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家创新体系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015-05-13李武林王淮东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大学生

李武林 王淮东

摘 要:国家创新体系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一项战略,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体,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当代大学生是堪称“有梦一代”,他们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度,也是高等院校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体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等院校肩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责任,提出以打造赛事支撑平台、项目运作体制、公益创业等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国家创新体系 高等院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a)-0063-02

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基础设施、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今年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普遍不强以及大学毕业生创业率极低和创业成功率更低,这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型人才的需求、就业市场对创业的需求明显是不相符合的。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 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和主体模式

国家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内各机构和有关部门间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网络,是由经济和科技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创新网络。它是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知识创新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摇篮,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和灵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是其主要功能。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已基本形成,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机制转换、结构调整为重点,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我国各个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和职能如表1所示。

2 国家创新体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因为建设而建设,其积累和完善的过程是长期性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更需要不断地培养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从而使其成为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一项国家创新战略。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中,高校参与就有30项,占总数的75%,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中,高校参与达52项,占总数的82.5%。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正在运行的38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依托高校建立的就有137个,这也表明高校在基础性研究中的主导作用日趋明显,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同时,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负有义不容辞的使命。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要求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诉求就是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的大量培养。

梦想,机会,奋斗,可以创造出一切美好的东西,多么富有激情的大学生创业。“有梦一代”的大学生生活在同享人生精彩、美梦成真这样一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里,且不说大学生创业所激发出的创新活力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仅对就业这一头等大事来说,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大学生不仅是求职者,也应该是岗位的创造者,所以,大学生创业不但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要求,更是“有梦一代”大学生的重要体现。

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创新素质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一素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首要能力,各高校都在思考和探索充分发挥高校的基础和生力军的作用,建立以服务需要和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科技评价和科技服务体系,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需要引导大学生组建创新团队和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据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分析的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对创新意识和科技素养的认知现状相对令人满意,但大学生对创新的崇尚意识和参与行为之间存在很大反差。

高校开展创业指导工作已有10年的时间,高校纷纷建设大学生創业园、建立创新创业中心和开设创业就业指导课程,大学校园里兴起了“创业风”,加之近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同时,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潜力的渠道还有以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的全国性大赛挑战杯,以及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开辟的平台,展示大学生、创业风采搭建的舞台等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力的环境,在对该院2012届287位本科生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中,仅有5名同学创业,仅占1.74%,有网上调查显示,一方面目前中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有5%,其中有2%-3%是成功的,不过浙江大学生有4%的创业成功率,国内较高,但离发达国家20%的成功率差距还很大,美国则高达30%。另一方面,学历越高的大学生,越不倾向于创业,有创业想法和实践的大多是理工科毕业生,同时,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领域非常窄,其中“宅经济”成为引导大学生“网络淘金”成功的重要领域。现在大学生毕业生多倾向于“90后”,他们最缺乏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和当前的教育体制培养出的大学生多是“理论水平很高,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市场规划研判能力、个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以及瞻前顾后和眼高手低也是让大学生止步于创业梦想之前。

4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需要创新驱动,近年来,国家不断的在优化创业环境,如党的十八大提出“鼓励青年创业”,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促进“创业公平”。在2012年的科技创新大会上,上海提出“四个要”也许为我们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要宽容失败,努力给予创新创业者尽可能少的心理压力、经济负担”,作为高校和更应该宽容创新创业者的失败,大学生头脑里有好创意、手头上有号方案,如果能够轻装上阵,大胆尝试,即使失败,也可有多种选择,就能使创新创业可持续。为此,我们在国家创新体系下多渠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1 打造赛事支撑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走向“实战”

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结果揭晓,该校研究生王灵光的“河南德行丰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荣获金奖和评委推荐特色奖,近年来我校積极为学生打造赛事支撑平台,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走向实,该院依据学科优势积极搭建五个平台,创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在全国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全国ITAT大赛中,该院先后有4名学生获得国家一等奖,20位学生获得国家级荣誉,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有1个团队获得国家二等奖,10多个团队获得国家三等奖,河南省用友杯“沙盘ERP模拟大赛”中,连续两年获得省二等奖,在全程的参与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实战,更多的是在未来创新创业中的经验。

4.2 实施项目运作载体,增加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如果说赛事是支撑,那么实施项目运作则是实践出真知,“有梦一代”大学生应更新观念,把实践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孕育的载体,使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从而提高创业精神意识和创新意识。近年来,国家和学校鼓励很多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并先后成立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米塔尔创新创业项目”等。只要申报了项目的团队,学校都配备了一名专门的指导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完成申请的创业计划或是创新课题,并在杂志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或者创立自己的公司。

4.3 完整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应逐步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还要在专业的教育和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创新创业构想,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有侧重,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专业教育,同时,积极开辟与之相配套的“网络虚拟运营模式”,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整套连贯的创业过程,让大学生锻炼创新创业、积累社会经验和摸索方法规律,为创新创业提前做好准备。

4.4 引领公益创新创业,增强大学生社会价值的意识

与传统创业不同的是,公益创业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使命感的推动下,成立新的组织,面向社会需要向公众提供服务或产品的社会活动。通过投资和盈利的方式来衡量成果是传统创业的做法,但是公益创业者则是通过对社会的影响来体现他们的成就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逐渐关注和积极参与,大众对公益创业开始越来越熟悉,并且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追捧,为当代大学生开辟了一条能力培养、自身发展的新路径。公益创业要求大学生既要有创业的创新挑战精神,更是主动背负社会责任和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使命呼唤。2013年3月29日,宗旨为“联盟高校,携手企业,服务学生”,主要内容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的中国首家社会公益团体“中关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促进会”在北京成立,旨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铺路搭桥,高校更应引领公益创新创业,增强大学生社会价值的意识。

在全中国人民努力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同时,把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融合这一历史责任,也是“有梦一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的前提以及关键在于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而当前我国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业型就业。具备了创新意识,大学生才会有创新的动机,也只有足够的创业精神,创新目标才能树立起来,并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韩仲志,赵丹,毕晓政,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多元化模式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2(2):143-144.

[2] 余祥庭,李晓锋.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及其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9(10):92-93.

[3] 盛四辈,宋伟,翁磊.系统论视角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4):43-49.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院校教育督导职能与任务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