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5-05-12李治艳

甘肃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

李治艳

【关键词】 幼小衔接;幼儿;心理适应能

力;过渡;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5—0043—01

把握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要顺利实现这一过渡,应让幼儿园、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努力,主动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其发展的连续性。当然,除了外在客观因素的支持,幼儿内在的主观心理适应能力的开发也很重要。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使其顺利完成由学前到小学的心理转化,以便尽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一、满足幼儿心理需要

1. 增加幼儿的心理安全感。幼儿的心理安全主要指情绪的安全和稳定。当幼儿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时,如恐惧、孤独、悲哀、委屈等,教师和家长就要给予及时、耐心地抚慰,使幼儿尽快摆脱不良的影响,解除幼儿心理上的紧张与压力,增加幼儿的安全感以及他们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心态。

2.爱的获得是幼儿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幼儿的内心深处希望与教师建立密切的关系,希望被老师喜欢,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悉心照料。这些希望的实现与否会直接关系到幼儿日后独立、自尊、乐观向上的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3. 让幼儿体验成功和自信。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较长时间段内持续地进行有益幼儿自信心、健康发展的游戏、活动,寻找亮点并予以客观评价,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与长处,只要经过努力,克服一定困难,就会取得成功。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用积极的态度关注幼儿,用信任的目光鼓励幼儿,帮助幼儿从依赖外部转化为内心对成功的向往。

二、加强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1. 改变家庭教育模式,创设良好家庭生活氛围,给幼儿提供交往机会。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幼儿没有兄弟姐妹,同伴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有的家庭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而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与玩具、电视作伴,不让孩子离开家门一步,不让孩子超出自己的“视野”,凡事包办代替,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和行动,使孩子缺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这种封闭式的家庭管理和教育,造成了孩子的交往障碍。因此,家长不但要注重家庭中成人与孩子的交流,而且更要加强家庭与外界的沟通,加强孩子与外界的交往。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与他人交往的心理需要,又巩固了孩子的交往技能。

2. 教师应采用积极鼓励的态度,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信心。教师的态度、言行会给幼儿的情感体验带来直接影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交往方式和技巧。每个幼儿身上都有优点,这些优点在集体范围内被肯定,幼儿就会在全班建立威信,得到同伴的赞赏。同时,成人和同伴的消极评价会直接导致受挫情绪,让幼儿丧失交往信心。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情景,在同伴中帮助幼儿建立威信。

3. 调动集体的正能量,激励幼儿良好社会性情感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幼儿关心集体的每一个人、关心集体的每一件事,引导幼儿主动与同伴合作,在他人需要时给予帮助,让幼儿感受集体的快乐,拥有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提升规则意识,帮助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1.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让幼儿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会自觉遵守规则。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会表现出一些违反规则的现象,如在本该安静的氛围中大声讲话,争抢玩具,使用完图书或玩具不能放回原处等。事实上,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幼儿没有规则意识或规则意识较弱所致。

2.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各种行动规则,克服紧张、压抑和焦虑的情绪。教师可向幼儿进行学做小学生的教育,有计划地向幼儿介绍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环境,参观一年级小学生上课,参加小学生的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入学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较高的要求,让幼儿完成入学前的心理过渡,树立正确的入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心态。

四、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升入小学,教师和家长都应从幼儿的特点出发,用互相约定的形式要求幼儿完成某些任务。这种意识的强化过程,也是其责任心、意志力、创造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家长不要忘记检查幼儿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并要根据实际水平与情况给予适时的表扬、帮助与引导。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小衔接学生心理适应现状研究》成果,批准号GS[2014]GHBZ041)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