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孔雀的人工孵化和育雏

2015-05-13张丽霞卫泽珍王开朗太原动物园太原030009

饲料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人工孵化绿孔雀

张丽霞,卫泽珍,吴 菲,王开朗(太原动物园,太原 030009)

绿孔雀的人工孵化和育雏

张丽霞,卫泽珍,吴菲,王开朗
(太原动物园,太原030009)

摘要:采用机器孵化法孵化绿孔雀,并进行人工育雏。孵化温度为37.0~37.8℃,孵化湿度为50%~60%,第1~ 3天育雏温度为33℃,第4~6天为31~32℃,之后每周降低2℃直至室温。试验显示,每对绿孔雀1个繁殖期共产卵36枚,受精率为37.5%,受精卵孵化率为58%,雏雀成活率为85.9%。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绿孔雀孵化和育雏成功的首要因素;湿度对孵化和育雏也极其重要;地理位置可能会影响绿孔雀发情时间;产蛋后期卵均不受精,可能是雄鸟个体的原因,也可能是物种的生理特性。因此,采用机器孵化和人工育雏以增加绿孔雀数量是可行的。

关键词:绿孔雀;人工孵化;人工育雏

绿孔雀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孔雀属,孔雀属包括绿孔雀、蓝孔雀和白孔雀。绿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外绿孔雀主要生活于稀疏草原或灌木丛等多草地带。绿孔雀食性杂,偏爱粒料,主食浆果、草籽及小昆虫等,人工饲养中要适当添加青绿饲料[ 2 ]。野生状态下,多为一雄多雌活动。双翼不发达,不善飞行,喜在栖架上栖息,一般在清晨和黄昏觅食。幼孔雀体成熟较早,性成熟较晚,2周龄时开始繁殖产蛋,开产时体重接近或等于成年体重,约为6 kg。人工饲养条件下,增加光照时间可使孔雀的性成熟期提前到15月龄,群体中公母比例以1ϑ4为宜[ 3-9 ]。孔雀的寿命一般为20~25年。成年孔雀每年8~10月换羽,雄孔雀尾屏因年龄和体质的差异而不同,一般到12月方能长齐。禽类的繁殖有自然孵化法(亲鸟孵化)、代孵法(家禽代孵)和人工孵化法(人工机器孵化)。在自然条件下,母孔雀每窝孵卵6~10枚。母孔雀在坐巢孵化时不能产卵,每个产卵期的产卵数和孵卵数受到很大影响。而用普通家鸡、乌鸡代孵时,每窝抱孵孔雀卵4~6枚。孔雀体型较大,卵也较大,家鸡、乌鸡翻不动孔雀卵,必须每日人工辅助翻卵。人工机器孵化法可以孵化数十枚甚至数百枚卵,同时省去母孔雀抱孵,可以多产卵。自然孵化法和代孵法对绿孔雀的繁殖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发展和利用人工机器孵化并进行人工育雏是实现绿孔雀快速扩群的一种途径。目前,关于绿孔雀人工机器孵化和人工育雏的报道很少,本试验对太原动物园绿孔雀进行孵化和育雏,以期为绿孔雀的人工孵化和育雏提供参考,为圈养野生动物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实用、有效的方法。

1 材料方法

1.1亲鸟及其饲养

亲鸟是太原动物园2011年从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引进的1对绿孔雀,饲养于动物园新雉鸡馆内。试验用卵是该对亲鸟2013年产的所有卵。笼舍分室内(2 m×3 m×2.5 m)和室外(6 m×5 m× 2.5 m),室外运动场地势平坦干燥,向阳背风,顶部有遮阴网,四周用铁丝网围栏,地面四周硬化宽60 cm,设有水池,中间为土地,铺沙。白天将绿孔雀放到室外运动场,晚上圈回室内。笼舍每日打扫,饲喂2次·d-1,保证充足清洁饮水。饲料为自制窝头、自制颗粒料、蔬菜(茴子白、油菜、胡萝卜)、面包虫等;到繁殖季节调整颗粒料中的钙、磷含量,以满足产蛋需要。

