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探析

2015-05-12谢春辉王晨雪

卷宗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起点民族特色以人为本

谢春辉 王晨雪

摘 要:本文立足于呼伦贝尔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总结历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在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创建北疆多民族聚居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实效性和特色性,构建高起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民族特色;以人为本;高起点

在过去的几年内,呼伦贝尔学院心理健康中心在夯实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的新变化、提出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完善创新,从提高预防性教育水平入手,强化全院师生心理健康专业认识和培训,完善学院心理健康立体网络功能,继续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力争突出民族特色,从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有效、全面、系统的展开。

1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模式

(一)、管理制度化。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院先后制定了《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呼伦贝尔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责任制》和《呼伦贝尔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度计划》等相关的文件,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防护系统化。充分发挥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网络防护系统化功能。以心理委员为依托,横向覆盖全院各个班级,纵向层层辐射、步步延伸,减轻了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压力,大大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实现心理文化环境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化。各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院每年有计划的培训全院教师,使各科教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内容和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发挥心理委员、心理健康助理、朋辈热线接线员、各院系心理部成员、社团、少数民族(蒙古族及三少民族为主)教练员的作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在终端(学生)的工作力度,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加强朋辈关爱团体的辐射面和专业性培训,强化学生自助助人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化。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跟进式服务院系工作模式,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各院系心理辅导站的跟进和专业方面的指导。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在终端(学生)的工作力度心理老师专业水平、实践能力提升的促动力满足各院系德育工作队伍的更新要求,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水平全面提高。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一)、师资队伍配备。学院按照自治区教育厅1:3500的比例配备了4名专职教师,以高于教育部1:2000的比例配备了7名兼职教师(按教育部的要求,12000名学生应配备6名兼职教师,我院配备了7名),充分保障了我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4名专业专职人员承担全院心理咨询工作,开展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心理拓展活动指导。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新生心理测查、现场咨询和网上预约,及时发现和指导心理障碍学生,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制定并执行专兼职教师培训发展规划,建立心理专职教师培训制度,设立专项经费,每年保证一定的进修培训时间,鼓励从业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积极参加自治区举办的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年会和工作交流会,结合实际工作撰写相关论文;充分利用学习机会交流工作经验,学习自治区高校其他示范中心的先进工作经验;及时借鉴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案例,结合我院大学生实际情况做好预防、教育、咨询和跟进服务工作。

3.鉴于自治区举办的培训路途较远,费用较大,本着节约有效的原则,积极利用自治区东部其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的资源优势,参加其约请的高水平专家讲坛,提升充实业务能力。

4.鉴于呼伦贝尔市举办的“呼伦贝尔大讲堂”等活动约请的专家多为普及型讲座,为使专职教师及时更新知识,力争每学年寒暑假派出一位专职教师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和提升;预计至 2015年,达到专职教师能够全面轮训;每次外出接受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后,对我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专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5、提高兼职教师工作水平,积极做好校内工作交流和案例分析工作,并积极为兼职教师提供工作交流和培训的机会。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于2011年、2012年设为全院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并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在2013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教育学分类设置2学分(其中心理健康讲座与活动各1学分),成为学生的必选学分。

(二)、创新性设计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教师工作手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咨询两大模块合理设计,突出教育与预防功能,结合咨询与疏导技术,为大学生提供成长与发展性帮助服务。

(三)、发挥讲座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心理健康中心根据各学院要求,针对各学院实际情况,2012、2013两年分类指导院系讲座二十七场,讲座内容主要包括《 大学生正确恋爱观》、《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缓解压力》、《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树立积极心态 书写快乐人生》、《大学生活面面观》等。2014年3月至6月中旬,分类指导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培训、朋辈人员培训、院系讲座共计二十二场。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模式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院每年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为平台的各项活动参与人数多,覆盖面广,活动持续性强,延续到全年。

(二)、创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广播、心理咨询预约热线和邮箱;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知识展板大赛、心理影片赏析、心理健康心情画大赛、心理剧本及DV大赛等系列活动,与学生公寓宿舍文化节相结合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得益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简报》是在学院宣传部备案、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的报纸,2004年9月创刊,报纸内容活泼新颖,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记录学生们的心理成长轨迹,发放到每个学生宿舍,可读性强,深受学生们喜爱,目前已出版48期。

