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管理课程教学中形象演绎法的应用
2015-05-12杨喜军
【摘 要】分析高职管理课程教学现状,从形象演绎法的含义及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出发,提出高职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形象演绎法,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将课程内容故事化、具象化,实现传统教学法由形式逻辑推理向生活逻辑想象的转化;由碎片化的启发式教学法向整体性管理过程描述的转化;由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向管理过程整体描述中的理论归纳的转化。
【关键词】高职管理课程 形象演绎法 管理过程 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43-02
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经历了恢复高考后近40年的发展,其基于学术教育的理论人才培养日趋饱和,甚至出现了人才过剩的现象,给毕业生的就业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压力,助长了一波又一波的“读书无用论”。与此同时,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却始终得不到满足,包括生产技能和管理技能方面的高级人才始终奇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目标的实现。2014年4月25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河南驻马店举行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发言时指出,“今后,除少量一开始就定位于研究型大学的高校外,新设本科学校和更名大学都要明确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定位。”“这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培养人重要的是定位要准确、教育理念要清楚、教育目标要明晰。相对于工科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这个问题的界定不是问题,但对于管理类课程而言,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如何明晰教育目标,特别是如何将目标具体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技能,确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一般依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同方面和层次分门别类来讲述,为了论述和理解的方便,将本来浑然一体的很复杂的管理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单一的纯净的理论视角来讲解。比如管理类教材一般从管理的本质、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客体、管理环境、管理目标、管理体制、管理决策与执行、管理思维或管理艺术、激励机制、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阐述,有些教材甚至偏重于引进发达国家各种管理理论来阐述问题,在阐述的时候偏重于介绍理论和各种学术观点,与学生将来要面对的现实的管理过程联系不太紧密,课堂讲解和教材内容都缺乏实际操作性。这种纯学术性的教材教法比较适宜培养学术型人才,但与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存在距离,也导致重视学以致用的实践型学习的学生感到茫然,轻者被动地认真听讲,次者抱着怀疑的态度学习,对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论述不置可否,重者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甚至逃课弃学。这种纯理论的讲授方法颇受诟病,之后有了启发式和案例教学法等,但高校老师大多忽视教学方法的改进,“满堂灌”的情况还是占绝大部分。一者认为大学生有较高的素质,是经过高考严格选拔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对理论的理解应该不是问题,所以不在乎会不会对牛弹琴;二者认为教法是不入流的末技,雕虫小技,不能算学问,很难形成理论成果,于科研无多大益处,懒得去研究。因此在大学课堂我们听到的要么是高深理论术语,要么是机智幽默的深入浅出,更多的是波澜不惊的娓娓道来,启发式和案例教学则比较少用。这种状况对于精英教育来说无可厚非,但对于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而言,却是隐患无穷。因此,原有学术型本科院校在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课程改革。
二、形象演绎法的含义及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基于工作过程的管理类课程教学,要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一些无法实施工作过程教学法的课程可以采用形象演绎法。所谓形象演绎法,就是将基于形式逻辑的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用形象化的语言或情景等按照一定的生活逻辑进行描述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应用形象演绎法就是根据管理过程的实际,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结合起来,在创设实际管理情景的条件下引导学生领悟管理过程中的奥妙。这里的实际管理情景不一定是要创设管理过程的外部情景,也可以是内在情景,即基于可以想象、可以理解的课堂心理情景。与传统讲授法的不同在于,形象演绎法变传统讲授法理论化的形式逻辑推理为形象化的生活逻辑想象;变碎片化的启发式教学法为整体性的管理过程描述;变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为管理过程整体描述中的理论归纳(见图1)。
三、形象演绎法在高职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领导科学课程的讲授为例
下面我们以领导科学课程为例从内容和教法两个方面谈谈管理课程教学中形象演绎法的具体应用。