1.2孵化

1.2.1孵化用品

使用南京孵化设备有限公司的万盛微电脑全自动孵化机(小型),单独对绿孔雀卵进行孵化。开始孵化前要对孵化机试运行,确保孵化机一切运行正常。

孵化前准备物品:洗卵盆,洗卵布,25 W灯泡(若干),插线板,插头,灯口,电线,电暖器,棉门帘,育雏箱,小铁丝笼,铁架子,垫子(用一次性地毯裁剪成),塑料料盒水盒(大25 cm×20 cm×7 cm,小14 cm×6 cm×4 cm),照蛋器,温湿度计,高锰酸钾商丘市光源消毒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甲醛溶液(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生产,分析纯,HCHO含量37.0%~40.0%)等。

1.2.2孵化条件

孵化机消毒:按高锰酸钾15 g·m-3,甲醛溶液30 mL,熏蒸消毒,密闭2 d,之后打开孵化机门晾2 d,将甲醛味散尽方可使用。

种蛋收集和保存:种蛋产出后保存于10~15℃阴凉干燥处,每周集中收卵、入孵1次。

入孵:入孵前将卵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用温水)清洗消毒,控干水分后放入孵化机。

孵化温度:孵化温度设定为37.0~37.8℃,出壳温度设定为37.0℃。

孵化湿度:孵化湿度设定在50%~60%,出壳湿度设定在60%~70%。

翻卵:翻蛋由孵化机自动进行,每2 h翻卵1次,翻转角度90°。

晾卵:孵化后期胚胎脂肪代谢加速,胚胎本身产生大量的生理热,需要靠晾卵来帮助胚胎散热[10]。孵化18 d开始晾卵,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晾卵时间长短不固定,以把卵放在眼睑处感觉温中稍带凉即可[11]。

通风:孵化室要每天开窗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清新。孵化1周后打开孵化机通风口,促进孵化机内气体交换。

1.3育雏

1.3.1育雏设备

育雏箱(75 cm×50 cm×65 cm)离地20 cm,主体采用木质结构,左、右、后三面用木板,结实耐用且保暖,前面用玻璃,便于日常观察;上下用铁丝网(网孔0.5 cm),便于清理和透气;上盖可以揭开,便于日常操作。小铁丝笼(60 cm×50 cm× 40 cm)全部用铁丝网(网孔1 cm)制作,顶部留有盖子方便操作,日常使用时置于30 cm高的铁架子上,防止直接接触地面。大笼舍:分室内和室外,室内(3 m×3 m×2.8 m)水泥地面,有前后窗户,铺设沙子,设置栖架(高1 m),室外运动场(5 m×3 m×2.8 m)砖铺地面,铺设沙子,设置水池、排水口、栖架(高30 cm),四周用铁丝网围栏,顶部设遮荫网。

1.3.2育雏条件

落盘:绿孔雀孵化期26~27 d。25胚龄落盘,放入出壳机,出雏盘底部铺垫子。

出雏:雏雀出壳后,待雏雀羽毛全部变干才能拿出,拿出后立即放入育雏箱内。

育雏温度:育雏室悬挂棉门帘,用电暖气将室温控制在28~30℃。育雏箱底部铺垫子,顶部挂25 W白炽灯泡2个,1周后去掉1个灯泡,两周后去掉第2个灯泡。通过控制灯泡数量控制育雏箱温度,这样可以满足不同批次雏鸡在同一个育雏室内对温度的需求。两周后将雏雀移入小铁丝笼内,继续饲养在育雏室。

1月龄后放入大笼舍,笼舍内铺草垫子,根据实际温度决定使用电暖器或灯泡,控制温度,满足雏雀生长所需,不同日龄雏孔雀对温度的需求见表1,6周龄后室温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不必再加温。

表1 不同日龄雏孔雀对温度的需求

育雏湿度:2周龄内保持育雏室湿度为55%~ 65%,湿度太低不利于卵黄吸收。雏鸡出壳后24 h失水约8%,48 h失水约15%,当失水>15%时会很快出现脱水现象[12]。所以出雏后要及时开饮,之后再开食。出壳第1天喂给0.02 %高锰酸钾水,之后饲喂经过晾晒的清洁自来水,保证充足清洁饮水[13]。

