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的审美风格探究

2015-05-13蔡立艳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戏剧之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拉氏尼诺夫拉赫玛

蔡立艳(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90)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的审美风格探究

蔡立艳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浪漫曲是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的重要领域。与其他创作者的作品相比,拉氏的浪漫曲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审美风格,如诗意性、悲剧性、民族性等,可谓是拉氏音乐创作中的精华。鉴于此,本文从拉氏浪漫曲的创作经历谈起,就其特有的审美风格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和本质的认识。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审美风格;研究分析

一、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创作概述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俄罗斯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其创作领域十分广泛,包含钢琴曲、交响乐、歌剧等。浪漫曲是其钟爱的音乐形式,先后创作了83首之多,纵观其创作历程,可以明显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早期阶段(1890年-1900年)。1889年,拉赫玛尼诺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莫斯科音乐学院,系统和正规的学习使他的创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校期间,他创作了《在圣修道院的大门旁》、《绝望者之歌》、《花儿凋谢了》等作品,可谓是牛刀小试,作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在随后的几年中,由于生活上的接连不顺,拉氏一直处于忧郁的状态,直到1900年才又创作了《十二首浪漫曲》,作品又一次大获成功,也坚定了其继续创作浪漫曲的信心。第二个阶段是中期阶段(1900年-1906年)。1900年,拉赫玛尼诺夫搬到莫斯科之后,生活逐渐安定下来,随之也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在这一时期,他先后创作出了《命运》、《丁香》、《红雀之死》、《我不是预言家》等十二首作品。1906年卸任莫斯科歌剧院的首席指挥后,他又创作出了《在我的花园里》、《我看她停下了脚步》、《致孩子们》等十五首作品。与早期阶段的作品相比,该时期的作品更加成熟,并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第三个阶段是晚期阶段(1912年-1917年)。1910年,拉赫玛尼诺夫结束了国外的访问生涯,再次回到莫斯科,生活的安定和心情的舒畅,使他再次拿起笔来谱写浪漫曲,先后写出了《微风吹过》、《最大的幸福》、《练声曲》等优秀作品。1916年,他又为歌唱家妮娜·科什兹量身创作了《六首声乐曲》。至此,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曲创作已达83首之多,并以鲜明的审美风格传唱于世界各地。

二、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的审美风格

(一)诗意性

浪漫曲又称艺术歌曲,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多选用诗歌作为歌词,所以本身就带有浓郁的诗意色彩。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曲也不例外,他对诗歌进行仔细甄选,将其谱成浪漫曲,并使用高超的音乐技法,将文学的诗意转化为了音乐的诗意,带给人们别样的美感享受。

如《春潮》,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表现春天的作品。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所以每年四五月份的初春,正是诗人们青睐的表现对象。诗人丘特切夫在诗歌中写道:“尽管大地上还覆盖着白雪,但是人们却可以分明地感受到,一股春潮正在萌动,它闪着银光奔向对面的河岸,向人们呼喊着春天来了。”诗歌所描绘的是一个动感、变化的景象,更是充满诗意的。所以拉赫玛尼诺夫采用了大气舒展的旋律和以分解和弦为主的伴奏,形象描绘出了春潮势不可挡的形象。而且为了让旋律和诗歌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拉氏还特意使用了降六级和弦半音上行分裂的手法,形象描绘出了春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到奔流澎湃的景象。所以歌曲同样也有着浓浓的诗意。此外还有《丁香》、《花儿凋谢了》等作品,也是饱含诗意美感的佳作,既体现出了拉赫玛尼诺夫对原诗歌理解的准确和深入,又体现出了其高超的创作技法,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感受。

(二)悲剧性

拉赫玛尼诺夫生活的时代,正是俄罗斯风起云涌的变革时代。德俄战争的爆发、十月革命带来的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远赴他国后对祖国的思念等,都让拉赫玛尼诺夫长期处于一种忧郁的状态中。加之俄罗斯人普遍信仰东正教,这是一种鼓励人们经由苦难的历练而获得幸福的宗教。所以包括拉赫玛尼诺夫在内的多位俄罗斯音乐家,如柴可夫斯基、格林卡等,都在作品中表现出了一种悲剧风格。

