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2015-05-13林艳荣刘芬
林艳荣,刘芬
(1.大同市二轻医院,山西大同037006;2.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大同037005)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林艳荣1,刘芬2
(1.大同市二轻医院,山西大同037006;2.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大同03700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50 mg,2次/d,口服,治疗5 d。对照组治疗采用MTX(甲氨蝶呤)20 mg肌注5 d和米非司酮150 mg一次顿服联合治疗。结果:单用米非司酮的成功率87.5%。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的成功率84.2%。两组间的成功率相差无显著性(P>0.05),观察治疗期间病情变化,疗效和副反应,发现疗效与治疗前血β-HCG高低及有无胎心管搏动有关。结论: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异位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异位妊娠;米非司酮;甲氨喋呤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约2%[1],是孕产妇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对异位妊娠的更早诊断和处理,使患者的存活率和生育保留能力明显提高,异位妊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腹部及阴道超声扫描的出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验方法的灵敏度增强以及妇科医师对异位妊娠警惕性的提高,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得以实现,使药物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已成为主要手段,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正在国内外普遍开展。本文前瞻性对比研究了单用米非司酮以及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MTX)两者联合使用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和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大同市二轻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下列条件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48例为观察组,38例为对照组。年龄18~36岁,有停经史84例,停经时间32~56 d,2例停经25 d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1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70例,轻微腹痛伴阴道流血10例,无症状4例。其中有流产史的72例,有生产史26例,6例有异位妊娠手术史。所有患者均根据病史(停经史、不规则阴道流血、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及β-HCG检查阳性确诊。所有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无腹腔内出血或仅有少量内出血,无腹痛或仅有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B超测定一侧附件包块直径≤4 cm,血β-HCG≤3 000 Iμ/L。血β-HCG在 1 000 Iμ/L以内50例,β-HCG在1 000~3 000 Iμ/L36例,其中10例患者血β-HCG接近3 000 Iμ/L。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停经天数、盆腔包块直径及血β-HCG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住院治疗,患者入院后询问病史,无青光眼、哮喘及吸烟史,无药物过敏史。完善各项检查,无肝肾疾病,无血液系统疾病。观察组:米非司酮片50 mg 2次/d,口服,两次用药间隔12 h,空腹服用,凉开水送服,5 d为一疗程,根据HCG下降情况,停药2 d后重复第2疗程,第3疗程。对照组:第1天米非司酮片150 mg,顿服,同时MTX 20 mg肌注,MTX连续用药5 d,5 d为一疗程,根据HCG下降情况,停药2 d后重复第2疗程,第3疗程,直至β-HCG接近正常或正常。治疗期间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药物副反应。每周检查盆腔B超,血常规,每周复查血β-HCG至正常。
1.3疗效评价
用药后14 d腹痛缓解或消失,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血HCG下降为显效:盆腔包块缩小或不继续增大,无内出血发生,血HCG恢复或接近正常,并连续3次阴性为治愈。治疗后病情无改善,包块增大,血β-HCG不降或持续上升,虽无胎心管搏动,但治疗过程中出现胎心管搏动,甚至发生急性腹痛及明显腹腔内出血症状为治疗失败。如用药5周后血HCG仍高于正常值,可考虑异位妊娠持续状态或与妊娠有关的其他疾病的诊断[2]。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治疗效果,见表2
观察组48例中42例治愈,治愈率87.5%。治愈的42例患者中,4例有前次异位妊娠手术史,均保守治疗成功,其中2例1个疗程,1例2个疗程,1例3个疗程.。治疗中6例腹痛加重,β-HCG持续上升,改行腹腔镜2例,剖腹手术4例,该6例患者血β-HCG均接近3 000 Iμ/l,一侧附件包块均接近4 cm,并可见妊娠囊,内无胎心管搏动或似可见胎心管搏动。对照组38例中32例治愈,成功率84.2%。治疗中4例腹痛加重,β-HCG持续上升,改行腹腔镜2例,剖腹手术2例,该4例患者血β-HCG均接近3 000 Iμ/l,一侧附件包块均接近4 cm,并可见妊娠囊,内无胎心管搏动或似可见胎心管搏动。2例发生于血β-HCG下降中,包块破裂有内出血征象而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一周后观察组血β-HCG下降近50%,而对照组血β-HCG下降近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的比例观察组占77.1%,对照组占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β-HCG接近正常,并连续3次阴性,盆腔包块仍存在,可配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
表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s)
表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s)
组别例数成功率(%)治疗一周后血β-HCG (Iμ/l)治疗3周后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例(%)】对照组38 84.2 1 382.6±716.6 20(52.6)观察组48 87.5 946.5±552.6 37(77.1) χ2/t值0.014 9.211 1.177 P值>0.05<0.05>0.05
2.3不良反应
观察组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口腔溃疡4例,发生率10.5%;恶心、呕吐10例,发生率26.31%;2例骨髓轻度抑制,发生率5.26%,停药后5天恢复;2例出现短暂性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发生率5.26%,也很快恢复正常。所有病例均无肾功能损害。
2.4随诊
两组保守治疗成功病例随访半年均未再发生异位妊娠。
3讨论
近10年来由于反复人工流产及药物流产使得异位妊娠发病率不断升高,占妊娠总数的2%。随着快速,敏感的β-HCG检测技术及B超声像技术的发展,相当部分异位妊娠在早期即可获明确诊断,为临床药物治疗异位妊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3.1米非司酮的药理作用及安全性
米非司酮是受体水平孕激素拮抗剂,与孕酮竟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使胚囊易于剥脱,另外米非司酮使妊娠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继发黄体溶解,从而使胚囊坏死而发生流产。观察组48例,无一例发生副反应。
3.2甲氨蝶呤(MTX)的药理作用及副反应
MTX为抗代谢类药物,是叶酸的拮抗剂,可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使四氢叶酸形成障碍,从而干扰DNA的合成,滋养细胞对此药高度敏感,用药后滋养细胞生长受阻,从而使异位妊娠胚胎停止发育,最终被吸收。甲氨蝶呤的主要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溃疡通常是毒性反应的最早期症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溃疡性口腔炎、白细胞减少、恶心和腹部不适、肝肾功能损害。本文对照组口腔溃疡4例,恶心、呕吐10例,2例骨髓轻度抑制,2例出现短暂性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
尽管甲氨蝶呤已广泛应用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但全身用药的治疗效果并非令人满意,有异位妊娠甲氨蝶呤化疗后致重度骨髓抑制[3]的报道;况且近10余年国内外报道不同剂量和方法的MTX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也有一定差异。鉴于甲氨蝶呤的毒副作用,限制了MTX的应用。本文单用米非司酮组治愈率87.5%,联合用药组治愈率8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一周后观察组血β-HCG下降近50%,而对照组血β-HCG下降近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的比例观察组占77.1%,对照组占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疗效肯定,故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异位妊娠安全有效,适于临床使用,值得推广。
[1]康艳儒,孙伟.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23-25.
[2]苏松,李力.异位妊娠危险因素及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10):787-789.
[3]崔燕,王晓慧,石小芳,等.异位妊娠甲氨蝶呤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3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31):237-238.
本文编辑:王霞
R714.22
B
1671-0126(2015)04-0028-03
林艳荣,女,主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