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资助新视角:贫困生职业效能储备及发展资助

2015-05-12周淼泉

科教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贫困生发展

周淼泉

摘 要 贫困生在专业学习、专业能力发展上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困境,心理上容易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笔者以贫困生职业效能储备与发展非物质隐性资助为视角,以“丰富贫困生职业信息源”,“加强贫困生职业优势比较”,“帮助贫困生组织职业元认知加工”,“切实提高贫困生个性职业能力培育”等非物质资助为手段,完善贫困生健康人格,改善贫困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彻底脱贫。

关键词 非物质资助 贫困生 职业效能储备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82

Intangible Finance New Perspective: Reserves Poor Students'

Career Effectiveness and Development Funding

ZHOU Miaoqua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ongzuo, Guangxi 532200)

Abstract Poor students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there are varying degrees of the larger dilemma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ly easier in a healthy or unhealthy state, career planning is not clear. That the author reserves to poor students in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 and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perspective of hidden subsidy to "enrich poor students career information sources,"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advantage relatively poor students", "to help poor students organize vocational metacognitive processing,"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oor students personalized career training "and other non-material support as a means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poor students personality, poor students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and ultimately complete poverty.

Key words intangible funding; poor students;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 reserve; development

1 职业效能及相关理论的解读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成功地实施和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而不是行为本身或能力本身。①职业效能指以个体自身行为能力的认知评估为基础,并影响个体目标的确立、践行的选择与坚持。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和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②根据班杜拉的理论,我们可以将贫困生职业效能感界定为:贫困生以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环境认知为基础,选择并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并对自身能否胜任职业任务所树立的职业信心、信念和能力的总和。因此我们更可以大胆推断:贫困生的个体职业效能的储备与发展与以下信息源的正向传播有密切关系,即:贫困生社会实践行为经验(直接职业成败体验)、职业行为习得体验、社会正能量传递以及贫困生践行职业时的生理心理状态。贫困生在职业实践中对这四种信息源进行选择性吸收和认知加工,最终形成自己的职业效能判断。个体择业效能水平越高,择业行为就越积极主动,敢于涉足的择业范围也越宽广。贫困生职业认知评价和执行的效能高低影响着其职业选择行为的主动性,特别是对贫困生职业择业的范围产生重大影响。贫困生的成长和发展的环境所具备的两面性恰好也体现在这:职业效能高的贫困生善于利用自身的负性生活经历在首选职业规划不能顺利实现的情况下,能够适时根据自己的职业储备进行二次选择和发展,直至成功。而职业效能弱的贫困生,则在负性生活影响下会产生职业退缩行为,主动回避那些自身职业认知中竞争强、耗资大却实际成功可能高的职业,或者做出并不十分适合自身的职业选择。因此,提高贫困生的职业效能十分必要。

2 影响贫困生职业效能的主要因素

(1)职业信息识别与归因趋向。贫困生主体在职业成长发展和其他实践活动中获取的职业信息识别结果影响其职业选择。贫困生在职业活动中如果不断获得成功,并把成功归因为自身的努力和机遇把握准等主观因素,那么这一行为经验对提高自身职业效能关系重大,会更加坚定贫困生的职业信念和储备;反之,貧困生在职业实践中经历失败的打击,又没能及时总结出教训,甚至于把失败的原因归于任务太难,机遇不好,无资源优势等外在原因,最终导致贫困生职业效能大大降低。

(2)正、负性职业信息选择。职业信息主要分为有正性和负性信息两种。正性职业信息主要指:与贫困生境遇相似的、有可比性的职业榜样或朋辈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取得较大成功并能激励贫困生以后的职业发展的信息;负性职业信息指:与贫困生境遇相似、有可比性的职业榜样或朋辈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失败并挫伤贫困生以后的职业发展的信息。贫困生正确评估职业榜样的巨大成功则能明显提高自身的职业效能;相反,目睹相似职业人的职业失败,又不能科学评估和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则可能会大大降低贫困生职业效能。

(3)职业认知与元认知加工。职业认知是指个体在职业实践生涯中形成的对所从事职业的历史沉淀、现实储备和未来发展的认识和评价,也是贫困生个体主动或被动认识职业、选择职业、坚持职业的过程。职业元认知(meta- cognition)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主要是指职业人对自身职业的规划、监控和调节。非贫困生由于占有社会相对优势资源,其职业规划、监控、调节可由别人组织进行。而贫困生大学生在走向职业人的过程中只能自己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

(4)主体在职业实践过程中职业应激行为。主要指职业人在应对职业实践中影响本职业的各种环境压力(应激原)时产生特异性适应反应。职业人在职业中经常体验到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等正向积极职业状态则有助于提高职业效能;反之,职业人经常体验到失落、沮丧、挫败、抑郁等负向消极的职业状态则可能会大大降低个体的职业效能。

