温度和空气出口温度达到恒定状态时,认为计算收敛[9-10]。
文中分析建立在以下几种假设的基础之上。
(1)在基管长度方向上,空气流经每个翅片通道时为均匀分布;
(2)水冷却过程为稳态过程;
(3)空气侧的流动为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
(4)忽略热辐射;
(5)不考虑垢阻对换热的影响。
表1列出边界条件,表2列出介质、材料物理性能。
表1 边界条件
表2 介质、材料物理性能
2 计算结果分析
图3示出了翅化比β=14.83时空气侧速度矢量图。空气初始速度(即迎风面风速)为2.78 m/s,当空气进入到翅片通道后,由于空气的流通面积减小,空气速度增加到3.8 m/s,且在背风面存在尾流区,靠近基管外壁的空气流速小,即在靠近基管外壁表层形成了边界层。
图3 β=14.83时空气侧速度矢量图
图4示出翅化比β=14.83时翅片温度场分布,在翅片高度方向上,温度随着翅片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迎风面的温度梯度大于背风面,这是因为空气刚进入到翅片通道时,空气与翅片的温差较大,其换热较为剧烈;在空气流动的方向上,随着空气与翅片换热的进行,空气的温度逐渐上升,而翅片的温度则逐渐下降,两者之间的温差越来越小,换热效果减弱。
图4 β=14.83时翅片温度分布图
3 试验方法
实验装置[11]如图5所示,由换热单元、水泵、水箱以及加热器组成一个水的循环系统。水从水箱内进入换热单元进行换热后重新进入水箱;冷空气由风机鼓入换热单元进行换热后由出风口流出。水的流量由阀门控制,并由转子流量计测量,空气的流量则由风机转速调节,并通过流量计监测其流量。水的进出口温度、空气进出口温度均有电子温度计进行测量。
图5 实验装置示意
本次试验所采用的换热单元为翅化比β=14.83的扁管翅片管,测定了不同风速对空气侧压降和换热系数的影响,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如图6,7所示。观察图6可以看出,随着风速的增加,空气侧的压降增大,试验值与数值模拟值基本吻合;由图7可以看出,提高风速其换热系数增大,试验值与数值模拟值基本吻合。经计算,换热系数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误差为5%~15%,空气侧压降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误差为5% ~18%,证明了该模拟方法的正确性。
图6 不同风速对空气侧压降的影响
图7 不同风速对换热系数的影响
4 不同翅片高度对扁管翅片管性能的影响
采用相同的数值模拟方法,修改计算模型,分别建立翅化比为4.56,6.67,8.96,11.16,13.36,14.83,15.57,17.77,19.97 等 9 个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计算。
不同的翅化比对空气侧空气流速的影响如图8所示。在迎风面风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翅化比值的增大,翅片间空气流速逐渐减小。这是由于在翅片厚度以及翅片间间距固定的情况下,随着翅化比值的增高,其翅片的增高,翅片间空气流通的面积增大,从而使得空气在翅片间的流速减小。由图8可以看出,随着翅化比值的增高,翅片高度的增加,其空气侧边界层厚度逐渐增加,这是因为翅片间空气流速越大,其湍流强度越大,从而减薄了边界层厚度;反之,翅片间空气流速越小,其湍流强度小,从而增加了边界层厚度。图9示出翅化比对空气侧压降以及空气流速的影响。从图9可以看出,由于空气侧压降与空气流速成正比,所以随着翅化比值的增加,翅片高度增加,空气流速降低,空气侧压降也逐步降低。
图8 不同翅化比对空气侧空气流速的影响
图9 空气流速及空气侧压降与翅化比的关系曲线
图10示出翅化比对翅片管换热系数的影响。观察图10可以看出,在空气迎风面风速不变的情况下,当翅化比β<13.36时,影响翅片管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换热面积大小,翅片管的换热面积随着翅化比的增大而增大,所以翅片管的换热系数也随着翅化比的增大而增大;当翅化比β≈13.36时,其换热系数达到最大值;当翅化比β>13.36时,影响翅片管换热的主要因素为翅片间空气流动的速度,所以翅片管换热系数随着翅化比的增大而减小。
图10 翅化比对翅片管换热系数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翅化比在13.36~14.83范围内时,扁管翅片管空气侧压降为68.87~67.58 Pa,翅片管换热系数为 28.46 ~27.67 W/(m2·K),综合考虑认为,翅化比在13.36~14.83之间较为合理。
5 结论
经计算,换热系数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误差为5%~15%,空气侧压降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误差为5% ~18%,证明该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在迎风面风速不变的情况下,空气侧压降与翅化比成反比,随着翅化比的增大,翅片间空气流速降低,其湍流强度减弱,边界层增厚,空气侧压降降低;在翅化比β≤13.36时,换热面积是影响扁管翅片管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随着翅化比的增大换热面积增大,换热系数增大;在翅化比为13.36时,其换热系数达到最大值;当翅化比β>13.36时,影响扁管翅片管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为翅片间的风速,随着翅化比的增大翅片间风速减小,其换热系数减小。综上所述,翅化比在13.36~14.83时扁管翅片管的性能达到最好,其空气侧压降为 68.87 ~67.58 Pa,换热系数为 28.46 ~27.67 W/(m2·K)。
[1] 朱聘冠.换热器原理及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2] 何雅玲.对流换热及其强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最新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杨立军,周健,杜小泽.扁平管蛇形翅片空间的流动换热性能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28(1):122-124.
[4] 施晨洁,陈亚平,施明恒.板翅式换热器空气冷却侧传热性能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28(4):664-666.
[5] 张向南,张彦军,卢芳.空冷器板翅式传热元件翅片高度的优化计算[J].压力容器,2014,31(7):22-24.
[6] 康海军,李斌,李慧珍,等.平直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征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4,28(1):91 -98.
[7] 肖洪.椭圆管与扁管管板式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分析比较[J].节能技术,2006,3(24):265 -267.
[8] 张权国.扁平翅片管数值模拟及其结构优化[J].汽轮机技术,2009,51(1):33 -35.
[9] 王福军.计算流体力学分析——CFD软件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 陶文铨.数值传热学(第2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11] 司子辉,张燕,康一亭,等.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数值模拟与优化[J].化工进展,2010,29(增刊):82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