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5-14姜玲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学校教育

姜玲玲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武汉 430050)

一、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增加大学生的创业信心

刚毕业的大学生接触社会不多,社会和工作经验少,创业信心不足,这是大学生的共性。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增加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创业成功的例子,创业成功人物的每一件事,都会感染当地大学生,都会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教育给学生的是一种创业理念,一种创业思维方式,一种创业技巧。

(二)开展创业教育可以传授创办企业的相关知识

创办企业涉及多个环节和方面,不仅创业者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还涉及资金的筹集,项目的选择、人员的录用、市场的开拓、法律的运用、各项手续的审批及办理等。有了创业知识,可使大学生更早地产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者自身品质和创业技能,为将来的创业准备好条件。

(三)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目前,很多高等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清华大学、北航等大学,在校园成立企业“孵化器”,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专门配置创业指导老师,在技术上、业务上指导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创业指导老师有的是专职教师,有的是成功的企业家。学校聘请这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进入校园,对在校生进行创业指导,起到示范作用。

二、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在定位上,创业教育只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

当前学校的创业教育还只局限于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以及开展形形色色的课外科技活动等创业实务层面。但实践证明,由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这种未上升到理念层面的创业实务并未对大学生创业起很大的教育作用。

(二)在实施上,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两张皮”

我国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由于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的体系之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是在“正规教育”之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这一舍本逐末、注重形式的做法使创业教育失去了学科专业这一最有力的依靠,致使创业学子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

(三)在范围上,创业教育的开展仅限于少数学生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始于创业大赛,自开始就刻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创业教育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各个学校设立的学生创业机构,无论是大大小小的“创新实验室”、“学生创业俱乐部”,都是精英化的机构,大部分同学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只能成为袖手旁观的“看客”。

三、对问题的分析

高校创业教育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很大程度上归于人们对创业教育认识的误解。创业教育被当成是“企业家速成教育”,开展创业教育旨在使学生成为大大小小的“老板”,创业教育的成果在于成立大大小小的“学生创业公司”。部分学生对创业存有偏颇认识:一是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很肤浅,甚至误将勤工助学等同于创业;二是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创业最缺的是资金,似乎有了资金就能创业,忽视了知识、高新技术产品或全新服务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要地位;三是部分学生认为高校是否开展创业教育在于时间宽裕的程度,置创业教育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未认识到创业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四、创业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1.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创办经营企业以及各种研究活动,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例如美国很多大学商学院的教授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并担任过或现在仍在担任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这使得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的变化有良好的洞察力。

2.聘请社会上创业成功人士和企业家到校兼任教师。可以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政府官员等担任兼职讲师,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一些创业课程。

3.通过培训、国际合作、引进短期海外教师等形式加强专业教师创业素质的培养,努力锻造一支符合本校创业教育实际,能够勇于探索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4.实施创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必须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建立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形式有三种:在第一课堂开展创业教育;建立第二课堂开展创业教育;举办创业计划大赛。

学校可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1.学校应以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为标准,精选课程,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在本专业基础上突出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形成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相结合,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统一的课程结构,创建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2.学校可采取讲座、案例教学、角色模拟和推销活动等教育方式。通过讲座让学生认识市场,激发其创业意识,完善其创业人格,提高其经受挫折的能力,为创业做好心理准备。教师要学会运用案例组织教学,组织同学对同一个案例展开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熟悉他人创业经验和教训中增长知识和才干,进而实现开拓思路,激发创业热情的目的,为今后的创业打下良好基础。推销活动可以利用双休日,选择一定的产品进行推销,锻炼他们的能力。开展角色模拟活动,学生以一定的角色参加一个真实公司的活动,担任相应职务,模拟各角色应该干什么和怎么干。

3.学校可以定时举行创业计划大赛,积极组织、收集富有创意的创业点子并进行评比与奖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班为单位,创建企业公司模拟活动,岗位设置与班级活动参照公司运作。还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地方或国家的创业比赛。

(三)设立创业风险基金,扶持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创意,还需要资金,大学生的创意再好,如果没有资金来实施的话,也没有任何意义。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新技术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大学生如果能够得到学校的资金方面的支持,将对他们的创业起到巨大的鼓励和推动作用。

学校可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来支持学生创业。因为这是创业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学校应在学生创业的初始阶段给予学生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并帮助学生利用创业计划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缺少资金是制约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瓶颈,也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创业缺乏信心和热情的主要原因。

(四)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创业

1.学校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资格认证制度,通过理论考试、实践考核来认定学生的创业能力。资格认证可分成多层次、多档位和采用学分制等灵活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认证。

2.学校还可以建立创业学分奖励制度。学校根据学校课程设置情况和学生公司的评定或答辩,给予学生在相应课程上的学分调整。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创业压力,而且更具有现实性,又符合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学校可以设立成功就业单项奖学金。

对于创业才能突出的同学,学校可以给予单项奖励。奖励不因公司的经营状况而取消。

学校还可实施后续支持制度。对于学生创业成功,同时又顺利毕业的学生办的学生公司,学校可采取“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方法,与政府政策衔接,给予学生公司一定的运营认定,减免相应的费用和手续,在一年或两年内学生公司可免费享受学校专家咨询团的援助。为学生公司牵线搭桥,争取社会各类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资金支持以及政府机构项目的支持等。

[1]梁巧转,赵文红.创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学东,潘玉香.大学生创业实务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姜彦福,张帏.创业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王永友.创业学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大学生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学校推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