3 贫困生职业效能资助的主要策略

(1)丰富贫困生职业信息源——个性职业情商发展资助。目前我国大学生毕业后一生都在为奏响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三步曲而努力奋斗。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大学生由于拥有各种较为优势的社会资源,特别是在职业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拥有方面都是贫困生无法比拟的,因此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大学生在就业、择业与创业方面基本上不需要消耗太多资源,甚至根本上不需要走完就业、择业就直接奔向继承或创业。而有些贫困生可能几年、十几年都徘徊在就业与择业之中,根本谈不上创业。因此社会、政府、学校只有通过丰富贫困生的职业信息,尽量缩短贫困生就业、择业的周期,早日踏上创业路。①强化贫困生正、负向的职业信息认知资助。正向职业信息主要指激励职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克服贫穷困难最终实现创业梦想的真实信息;负向职业信息则指职业人不经艰苦奋斗,依靠投机取巧甚至违法犯罪(如传销、纯资本运作等)实现一夜暴富的信息。目前,我国各种职业发展速度较快,社会法制建设相对较为滞后,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善,社会执行力又相对弱的现实情况下,各种正负向职业信息纷至沓来。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即使初期的职业信息甄别力低,也会有人给予大力支持;而贫困生大学生则不然,如果没有政府、社会和学校等职能部门的帮助,很容易陷入负向职业信息困境。②强化贫困生职业信息控制能力资助。经济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对于什么时候就业,什么时候择业,什么时候创业等信息的处理上不用消耗太多资源,会有人提前帮助处理;贫困生不同,面对纷至沓来的职业信息,光处理好就业与择业就得消耗不少的资源,甚至得花大半生的时间徘徊在就业与择业之间。因此,对贫困生的职业信息控制能力的资助刻不容缓。

(2)加强贫困生职业优势比较——个性职业选择认知资助。职业优势比较主要指:职业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明确自身个体职业效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中大多数职业人从就业开始,其职业效能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有大幅波动,但最终是波动中平稳上升,但是经济条件优势大学生由于拥有社会优势资源,擅用职业优势,因此其就业与创业过程中一般上升幅度比较大,职业效能也比较强;而贫困生恰好相反,特别是不能擅用职业优势比较的贫困生,其职业效能明显偏低,就业问题不大,但创业却非常艰难,甚至根本谈不上创业。

(3)帮助贫困生組织职业元认知加工——个性职业发展资助。逆商认知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面对逆境或挫折时,其习惯性应对逆境或挫折的表现方式的认知。贫困生逆商优势表现:一是逆境强抗压优势。贫困生生成原因主要有:穷乡僻壤的艰苦环境;长期或偶发严重灾、病的损害。虽然经济极端贫困会使个体由学生成长为职业人有较大的阻碍,但长期的逆境也会在无形中培育他们成熟的秉性和较强的应对恶劣环境的能力,这两种特性正是职业人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这反而成为贫困生走向职业人的优势。二是逆境高动能。经济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基本生活无忧,即使有困难自会有人帮忙解决;而贫困生基本生活都比较困难,只有自己去独立面对,去解决。他们会珍惜每一次职业机会,努力奋斗,力求获得最优绩效回报家庭、回报社会,树立自己的逆境高动能形象;面对生活的贫困,其改变自己、改变家庭的处境动机也变得相应更强更持久,最终以高动能实现生活与工作目标。三是逆境强适应。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生理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以力求达到和谐状态的执行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通过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道德自制力等的正向提升去改变自己,改革社会。非贫困顺境大学生易成为社会观望者,希望社会因自己而改变;而贫困逆境大学生则希望通过改变自己(强适应)而改变社会。通过逆境让贫困生能从社会观望者改变为社会行动者。

(4)切实提高贫困生个性职业能力培育资助.克赖茨(Crites)在职业成熟理论中提出了四种与职业选择过程有关的能力,分别是:职业评价能力、职业信息评价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③根据克赖茨有关职业成熟理论我们可以针对贫困生的个性职业能力进行如下培育:①加大贫困生职业评价能力的培育。笔者认为职业评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职业人对自身职业能力评价,即职业人对自己将要或正在从事某种职业应该具备的能力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则是职业人对别人将要或正在从事的职业应该具备的能力的认识和评价。②拓展贫困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育。一是帮助贫困生做好自我兴趣、特长、个性、学识、技能、情商等的评估,也就是促进贫困生自我认知;二是帮助贫困生做好职业机会(机遇)评估,促进贫困生对就业大环境和自己所拥有的小环境的优劣有比较清醒的认知;三是帮助贫困生做好职业目标与发展路线认知,特别是毕业以后怎么处理好就业、择业、创业的关系,甚至适合走技术路线还是管理路线,或行技术后管理等等。

本论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广西高校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ZZ022

注释

① 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② 狄敏,黄希庭,张志杰.试论职业职业效能感[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

③ 郭本禹,姜飞月.职业职业效能理论及其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猜你喜欢

贫困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构建与完善:基于高校贫困生需求的视角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