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05-14冯桂梅王晓英周小光
冯桂梅,王晓英,周小光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关注。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我国,民族心理健康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对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或心理干预工作,为有效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医学院大一至大三的少数民族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共计130份,有效问卷为120份,有效率92%。被试年龄从17~24岁,其中男生30人,女生90人;城镇籍56人,农村籍64人。
1.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测验法和访谈法。
1.2.1 测量工具 该测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共包含10个因子反映心理症状情况,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10个因子。各因子分和总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另外还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其心理问题产生原因[2]。
1.2.2 测查方法 在教师的统一指导语下,按照标准化的施测过程进行团体施测。由学生无记名方式独立填写,问卷完成后当场统一收回。
1.2.3 统计方法 剔除无效问卷,将有效数据录入Excel。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有效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此次测查结果与全国正常人常模进行差异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差异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恐怖、焦虑、等因子的得分高于大学生常模。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有差异,在抑郁因子比较上具有显著差异,在敌对、偏执因子比较上具有极其显著差异。
2.2 不同性别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
表2显示:女生在躯体化、恐怖、焦虑因子分值上明显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SCL-90各因子得分的比较(±s)
表1 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SCL-90各因子得分的比较(±s)
注:检验水平为95%,以大学生常模为平均数做的单样本t检验。
因子 少数民族学生(n=120)大学生常模(n=4141)t值 P值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1.52±0.46 2.02±0.53 1.88±0.55 1.68±0.52 1.66±0.48 1.58±0.51 1.50±0.49 1.64±0.47 1.61±0.47 1.45±0.49 1.98±0.64 1.98±0.74 1.83±0.65 1.64±0.59 1.77±0.68 1.46±0.53 1.85±0.69 1.63±0.54 1.67 0.80-1.996-3.22 0.465-3.74 0.96-4.9-0.54 0.097 0.432 0.048 0.002 0.642 0.000 0.341 0.000 0.589
表2 不同性别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s)
表2 不同性别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s)
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因子 性别 例数 得分t值 P值躯体化-2.551 0.012*焦虑-2.663 0.009**恐怖男女男女男女30 90 30 90 30 90 1.338±0.311 1.582±0.491 1.467±0.425 1.724±0.469 1.329±0.359 1.560±0.511-2.299 0.023*
2.3 不同籍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
不同籍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的因子得分上有差异,在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的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镇明显高于农村。见表3。
表3 不同籍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s)
表3 不同籍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s)
因子 生源地 例数 得分t值 P值强迫2.928 0.004人际敏感2.278 0.025抑郁2.607 0.010焦虑2.927 0.004恐怖2.623 0.015偏执2.411 0.020精神病性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66 54 66 54 66 54 66 54 66 54 66 54 66 54 2.141±0.579 1.870±0.432 1.980±0.619 1.760±0.417 1.782±0.608 1.552±0.342 1.767±0.548 1.530±0.312 1.600±0.582 1.384±0.300 1.730±0.503 1.528±0.412 1.711±0.523 1.479±0.371 2.828 0.007
3 分析与讨论
3.1 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差异分析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恐怖、焦虑等因子得分高于大学生常模。少数民族特殊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与所考取的学校相比差异性较大,导致其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与繁重的医学学习任务,容易产生一些躯体反应、强迫自己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在生活方式上等出现焦虑、恐惧与人交流的负性的状况,因此,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在一些因子的得分上要高于大学生常模。
3.2 不同性别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分析
在不同性别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中,在躯体化、恐怖、焦虑因子分值,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在少数名族地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仍然比较严重,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较低。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女大学生更容易缺乏自信心和自主性,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她们在交友、社会活动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受到更多的约束,这可能导致她们的社会阅历相对较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男生要弱[3],出现焦虑、恐惧等,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3.3 不同籍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
少数民族大学生城市、农村不同地区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的因子得分上有差异,在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的因子得分上,城镇明显高于农村。
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少数名族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所迫,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承受着高额学费所带来的压力,这样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导致更多的心理问题出现,比如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等方面。与此同时,相对于农村的大学生,城镇的大学生需要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强迫自己比农村籍的大学生更加努力,因此在情绪上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的表现。
3.4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
测试之后通过访谈发现,少数民族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习惯、学习困难、寝室关系、语言、自卑、人际关系、适应障碍等方面,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主要是适应障碍、人际关系压力、学习困难和自卑四个方面。虽然少数民族地区有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大多被考试应试科目所挤占。不论是学校还是父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不重视,意识还很薄弱,这也导致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了解,在面对心理困扰时很少通过专业的心理方式进行排解,因此日积月累,容易出现心理问题[2]。在心理访谈中,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觉得自己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担心自己考试不及格。另外,寝室中同学之间不同生活习惯上的差距也使他们感到自己不被重视,加重其自卑的心理,影响了人际关系,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我的分析和咨询师的观察、了解,发现他们的共性问题是对自己的心理健康不了解也不重视,认为大家都如此,适应障碍、人际关系压力、学习困难和自卑可能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克服自尊过度、心理封闭、情感内倾的心态,解决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的问题,才能创造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良好心理和学术环境,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4]。
针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学院领导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可能地在生活学习方面给予足够的帮助,并且通过该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真正在身、心两个方面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1]罗鸣春,黄希庭.中国少数名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2010,33(4):779-784.
[2]马方圆,冯桂梅,王晓英.农村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9):1121-1123.
[3]才果.青海藏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民族教育究,2013,24(3):47-52.
[4]马进,邢海燕.甘肃省少数民族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18(4):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