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2015-05-12郭建军
郭建军
【关键词】 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程序;任务;深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87—01
探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并没有落到实处,尤其是初中化学,一切为中考让道,很多化学知识和实验结论都是教师直接灌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探究兴趣不断衰减,学习效果逐渐降低。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环节,让探究活动贯穿于课堂始终。
一、明确化学特征,掌握探究程序
化学对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陌生而神秘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探究教学之前,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活动做起,亲身体验化学的学科特征。教师的引导要有明确的方法和步骤,避免探究的盲目性,还可以运用生活中的素材给学生演示化学的神奇,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发现化学的特性,只要加入一点催化剂,就可以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物质,甚至同一件物品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也会发生质的变化。化学的这种多变性激发着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做实验时,比如“制取氧气”,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要做什么,做这个实验有什么目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两个问题:(1)本课探究的内容是什么?(2)探究的方法和程序是怎样的?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先熟悉教材内容,根据教材指导和老师的组织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探究结论。学生必须尊重化学实验的规律和原理,牢记实验注意事项,把安全放在首位,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我们还要注意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以防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气体和水;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也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二、加强实验设计,确定探究任务
探究性学习是把教学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整合、优化,让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在化学教学中要尽量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从实验教学中领悟化学的魅力。教师在设计实验的时候要精心细致,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探究任务。教师要先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实验的过程,分析实验条件,根据化学反应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如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实验,实验的步骤分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探究的程序后,才可以做出成功的实验。教师要先进行演示实验,仔细讲解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并不断强化实验步骤,然后再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探究任务的呈现要体现课堂的整体性,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更多的教学任务。如果实验的安排不够细致,老是出现状况,就会影响课堂目标的达成。教师要统筹安排教材中的探究实验,以便作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避免学生为探究而探究。在分组实验探究时,学生要分工明确,有操作和记录,以提高课堂的效果。
三、关注结果评析,提高探究深度
探究性学习很多时候都体现在实验上。那么我们要对实验的结果认真评析,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融合到实验中,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文本教材中的结论需要学生用实验的方式去验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然后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析,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因势利导,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电解水”实验,是比较简单的分解实验。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找学生协助实验。电解水的速度在纯水中比较慢,在电解的过程中可以加入适量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能力。学生可以根据加入稀硫酸的量测定电解水的速度。同时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用点燃的火柴检验氢气,但要注意不要将氢气和空气混合点燃,以防爆炸。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用不同的水质电解,找出影响电解速度和效果的因素。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探究,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初中化学中探究教学的体现方式主要是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可以提高探究的兴趣,提升探究的深度。同时在探究性学习中,还要联系生活实际,以便无限拓宽探究的广度。教师要对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探究课进行整体规划,对具体的探究过程作详细的指导,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有方向、有目的。探究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不断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探究的神秘王国,以提高化学探究学习的质量。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