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
2015-05-12蒙粉红
蒙粉红
【关键词】 语文教学;乡土资源;创造;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61—01
农村拥有富饶而独特的教育资源可供师生开发。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够独具慧眼,善于提醒并引导学生最大限度与效度地用好这些资源,那么学生文思定会如泉水般涌动,笔底纸间定会流动出鲜活而富于情趣的文字,这样学生将不再苦于无物可写,而写作也终将成为一种享受。本文根据作者的写作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乡土资源。
一、引导学生发现乡村之美
1. 引导学生还原对课本中乡村的认识。我们在对很多文学作品解读时,往往刻意地加工、诗意地美化了作品中刻画的意境,如果在教学中能对这些作品内容予以原生态还原,相信学生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欣喜与收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知道,原来陶渊明也想过农家的生活,孟浩然也想到我们这儿来做客,王安石也会去羡慕农家的一个普通草屋,而陆游甚至会在夜晚游兴大发时拄着拐杖敲开你家的门。想想陶渊明所要寻找的桃花源不是就在我们身边吗,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不就是夜夜在村头池塘边的守候吗,而马致远心中深深低吟的小桥流水人家不就是我们的家吗,艾青深爱的土地不就在我们的脚下吗,如果学生真能从生活的角度理解被“标准化”了的作品,那么他们更是会产生一种“这有什么,我也能行”的想法:他们会觉得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固然有趣,可没有自己村边那片藏着各种野花蘑菇野鸡草蛇的山林有趣;闰土的父亲教的捕鸟方法虽然也很有效,可现在大可以谈谈农村都已经很少捕捉鸟儿了;少年鲁迅回到平桥村时会学着小伙伴们用铜丝钩钓蚯蚓,要是到了我们这儿,我们的少年们还会教给他如何用手摸蛤蟆,如何捉泥鳅摸泥鳅,如何摸鱼打鱼,如何认蛇躲避蛇,更不必说教他识蘑菇、捉野兔、打田鼠等等这些常规游戏了。此时的乡村孩子,写起他们的生活定会比鲁迅这样一个外来客所能感到的乡村生活要有滋有味得多吧。
2. 可引导学生自主认识身边的乡土资源。这里首推的便是上文所提及的乡村少年的游戏。爱玩是少年人的天性,如果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这些绝活也能成文并独具特色,叫他们如何不会欣然提笔对你侃侃而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呢。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乡村特有的景物予以观察。当学生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家园时,会有许多欣喜的发现。此时,田垄、菜畦、水井、耕牛、野花等皆可如诗如画般结成文字,读来自然口舌生香、赏心悦目。乡村大人们的农活、生计、家庭劳作同样可以细致入文,也可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学生的家长大多务农,学生自己也常帮家里忙农活,对“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有着更深刻而又具体的体会。如同唱歌舞蹈踢球教书一样,务农这一行当也有许多自己的“行话”和操作规则(如遵循二十四节气、农谚等)。如果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够恰到好处、细致清楚地交代这些,那么一篇弥散着乡土气息的文章就形成了。如果父母都是务农的,那么可在文中具体展示出农人的最真实的劳动场景与独特性格语言特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是我们写作的很好典范;如果学生作文时就可把这种具体的生存状态表现出来,那么,材料与情感都准备就绪了,作文自然水到渠成。还有对于本地本村独有的风俗人情、婚丧礼节、历史遗迹等材料的占有与运用以及对近年来农村的巨大变化的亲身体会,这都是写出一篇独具一格的文章的便捷而速效的途径。
二、引导学生体会创造之趣
众所周知,农村的校园软硬件文化设施都相对落后。但这些设施陈旧落后,对学生而言,发挥本身应有作用都已不明显。在如此简陋的校园文化环境下,如何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文化资源来为教学服务,便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教师首先应承认并敢于面对由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落后及学生家庭条件贫困对学生的文化认知领域所造成的空缺,并明示给学生,师生共同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弥补。如在初二阶段,学生在练习写说明文时,必须学会对某一植物、动物做具体明确的介绍,在指导学生写关于植物的说明文时,教师可设专题课,通过对校园每种植物的实地介绍及自制的名称卡片,教会学生认识了解校园内种植的各种花草树木。所以当学生终于知道他们曾匆匆而过却熟视无睹的不知名的花草树木竟都有一个在书本上早就曾令自己向往过无数次的美丽名字时,他们能不用一种新鲜的眼光重新打量这些曾因为无知而冷落下来的花木,从而写出一篇关于植物、关于校园的优秀文章么。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