饲喂:出雏4 h后开食,育雏期间饲喂正大蛋雏鸡全价禽颗粒料,要少喂勤添。

通风:雏鸡生长快,代谢旺盛,呼吸次数多。鸡群每天要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舍内的粪会分解出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如果不及时把这些气体排出,对雏鸡将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12]。每天清扫育雏室地面;更换、清洗、消毒育雏箱底部的垫子;白天打开育雏室窗户通风换气,晚上关闭窗户。

免疫接种:根据本园兽医院制定的免疫接种程序进行。

2 试验结果

绿孔雀卵呈卵圆形,大小、颜色都与蓝孔雀卵很像,放在一起不易辨认。产卵、孵化、成活情况见表2。

所有卵36枚中有4枚破损,其中2013年6月30日破损的卵未入孵,4月29日和5月5日卵的破损是将卵入孵到孵化机后,孵化机翻蛋控制器失灵导致,剔除4枚破损卵,孵化卵受精率为37.5%,受精卵孵化率为58%。由表2可知,6月23日以后所产的卵(17枚)均不受精,6月23日前所有卵受精率为80%。5枚死胚中有4枚死于7~9胚龄,1枚死亡时已经成形。6月7日出壳的1只绿孔雀死于体内囊肿。

表2 产卵、孵化、成活情况

3 讨论

3.1温度对绿孔雀孵化的影响

温度是孵化过程中胚胎能否发育正常的首要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胚胎发育就会不正常,甚至造成中途死亡[10]。任光辉报道,蓝孔雀种蛋在不同人工孵化温度、湿度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存在一定差异[14]。很多禽卵的孵化都采用变温孵化策略。为了保证卵的新鲜,防止因储存太久造成胚胎死亡,种蛋在夏天保存最好<5 d[15]。本试验采用每周入孵一批卵的方式进行,所以采用了恒温孵化方式。

3.2孵化湿度对绿孔雀孵化的影响

湿度是成功孵化的关键。实践证明,胚胎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60%~75%即可。可以在孵化室地面上洒水,孵化机内增减水盘和调节温度控制仪等方法来调节、控制湿度。王凤华等报道,在低湿度条件下孵化,早期胚胎死亡多,在高湿度下孵化,孵化后期死胚多[15]。刘冰许等报道,孵化过程中相对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过快,在孵化中、后期会造成胚胎脱水,影响出雏率和健雏率;若相对湿度过高,会造成胚胎黏膜水肿,后期死亡率增高[16]。任光辉报道,出壳湿度过低会造成胚体黏壳,出雏困难;湿度过高易造成雏禽蛋黄吸收不良,体质差,易死亡[14]。张仲安报道,当湿度> 75%且通风不良时,胚胎会因气体交换差引起酸中毒,导致胚胎窒息死亡[17]。太原天气干燥,尤其是炎热的夏季,要时常给孵化室地面泼水,增加孵化室湿度,从而减轻孵化机负担,有利于孵化机湿度稳定[18]。试验中4枚死胚都发生在7~9胚龄,这可能与湿度有关。虽然设定孵化机湿度为50%~ 60%,并且时常在孵化室地面泼水,但在炎热夏季天气连续晴好时,孵化机湿度依然很难达50%,而且孵化机门短暂开启也会使湿度大幅下降。

3.3地理位置可能影响孔雀发情时间

刘刚等报道,蓝孔雀每只年产蛋约30枚,与本试验产卵36枚很相近[13]。有报道显示,绿孔雀的繁殖期为3~5月,而本试验中绿孔雀产卵日期是4月下旬~6月中旬,推迟1个多月,这可能与地理位置不同以及各地气温不同有关。

3.4后期卵均不受精的原因分析

2013年6月23日后17枚卵均不受精,可能因为只有1对亲鸟1年的产卵、孵化数据,且该对亲鸟中雄鸟的个体原因,也可能是该物种的生理特性所致。郭富位报道,种公鸡是影响种蛋孵化率的重要因素[19]。

3.5孵化机翻蛋控制器失灵的解决方法

孵化机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加热装置多位于机器的一侧,为使蛋受热均匀必须进行翻蛋,否则会使胚胎黏于壳膜上,造成胚胎死亡[16]。孵化机翻蛋控制器失灵,会对孵化机内的蛋造成损伤,为了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本试验在孵化机顶部安装了两个控制器,同时当蛋架倾斜到所需角度时,最低层蛋架用砖拖住,从而解决孵化机翻蛋控制器失灵导致卵破损的问题,即经济又实用[ 3 ]。

[参考文献]

[ 1 ]李修建.孔雀蛋的孵化技术[J].中国家禽, 2002, 24(1): 25.

