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能源消费的国际比较分析

2015-05-13栾晏

中国经贸 2015年2期
关键词:国际比较

栾晏

【摘 要】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及印度等国在1965-2013年间一次能源消费量及消费模式进行国际比较分析表明,产业结构演变决定一次能源消费的基本走向和碳排放程度,因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增强低碳环保意识是未来中国、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降低一次能源消费的主要途径,而调整生活消费模式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是美国、日本、德国节能减排的重点。

【关键词】一次能源消费;国际比较;消费模式

一、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激增,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从1965年的3755.0百万吨油当量增加至2013年的12730.4百万吨油当量,2013年比2012年增长了2.3%。各国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其能源消费有一定差异,为了更好的分析各国一次能源消费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选取五个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分析。

二、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较

德国和日本的一次能源消费量相对不高,基本处于缓慢平稳上升态势,如右图所示,1981年之前,日本、德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基本相当,1981年以后,日本开始超过德国,但超越幅度不大。2013年日本、德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分别为474.0和325.0百万吨油当量。相对于德国、日本,美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一直很高,上升幅度大,从1965年的1287.3百万吨油当量上升至2013年的2265.8百万吨油当量,48年间增加了 1.7倍。美国一次能源消费曲线受三次石油危机影响有三次小幅波动,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明显大于第一次,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十分有限。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致使一次能源消费明显下滑,但其总量明显高于日本、德国4-7倍,美国以5%的世界人口消费了40%的世界能源。印度的能源消费一直很低,2003年之前低于其他四国,2004年开始超越德国,2009年超越日本,但至2013年,印度一次能源消费也仅为595.0百万吨油当量。可见,印度的工业化发展仍在起步阶段,能源消耗有限。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变化很大,改革开放前一次能源消费仅是美国的1/6-1/10,改革开放后工业化进程加快,一次能源消费量开始超越日本、德国,如右上图所示,到200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将近美国的一半左右后就开始成倍增加,201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能耗大国,2013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22.4%,为2852.4百万吨油当量,位居第一,而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却是美国的1/5。另外,中国生产出口产品的很大份额都走向美国,这部分出口产品的生产过程耗费了大量的能源,所以若把这一部分能源需求分开,中国能源的实际需求量要远低于美国。

因此,以二产为主的生产性能源消费导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持续高涨,印度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长有限。美国一次能源消费量远远高于日本、德国,主要是因为一次能源消费模式不同所致。

三、一次能源消费模式的比较

五国一次能源消费模式的不同导致一次能源消费量的差异。

首先,五国一次能源消费变化最大的是中国,中国以二产为主的高能耗产业结构消耗大量碳基能源,企业以大量能源消耗为代价追逐高额利润,导致能源消费模式的无序性。中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到1/3,能源消费中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比例偏小,且居民消费以物质消费和资源性消费为主,服务性消费很少。同时,中国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导致消费群体收入差距很大,对低碳消费的引导很少,所以,民众对于节能减排的理解比较模糊、低碳消费意识薄弱,且个人消费偏好意识较强,很少考虑自身消费对环境的影响,消费模式呈明显的无序性。

其次,美国消费模式具有人均资源消耗量高与资源消费利用率低的特点,其根源在于美国移民的传统消费习惯和政府政策支持。美国政府扶持消费信贷倡导民众消费,个人消费占美国GDP比例高达70%。可支配收入中大部分都用于个人消费,甚至是超前消费,个人储蓄率极低,2006年达到最低为-1%,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限制消费、吸引存款,并取得一定成效,2014年4月美国个人储蓄率上升为4.0%(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但美国依旧是世界上最大能源消费国。据有关民意测验统计,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这与日本和德国相比就差太多了。

日本政府鼓励储蓄,不提倡借贷消费,生活追求舒适的同时提倡节俭与设施共享,公寓住宅为主(约30平方米/每人)、采暖与制冷以分体式房间空调为主。出行以轨道交通为主(占总出行方式的27%),家用汽车为辅(平均排气量为1.2L)。还成立了全国性的消费者团体,旨在唤醒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倡舒适生活的同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推行设备能效标准和标识,方便消费者识别家电能效。为了限制产品的过度包装,政府推行垃圾收费服务管理,现已有近40%的社区实行了垃圾收费服务。开展“节能扫”“节能月”活动,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教育消费者从生活点滴做起,逐渐形成相对俭约的消费模式。

