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初探

2015-05-12白静华

卷宗 2015年4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多媒体大学生

白静华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介在大学生中广泛应用。大学生在面对和使用大众媒介时所表现出的媒介素养缺失也愈加令人担忧。本文通过对安康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多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类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注:本文系陕西省安康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AYQDRW201229)的研究成果。

随着各种媒介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但同时他们越来越离不开电脑、手机等新媒介,而在使用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引导和教育,这就突显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1 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概念来自于英文“medialiteracy”。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媒介及媒介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对各种媒介信息的选择、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利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是围绕信息社会中信息的载体——媒介的相关内容开展的培养人们如何驾驭信息的一种较新的教育理念。使培养者具有能选择性的辨别、吸收媒介及信息,并能准确传递信息的人。

2 多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分析

本次调查以安康学院为例,共发放问卷193份,收回187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受访者包含从大一到大四的本科阶段的学生。

2.1 多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2.2.1 对新媒介的依赖感逐渐增强。

调查显示网络已经成为现阶段大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介,其使用频率已经远远超过传统四大媒体。大学生了解一些重大新闻时,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他们的首选。因为他们将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到了网络媒介上,导致其对于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的接触时间严重不足。更有甚者,只要有闲暇必使用手机媒介。

2.2.2 新媒介使用的娱乐化更强

从接触媒介的时间及动机来看,手机的接触时间最长,网上聊天是主要目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一天中使用时间最长的媒介是手机,其次是电脑。而在使用过程中网上聊天是主要目的,其次是玩游戏、看电影、浏览新闻,很少用到网上图书馆免费资源,除非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需要查找相关资料,才会有意识地使用。

2.2 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欠缺及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

调查结果显示,有72.77%的大学生在上网观看节目时选择影视剧或综艺类节目。在大学生对学校媒介素养教育满意程度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3%的学生对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满意程度为“一般”,有48.57%的学生所在专业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设为选修课,有33.79%的学生所在专业未开设该方面课程。由此可见,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约束能力较差。另一方面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有所欠缺。

2.2.2 新媒介环境下对信息的选择能力及方向的把握有待提高

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社会平台,应尽可能地保持中立的立场客观报道新闻事实。然而一些新媒介为了争夺市场,放弃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出现了诸多虚假新闻、新闻内容的调侃化、游戏化等。然而大学生在接触过程中不加筛选的吸收,甚至对娱乐新闻、花边新闻津津乐道,不利于尚未长大的学生的成长。所以要提高媒介素养教育水平,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3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升策略

3.1 大学生应增强媒介素养自我提高意识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很关键的。只有大学生真正地自我树立起自我教育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自我学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可以自定步调,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来设计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步骤,达到高度的个性化。当然大学生在自我教育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高校的学生进行组合学习,例如,建立一个论坛,网上邀请专家进行交流和答疑。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增加媒介素养知识,提高媒介素养的道德水平.真正具备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

3.2 高校应加大对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

3.2.1 高校需构建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应构建起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和非新闻专业的学生可以采用专业带动非专业等方式达到共同增长。如:充分发挥新闻专业学生的特长,在校园举行关于媒介素养知识的宣传,从而带动非新闻专业的学生。对非新闻专业的学生,高校可以先开设选修课,逐渐向必修课转化,最后达到培养媒介素养的目的。

3.2.2 高校应充分优化利用教育资源

高校应该和其他高校的媒介素养的教师进行交流,举行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论坛,把全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人员,特别是资深的专家汇聚到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并选出专家组编写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当然每个学校因地域的差异,也可以编写具有本土化特点的教材。学校可以开展校园DV作品大赛、计算机网页制作大赛,组织学生到电视台参观,直接地感受媒体资料从采集到编辑再到发布的全过程,增加他们对于媒介的感性认识,去除大学生对信息来源的神秘感。另外,不要因为经费问题而停止媒介素养教育;定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远程教育课程的讲座,和国外的著名的媒介素养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可以通过交换留学生的办法进行交流, 也可以请专家来我高校讲学等办法。

3.3 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水平

3.3.1 政府应出台相应规范保障媒介素养教育

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使得政策法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强对于网络的监管力度,加强大众传媒中的虚假信息的查处和处罚力度,加强社会中的名人广告的真实性。不然会误导社会的方向,使大众对社会不信任。另外政府应该保障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设施和经费,尽量避免高校因经费问题而停止媒介素养教育;国家定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远程教育课程的讲座,和国外的著名的媒介素养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可以通过交换留学生的办法进行交流,也可以请专家来我高校讲学等办法。

3.3.2 家庭教育应对学生媒介素养形成起积极性作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合体,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其媒介素养的坚强后盾。现今,大多数家庭拥有电视、电脑等多种媒体,家长应该做好榜样作用,借机对孩子教育和帮助,因势利导,教育他们正确地运用各种媒体,获得有用、健康、有效的知识。

4 小结

关于多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广泛而复杂,同时媒介素养教育的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本文对当下多媒体环境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与有待提升的方面做出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主要涉及个人自律与教育、高校教学系统的完善以及社会宏观的关注与调控等方面。试图通过研究能为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升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郭晓琴.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与实践[N].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6).

[2]金雷磊.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福建山区高校大学生为例[J].新闻世界,2012,(5).

[3]马芹.浅析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N].镇江高专学报,2012,(3).

[4]代洪甫.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与高校图书馆的责任[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 (6).

[5]陈一凡.信息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3,(1).

[6]王凤仙.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J].新闻爱好者,2011,(10).

[7]刘加勤.网络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1).

[8]李效领.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新一代,2011,(10).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多媒体大学生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大学生之歌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新媒体视角下的我国媒介素养教育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