领导科学作为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管理课程,即使在研究生教育中,也是部分同学感到头大的。原因就在于该理论的高屋建瓴,博大精深,高度形而上。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管理课程,我们有必要针对高职高专、普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将该课程的内容要求和理论色彩区分开来。在高职管理课程教学中,就要将其形而上的理论进行形而下的处理,形象演绎法就是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对讲授内容进行重新选择,在教学计划制订中不选择理论性的内容,而基于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选择容易理解可以想见的故事化内容。如关于领导与管理的异同、领导的职能、领导者的特质、有效领导的维度和模型、领导决策、组织建设、领导激励理论等,一般本科以上教材会介绍各种不同流派的理论主张,而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形象演绎法则将务虚的理论进行虚化或弱化处理,让那些重要的务实的经验性知识在课堂唱主角。比如领导权力的来源与获取、领导的识人艺术与用人艺术、组织冲突的化解、领导的授权与委托、绩效管理与考核等,这是每一个管理者都需要了解的,因此,必须讲,并且重点讲,要讲得入心入脑。
确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知识点之后,就要面对如何教的问题了。形象演绎法最通用的方法就是将知识内容故事化。下面我们就“组织冲突的化解”中的“越级处理方法”来谈谈形象演绎法的应用。
组织冲突的化解,作为领导的一项重要任务,有的教材基于西方管理理论从产生的原因、效应、类型与级别、应对策略和谈判技巧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课题组认为,只需讲解应对策略和谈判技巧。如何讲解应对策略呢?从竞争、迁就、分摊、合作和回避五个方面进行概念介绍显然不能实现应用的目的。为此,可创设一个组织冲突的情景如越级问题,通过假设的人和事一步步循循善诱,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学会解决组织冲突问题。下面我们就谈谈越级问题处理讲授中形象演绎法的运用。
越级报告或越级指示,都是现代组织比较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严重影响组织人际关系和组织的运转。为此,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处理越级问题呢?越级包括下级越过中层向高层报告和上级越过中层直接向基层下达指示。两种越级问题都涉及高层、中层和基层各自的应对方法问题,基于学生毕业后的实际情况,三种不同的角色应该都要分开来一一讲到,但作为本课程的任务,我们应该重点讲高层和中层的处理方式方法,特别是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比如高层面对基层的越级报告,可以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处理方式,然后提出职场上普遍存在的两种处理方式:一是仔细地听完基础员工的报告,然后亲自去处理;二是听完后跟基层员工说:“这事你跟你们经理说,不要告诉我,按照层级来。”然后在师生一起分析基层越级的背景和高层的职能之后分析两种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全体学生充分思考发言的基础上,提出正确的处理方式:告诉越级报告者:“某某,你讲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你回去跟你们经理讲就好了。”然后静观其变。这时基层员工再去向中层报告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他明白老板已经知道了,他就会好好去做。那么中层如何处理呢?不管高层的处理方式是否恰当,中层都要首先反省自己,然后就要去找自己下属,对他说:“你去找老板这是很好的事情,因为老板是我的,也是你的,我可以找他,你也可以找他。”面对下属的解释,诚恳地说:“没有关系,你以前反映了几次我都没有听清楚,现在再讲给我听听,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这时老师就要提醒学生注意作为中层既不能刁难下属,也不必道歉,好好跟下属谈找到共同点一起来努力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老板自然就很赏识自己,部属也自然就很佩服自己,将来大家共事就很愉快。
又如,处理上级越级下达指示的问题,对中层是更大的考验,可以从中层如何处理与高层和下属的关系来谈谈具体的操作。首先作为中层如果去跟高层说:“领导,不对吧?你有事情应该找我才对啊,你怎么直接找到我的部属呢?”对不对呢?领导可能这样回答你:“我怎么没找你,我找你了啊。你不在啊,你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我不骂你是好事,你还讲什么?”因此中层不能抱怨高层不通过自己安排下属工作,因为你不知道领导缘何要这么做,是事情紧急一时没找到你,还是在有意考验你?所以对领导的态度应该是不抗议不询问。那么对下属呢?把所有的部属叫来说:“以后凡是大老板直接交办的事情要让我知道一下,不然我怎么当主管。”这也是弱智的。那么怎么办呢?正确的做法是,可以把部属找来说:“老板比我大,他可以找我,当然可以找你们,没有错。以后凡是老板要你们做的事情,你们去做就是了,根本不用告诉我。因为你不告诉我,是要做的;告诉我,也是要做的。”这就把老板那边稳住了,不会误会你在发牢骚,同时在下属面前也表现了你的豁达。接着说:“不过,我们话讲清楚,需要我负责的,你一定要告诉我,我到时候才会负责;不需要我负责的,千万不要告诉我。”这样凡是高层直接布置下来的任务,下属们都会告诉你。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下属的有效管理,避免了上级越级下达指示的中层尴尬。
在开展形象演绎法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室里过去存在的睡觉、玩手机或者做其他无关事情的人几乎没有了,即使课后也有学生走到老师跟前来谈学习体会。由上可知,形象演绎法通过将理论还原为经验,还原为具体的管理过程,甚至还原为具体的对话和行为细节,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办事,怎么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晖.推动地方本科转型发展 打破职教“断头路”格局[N].光明日报,2014-04-2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常键.现代领导科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4]曾仕强.领导的方与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B228)
【作者简介】杨喜军(1971- ),男,湖南长沙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