[ 2 ]许青荣,熊家军.孔雀的饲养与主要疾病防治[J].养殖与饲料, 2003(1): 28-29.

[ 3 ]陈秋实,张代涛.孔雀的饲养管理技术[J].中国农村科技, 2002 (11): 27-28.

[ 4 ]纪守学,周丽荣,李春华.人工孵化孔雀的技术[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1(2): 14-15.

[ 5 ]刘芳,李琳娜,何葆杰,等.绿孔雀的饲养与繁殖[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2(3): 12-13.

[ 6 ]唐松元,朱开明,段文武,等.蓝孔雀人工养殖关键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0(10): 10-13.

[ 7 ]任光辉.蓝孔雀人工孵化中温湿度的研究[J].畜禽业, 2010 (4): 60-62.

[ 8 ]李长春,唐晓惠,巴桑,等.高原条件下藏鸡人工孵化的研究.中国畜牧兽医, 2004(10): 22.

[ 9 ]沈宪文,赵晶.孔雀的人工养殖方法[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7 (12): 16-17.

[10]李世强,肖秋随,陈爱国,等.雏鸡人工孵化必须把握好四个关键[J].河南畜牧兽医, 2006(4): 45-46.

[11]郭兆武.鹌鹑卵人工孵化湿度调控技术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16(1): 84-86.

[12]罗吉初,周伟.商品肉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要点[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3): 76-77.

[13]刘刚,刘典同.孔雀的饲养繁殖[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7(8): 14.

[14]任光辉.蓝孔雀人工孵化中温湿度的研究[J].畜禽业, 2010 (4): 60-62.

[15]王凤华,李文红,滕可导.影响鸡种蛋孵化率的因素[J].中国畜牧兽医, 2007, 34(2): 133-135.

[16]刘冰许,赵文珍,靳春霞.笼养褐马鸡的人工繁殖孵化技术研究[J].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1, 1: 32-33.

[17]张仲安.蓝孔雀种蛋孵化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 (3): 30.

[18]车利锋,胡罕,吴晓民.圈养蓝孔雀人工孵化温度的初步研究[J].经济动物学报, 2011, 15(1): 22-24.

[19]郭富位.响种蛋孵化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 31(1): 62-63.

Artificial Incubation and Hand-rearing of Green Peafowl

ZHANG Lixia, WEI Zezhen, WU Fei, WANG Kailang
(Taiyuan Zoo, Taiyuan 030009, China)

Abstract:The experiment hatched Green Peafowl using incubator and hand-rearing. Incubation temperature was from 37℃to37.8℃,andincubationhumiditywasfrom50%to60%.Hand-rearingtemperaturewas33℃for1to3 days and 31℃to 32℃for 4 to 6 days. Temperature was reduced 2℃per week, until room temperature. The test showed that a couple of the Green Peafowl can lay 36 eggs per year, fertilization rate was 37.5%, hatch rate of the fertilized egg was 58%,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young birds was85.9%.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emperatur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success of the incubation and the brooding of green peafowl; humidity was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artifical incu⁃bation and hand-rearing, geographical location may affect estrus time of the green peafowl. The eggs was not fertilized, one reason may be about the male individual, and the other reason may be about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es.Therefore,usingartificialincubationandhand-rearingwasamethodtoincreasethenumberof Green Peafowl.

Key words:Green Peafowl; artificial incubation; hand-rearing

作者简介:张丽霞(1981-),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畜牧师,主要从事野生动物饲养管理。

收稿日期:2015-03-30

中图分类号:S864.5;S81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084(2015)05-0044-04

猜你喜欢

人工孵化绿孔雀
美术作品欣赏
家有绿孔雀
景阳鸡孵化过程中关键技术参数的探索
浅析鸡蛋人工孵化技术要点
最后的栖息地
我想去看绿孔雀
绿孔雀保护三部曲
水温对泥鳅人工孵化的影响
拯救极危的绿孔雀
赛鸽人工孵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