德国的能源消费模式更接近于可持续型,比如垃圾分类与处理制度已实现市场化运作。在政府的宣传教育引导下,民众对于垃圾分类已形成习惯,每户家庭都有蓝、黄、绿、黑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并且在德国每个大中型超市入口处都有一个会自动扫描空瓶子的机器,机器会依瓶子大小、厚度定价,可换0.15-0.25欧元不等。目前,德国 60%的生活垃圾做到了再回收利用、65%的生产性垃圾和超过87%的产品包装及建筑垃圾得到循环利用。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则运送至焚烧场发电,从中获取额外收益。德国政府为了提高民众节能消费意识,从幼儿园娃娃抓起,并已形成完整的节能环保教育体系,国内的节能知识咨询点超过300个。在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民众社会价值观发生变化,环保意识增强,逐渐接受绿色消费,据有关民意测验统计,94%的德国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保问题。并且在生活中逐渐形成合作式消费模式,如共享或租借某种产品的信息平台、二手交易市场、共享技能等闲置资源。endprint

虽然,印度是全球第四大能源消费国,但印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消耗能源GDP能耗却不断下降,其能源消费模式为低增长型。究其原因在于印度特殊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高能耗制造业发展缓慢,主要依靠能源消耗不高的第三产业中,所以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印度不会像中国经济一样处于高耗能状态。印度传统能源匮乏,但可再生资源很富足,对于风能的利用比较好,其占比已超过2/3 。印度民众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低碳环保意识较强,如交通出行方式基本以小排量、手动挡汽车为主。为了鼓励民众使用电动车,2014年4月,印度重工业部计划出台针对电动车的补贴政策。在生活中,居民购物几乎不使用塑料袋,餐厅不提供一次性餐具,外卖打包器皿采用当地富产的一种植物的茎和叶干燥后压制而成。可见,印度的生活消费模式简约而不浪费,为低增长型。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首先,美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一直很高,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过度奢侈型能源消费模式,由于生活习惯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所以,美国加强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与利用会更有效。

其次,日本、德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一直低水平增长,主要是相对俭约与可持续性能源消费模式的结果,但若比较二者,德国可持续性消费模式更值得借鉴。

再次,印度特殊产业结构决定其一次能源消费量不高,增长幅度也十分有限。另外,印度国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比较强,所以,其能源消费模式应为低增长型。

最后,中国应提高生产能源消费环节的煤炭净化比重和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并加强低碳环保意识,逐步减少能源的消费,才能实现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Z].BP

[2]郝新东.中美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

[3]杨圣明.论中国消费模式创新问题[J]. 社会科学,2008(4):4-7

[4]倪琳.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可持续消费模式研究 [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0

[5]王淑新, 何元庆,王学定,等.低碳经济时代中国消费模式的转型[J].软科学, 2010,24(7):54-57

[6]张海云.从德国的垃圾分类看低碳经济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0)

[7]田静.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复苏战略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以美国和德国为例[J]. 泰山学院学报,2011(2):111-116

[8]陈昊.合作式消费的共享经济[J].环境,2013(5):64-67

[9]罗明志,蒋瑛.印度经济增长面临的能源约束与应对策略[J].南亚研究季刊,2014(1):67-70

[10]李雪.解析印度低碳能源的发展模式与途径[J].经济问题探索,2014(3):154-159

[11]严峻.印度政府拟出台电动车补贴政策[J].电动自行车, 2014(1):46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比较
基于国际视角的《政府会计准则——文物文化资产》探微
中美高等理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购物免税与退税政策的国际经验启示
信用证欺诈及例外原则的比较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金融资产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发展启示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大额存单制度的对策建议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环保税的国际比较研究
关于建立云南省巨灾保险制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