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2015-05-12章珍祥
章珍祥
摘 要 现阶段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离不开特色农业的发展。本文阐述了特色农业的发展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系,对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农村经济 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30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73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Rural Economy
ZHANG Zhenxiang
(Ezhou Polytechnic, Ezhou, Hubei 436000)
Abstract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in rural areas can not be separated at this stage of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ssue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thinking.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rural economy; economics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土壤肥沃的地方,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快,文明程度高。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景象,特别是近些年来,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而作为我国传统产业的农业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存在着思想闭塞,技术贫乏,耕地占用,劳动力流失等现象,这种种因素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因此解决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关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这几年,为农业谋出路,越来越多地联系到了“特色农业”一词,更有一些农村地区,在特色农业这一领域大做文章,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近年来,国家提出特色农业是我国今后若干时期内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特色农业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条出路,特色农业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1 特色农业的概念
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及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所谓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比如山区气候变化万千,生物具有多样性;所谓明显的区域特征,比如某些地方土地偏碱适合种植茶叶,某些地方腐殖质丰富适合育林;所谓特殊的产品品质,是指我们选择其中一些品种,如中药材、茶叶等等,开发成为商品,这些商品具有当地才有的独特品质,别人想学都学不来,很容易就获得高收入;所谓特定的消费市场,比如周邊有大型食品厂或制药公司,那么当地种植的食物原料、药材就可以定向销售。
特色农业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本地有而别地没有,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特色农业是本地乃至更大范围内独一无二的拳头产品。世界上,一些比较典型的特色农业,如新西兰的牛奶、澳大利亚的羊毛、荷兰的鲜花、加拿大的小麦、日本的红富士苹果、哥伦比亚的香蕉,之所以能够世界闻名,就是因为这些国家都因地制宜地生产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并打响了自己的品牌。(2)特色农业是本地自然条件下独有的天赋。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延续下来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各不一样,根据各自地区的自然条件,开展适合该地区的特色农业,才是引导农民致富的上上策;相反,如果一味地模仿别人,就只能是“东施效颦”,自食后果。(3)特色农业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即在长期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中积累并优化传播下去。它不是简单地使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就能实现替代的,而是要在结合各自区域自然条件基础上灵活应用农业科技,再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经验。要想真正地形成传统农业,就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常规农业虽然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但始终脱离不了原始的模式——农民+土地。换句话说,常规农业往往技术含量不高,无明显的区域优势,与市场脱钩,且规模较小。
特色农业是相对常规农业而言的,特色农业立足于当地的实际自然、人文条件,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文化优势,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特色农业与常规农业又是相互促进的。它超越常规农业,是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相结合的农业,它带动着常规农业的发展转型,引领着常规农业更新换代。
2 特色农业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1)特色农业发展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具体体现,它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增长的必然选择。
首先,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贫乏、农村人口相对较多的发展中国家。要想不断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进行深层次的农业产业改革,而发展与各区域自然地理、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相适应的特色农业则是众多方案中的较好选择。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与持续健康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健康的发展。近年来局部地区大面积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呈塌方式、地陷式下降,农民生活水平起伏波动较大,引发农民心态的巨大波动,已引起了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新时期的农村社会政府也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甚至整个经济工作的重点。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特色农业是实施新一轮提升农村经济大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其次,我国虽然土地资源类型丰富,但适合传统农业的土地并不多。在相对贫瘠的土地上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特色农业,不仅可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可以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做到一举两得。例如: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北方生态脆弱、产业单一、广种薄收、乡村贫困的特殊问题区域。“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土地利用方式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瓶颈”。通过相关研究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特点与水土流失所独有的自然规律,最后通过采用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造林护耕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等典型农村特色生态经济模式,使该区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在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资源条件千差万别、各不相同。要站在国家层面上科学地统筹规划,合理建议每一片区域适宜什么样的特色农业的发展。
再次,通过特色农业的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可以提高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农民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提升我国农村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整体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发展特色农业能有效实现农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一定区域内存在着各种自然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松散的农业资源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要因地制宜合理统筹配置有限的农业资源要素,敢为人先大力支持发展与本地条件相适应的特色农业。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少我多的绝对优势,保持我国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3)特色农业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特色农业发展壮大起来了,可以带动周边一系列的相关行业,如农作物深加工、农產品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链条,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4)发展特色农业能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特色农业对于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它不以破环、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它是在有限的前提下对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充分的利用。发展特色农业必须自觉遵守自然规律,坚决按自然规律作出合理的安排,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既能够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调动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特色农业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1)特色农业不一定是高产量农业。有些从业人员由于存在急于求富的心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恶意扩大生产规模,丝毫不顾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额度,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一现象的出现极大地破坏了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打破了自然生态的脆弱平衡。因而特色农业既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又要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违背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2)特色农业与常规农业共生并存。常规农业解决吃饱,特色农业解决吃好。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只做或做足表面文章,一味迎合上级领导、一味满足填报数据的需求。特别是有些地方在行政命令的干扰下,不切实际地好大喜功。用适合常规农业的资源条件做特色农业的大文章,好看不中用,最终出现喜人的开头、悲惨的结局。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可行的条件下适宜发展什么农业就发展什么农业,不因人为的因素而发生改变,做到有始有终、错位发展、相得益彰。
(3)特色农业与现代科技的运用。特色农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不能简单地利用现有科技没有底线地仿制扩大化生产。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但不是彻底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母鸡下蛋和人造鸡蛋一样都是蛋,虽然表面上差不多,但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从事特色农业的生产要立足现实,在不改变本质的可行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特色农业的发展。
(4)特色农业与产业化生产。在传统农业中,历史上传统特色农业由于受到自然资源和人类因素的影响,以个体家庭为承载主体的生产缺乏产业化生产的社会分工、协作。这是一个传统农业的遗留问题,农民往往以户为单位,自给自足。在当前我们在不改变特色农业本质的前提下应建立完善的产业化生产,产业化生产的社会分工、协作要从制度开始健全,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挂钩,将每个农民按照其特长放在最需要他的岗位上,从而最有效地提高特色农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5)特色农业与配套生产。特色农业的发展要适应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一要求。随着人民群众需求的增加,特色农业产品的市场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建立与特色农业相配套的服务行业是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必要条件。特色农业的发展有一个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各地应在祖国一盘棋的大前提下,合理建立与本地特色农业逐渐发展壮大相配套的一系列的相关行业,为本地特色农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