(四)、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洽谈会提供支持。2012年、2013年在就业洽谈会现场设立咨询指导处,受到毕业生和企业的欢迎;尤其是为呼伦贝尔市近万人参加的大型就业洽谈会服务,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可。

(五)、根据民族大学生的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双语活动方式,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在知识、态度、技能多方面得到发展。大学生联合会心理健康部利用专业器材面对各院系学生于2012年、2013年共举办了十几次大型素质拓展训练,参与的人数多达二千余人。“心馨语”社团的“鉴赏别人的故事 思考自己的人生”—精品双语影视欣赏”活动,开展互动式讲评与大赛,每周一次至今已开展80期,在提升大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5 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模式

(一)、学院设立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各学院设立心理辅导站,在学生公寓设立生活指导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二)、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的值班、预约、反馈等制度。严格管理心理咨询记录和有关档案材料。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个案的研讨与督导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专业水平。

(三)、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团队的辐射作用。在全面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基础上,有朋辈热线咨询员、大学生联合会心理健康部、心理学专业学生顾问团、“心馨语”社团等学生团队在发挥作用。对朋辈热线咨询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蒙语教练员;2012年教育科学学院为各院系配备了心理教育专业学生助理深入院系工作。2013年、2014年分别对朋辈关爱人员进行了工作职责培训和系列专业培训。

6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模式

(一)、我院制定了《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试行)》,成立了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学生处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预警系统,为危机预防与干预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证。

(二)、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2011-2013年为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对测试数据异常的学生进行进一步访谈和排查,建立了完备规范的学生档案,指导各学院建立规范的心理辅导站档案。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延续性和连续性,完善在校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档案,密切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状态变化,在深入院系进行跟进服务中,心理健康中心继续积极推进二、三、四年级心理普测工作。

(三)、编写下发给各院系常见紧急救治的处理方式、紧急救治求助电话及使用方法。帮助掌握紧急处理知识,熟知科学处理过程,最大限度降低伤害。

(四)印制并发放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图卡片。保证各相关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危机干预的工作流程,明确所涉及的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深入了解各个环节的处理方式,以保障危机干预处理更顺畅、成功。

(五)、 编写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手册”普及读本。

我校于2011年、2012年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全院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并列入人才培养计划。目前正积极申请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因此编写心理健康自助读本就显得尤其重要。发放“心理危机干预手册”等材料,作为各院系辅导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性普及读本,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力求心理健康教育无盲区,同时让每个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了解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惑,建立心理健康意识,追求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更积极、更完满的状态。

7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凸显民族特色

(一)、配备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教师。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按照在兼职咨询教师的配备上,做到汉族教师与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教师相结合,以满足多民族学生的需求,从而充分保障了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多元化要求。

(二)、增加民族沙具专柜。在沙盘治疗室单独设置了民族沙具专柜,不但满足了少数民族学生的使用和活动需求,而且可以全面、正确地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征,实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正面引导,有效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培养少数民族心理素质拓展教练。通过选派优秀心理素质拓展教练,利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专业器材面向各院系学生、社团进行训练,尤其是培训蒙古族学生教练员,拓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多元文化内涵,建立健全了辐射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监控体系和关爱服务体系,在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 马利文 近十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研究[J].《文教资料》 2010,(10)

[2] 鲍金勇 钟向阳 田良苏 校院两级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模式的实践探讨[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12)

作者简介

谢春辉,女,汉族,73年生,副研究员,主研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呼伦贝尔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专职教师。

王晨雪,女,汉族,84年生,助理研究员,主研发展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呼伦贝尔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专职教师。

猜你喜欢

高起点民族特色以人为本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高质量地方立法
以人民调解为引领 高起点探索多元调解工作新格局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欧阳自远:我国火星探测应高起点发展
适应新常态 展现新作为 在更高起点上开启齐鲁治水新征程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