首先,在诗歌的选择上,拉赫玛尼诺夫就偏爱带有一定悲剧色彩的作品。如《我迷上了哀与愁》、《别唱了,我的美人》等,为浪漫曲的悲剧性打下了最初的基础。其次,拉赫玛尼诺夫独创了一种“悲情旋律”——迂回音调。即多用上下行的小二度,特别是下行小二度,来表现悲伤、哭泣和叹息,然后用旋律中心音的反复回顾运动来表现一种犹豫和徘徊的心情。如在《我迷上了哀与愁》中,旋律多次呈现出了先三度下行,后二度上行的姿态,然后再辅以力度、速度和音区上的变化,就像是诗歌中强调的哀与愁,始终萦绕在心头。可以看出,拉赫玛尼诺夫这种悲情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俄罗斯音乐家的代表性风格。

(三)浪漫性

拉赫玛尼诺夫被誉为是浪漫主义在俄罗斯的最后一位代表。由于对肖邦、李斯特等音乐家十分推崇,所以在他的浪漫曲中,也呈现出了鲜明的浪

漫性色彩,这一点在其晚期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1912年前后,拉氏的创作技法已然十分成熟和完善,在具体的创作中,拉氏已经试图运用音乐手法对其进行丰富和升华,作品的风格也变得华丽、灵巧和精致。

如《雏菊》,其原作是一首带有象征意味的诗歌,针对这一特点,拉氏采用了浪漫主义音乐创作中常用的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田野上的雏菊盛开景象的描绘,表现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为单二部曲式,F大调,四四拍子。在A部分中,使用了先上行后下行的旋律线,描绘出了雏菊一朵一朵开放的景象。B部分利用转调引入伴奏,巧妙实现了“以花喻人”,用雏菊来描绘少女,可谓是精准而灵活。在伴奏上,巧妙地利用分解和弦和三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形象描绘出了雏菊上露珠的晶莹剔透,与主旋律部分相得益彰。而通过谱面记号也可以发现,拉氏要求演唱者要重点表现出一种情绪变化,按照“发现-惊喜-赞美”的顺序,引领着情感的变化和发展,直到迎来最后的高潮。所以说,拉赫玛尼诺夫虽然有着强烈的创作个性,但是对当时音乐创作的主流风格——浪漫主义,还是颇为认同的。

(四)民族性

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曾多次表示,是祖国和民族给了自己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他的浪漫曲中,经常会运用一些俄罗斯民族音乐素材和技法,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征。

比如《丁香》,全曲的开头部分是以俄罗斯特有的三音列为基础的,简朴而流动,歌曲的后半部分以四度音调为基础而扩展开来,旋律热情澎湃,充满激情地奔向高潮。至于历来为其所钟爱的d小调,更是俄罗斯民歌中最为常用的调式。由此可以看出,拉赫玛尼诺夫是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怀的,这种民族风格的表达和追求,已然成为了一种创作自觉,更体现出了音乐家特有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结语

拉赫玛尼诺夫在浪漫曲的创作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收获了巨大的成就。其作品呈现出特有的审美风格,这种审美追求既丰富了浪漫曲的审美内涵,也表现出了拉赫玛尼诺夫与众不同的思想和情感追求。在今天的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理应对拉氏的浪漫曲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着重体验和表现其特有的审美风格,唯有此,才能真正领略和体会其作品的精华。

[1]盛瑞强.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浅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2]郑明顺.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声乐浪漫曲的演奏特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

[3]许智雄.浅析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中的钢琴写作特点[J].学术界,2013(S1).

J605

A

1007-0125(2015)03-0068-02

猜你喜欢

拉氏尼诺夫拉赫玛
不同离子浓度、温度、pH对拉氏精子活力的影响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浅谈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以《音画练习曲》Op.39 NO.9为例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试论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及方法
基于因果微积分定理讨论时域分析和s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