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的新会计准则

2015-05-12杨阳

卷宗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对策建议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公司跨国上市、发行证券及国际投资等活动日益增多,客观上要求我们的会计方法与其他国家在国际范围内接近或是相同。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加快,新的会计准则应运而生。本文首先解释了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又阐述了随着环境的变迁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历程,最后对企业财务控制中运用新会计准则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改革历程;对策建议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了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理念,初步做到了与国际核算准则趋同,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又一次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新会计准则的概述

1.1 基本内容

1.基本准则。基本准则是新会计准则的第一个层次,它是起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的总体要求等,它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2.具体准则。第二个层次,主要是38 项具体准则。它对我国目前各个行业的企业存在的各类经济业务,明确了会计处理的具体原则和规范。具体准则根据基本准则制定、主要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

2 会计制度的改革历程

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会计制度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会计环境变迁下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通过不同时期来分阶段探讨,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2.1 1949 年-1978 年会计环境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统一的制度和准则来规范会计行为。1950年,财政部发布《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并要求中央各主管部门制定所属企业的会计制度,结束会计制度无管理状态。两年间,制订了建筑企业、国营农场等单位的财务制度,并在“一五”期间重新修订。1960年至1966年期间,经济发展需要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财政部建立了新的会计制度,如《国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原理》等。这一阶段的会计制度复制了苏联的会计模式,会计核算制度不完整、不配套,未能同我国国情相适应。1978年起,经济建设成为全国工作的重心,会计制度也随之发生新变革,如颁布执行《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等。近30年的会计环境变迁,虽不完善但为今后的制度建设留下宝贵的经验。

2.2 1978 至l992 年会计环境的变迁

我国改革开放的前15年,实行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坚持对外开放,中外合资企业纷纷成立。环境变迁需要相应制度与之协调,财政部于1979年-1983年期间,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会计制度,经过修订并征求各方意见试行后,于1985年3月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首部参照国际惯例制订的会计制度,但会计核算制度未能同我国国情相适应。

2.3 1992 年至1997 年会计环境的变迁

这一期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纷纷涌现,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越发重要,财政部于199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并于1992年8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广泛参照国际惯例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财政部于1992年-1994年规范了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对分行业会计报表及其编制说明也有了明确规定。1992年1月股份制试点企业施行《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1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涉及范围广,对会计发展的影响深远。

2.4 1997 年至今会计环境的变迁

2001年1月,全国范围内的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新《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14年相继修订了四项准则,并新增三项准则,规范了企业的会计处理。这两项制度对企业会计改革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3 企业财务控制中运用新会计准则的对策建议

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企业应该针对自身实际,灵活的选择会计核算方法,这样才能做好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发挥竞争优势,让企业能够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提出了促进企业更好的运用新会计准则的对策建议。

3.1 做好新准则的宣传以及与旧准则的衔接工作

首先,加强对新准则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将新会计准则融入到企业内部控制当中,从而有效地实施新会计准则;其次,财会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尽快掌握新会计准则,以便保证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效果;最后,做好新会计准则的衔接工作,加强执行力,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提高资产计量的可靠性。另外,协调各部门共同做好公允价值的应用和资产减值的基础工作。

3.2 重视外部审计,并改善实施环境

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初,应重视外部审计力量。尤其是一些确犯审计制度的上市企业,很多不规范的地方都需要加强会计师的审计,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减少企业信息失真或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另外,企业应该完善管理结构和相关的章程,增强公司财务信息的及时披露意识。同时,加大对执行新会计准则的监管和控制。

3.3 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会计准则的口号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即我国要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市场化程度低,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和执行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会计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增强职业修养和专业素养。企业应该重视会计人员的培养,提高其专业性和与时俱进性,为与国际接轨打下基础。

3.4 合理、准确地运用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公允价值存在一定的难度。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受到质疑,许多学者认为,公允价值所反映的可能是扭曲的金融工具价值。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环境还不够完备以适应公允价值的应用,如市场化程度不高,关联交易较多,信任度较低等问题,因此,公允价值的应用可能会引发会计信息不对称及失真的问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新会计准则规定,统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及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 使用公允价值以规范盈余惯例行为,提高企业的可信度。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采用公允价值,充分利用公允价值为企业服务。

总之,新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增强了会计准则的易理解性和可操作性。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全面实施必将有效地规范我国的会计工作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从而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怀泽.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N].企业导报.2009(4)

[2] 林舒,魏明海. 论经济政策对美国会计准则制订的影响[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 4)

[3]张先治,晏超.我国会计准则变革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3(04):151-156

作者简介

杨阳,女,汉族,河北,会计学,助理会计师(初职),武警石家庄士官学校。

猜你喜欢

新会计准则对策建议
新会计准则下生物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策略
财务管理在新会计制度下的问题分析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