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国民科学素养框架体系的构建

2015-05-12李健

科教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韩国

李健

摘 要 鉴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由个人独立化转向全球一体化,2011年韩国教育、科学和技术部资助支持国家研究基金,由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全球研究院主持,基于文献和在线调查韩国和美国中学科学教师的研究结果,开发了一个新的关于科学素养的框架体系。该框架体系立足于韩国的科学技术的现状与传统文化,勾勒出所有韩国人应该共有的科学技术基础素养的框架结构并据此发布研究论文。

关键词 科学素养 韩国 概念框架

中图分类号:G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71

Construction of the South Korean People's Scientific Literacy Framework

LI Jian

(Southwest Ethnic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Research Center, Southwest Unvi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has shifted from individual independent of globalization, 2011 Korean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nistry of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funded support, chaired by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Global Institute Ewha Womans University in Korea and education,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on-line survey findings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igh school science teacher, has developed a new framework on scientific literacy. The framework is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in South Korea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ketched out all Kor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ould be the basis of a total literacy framework and accordingly publish research papers.

Key words scientific literacy; Korea; conceptual framework

近年来,韩国利用科学的进步和开发,迅速在新兴技术、电子信息、医疗等行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同样,为了满足全球标准,韩国专注于培养全球化所需的人才,不仅需要理解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掌握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以及国际关系的基础内容。

自1992年开始,韩国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科学素养的公民。然而,科学课程中的科学素养元素仍局限于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的探究能力,情感(包括态度、兴趣、好奇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帮助学校和教师“发展个性化的全球公民”这个目标仍不明确。因此,韩国科学教育工作者依旧在寻求更为清晰的21世纪科学素养视野。

1 韩国科学素养概念框架的构建过程

为了构架新的科学素养概念框架,确立了以下四个阶段:(1)科学素养内容的文献综述;(2)科学教师的在线调查分析;(3)21世纪科学素养内容的构想;(4)专家小组对概念框架的验证。

1.1 科学素养内容的文献综述

通过对科学教育文献以及不同国家有关科学素养内容的公共组织报告的整理。确定了大多数文献将科学素养概念主要界定为四个维度:概念理解,思維习惯,情感态度,科学是人文性的事业。

1.2 科学教师的在线调查分析

为了解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科学素养的态度,并试图掌握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观念和认识与文献梳理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差异化。通过在线调查的方式要求教师理解科学素养的四个维度,即:概念理解能力,思维习惯,学习动机和态度,以及科学的本质观念。

科学教师对培养21世纪全球化公民的科学素养有以下几方面认识。第一,在概念理解的范畴,科学教师强调有关自然现象、文献中科学术语和词汇等基础科学知识的理解;第二,在思维习惯范畴的关注点上,科学教师通常将注意力集中于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以及日常生活中做出决策方面的能力等方面。第三,教师在情感领域注重以下三个方面:对待科学的兴趣、态度和责任感;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去;关怀人类和生物。第四,科学作为人类努力的结果,教师的反应通常强调理解科学,因为科学知识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学生需要了解科学是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此外,少数教师提到对待科学应具有怀疑的精神和价值观念,要具备区分科学和“伪科学”的能力。

1.3 21世纪科学素养内容的构想

韩国21世纪科学素养的概念框架描绘理解科学的思想,欣赏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沟通参与社会建设,关注全球性问题,并最终培养成为全球化社会公民。从而确定了21世纪科学素养的五个方面:内容知识;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是人类努力活动的结果;自主性元认知。

1.4 专家小组对概念框架的验证

通过邀请五个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教育工作者审查概念框架。与每个科学教育工作者一起回顾了拆解开的框架,澄清了每个元素和句子,并以此完成对概念框架的反馈。

2 韩国21世纪的全新科学素养框架

2.1 内容知识

内容知识指的是科学素养总体的原则和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目前的内容知识主要限制在于没有分清楚概念内容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在科学学科缺乏统一的核心指导思想组织构建未来。学习者在21世纪将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问题,基因工程的影响,能源缺乏,环境污染。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学习者有综合了解科学的思考。这种思考允许个人解释和预测各种在日常生活经验的解释,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思维习惯

思维习惯是要求21世纪的公民需要有解决复杂问题,并协助他人、沟通并交流彼此的想法。因此,强调审查和解决个人、社会、全球性问题,发现和使用课程资源,强调创意思维,兼顾多种观点,以事实和证据反驳不同立场。以此,定义了与21世纪思维能力发展相关联的四个关键元素: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技巧,系统性思维,证据支撑观点,并具备建立参数和信息管理的能力。

第一,“沟通”包括自我解读他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能力,“协作”包括知道如何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工作与交流中建立共识。第二,系统性思维要求每个人注意到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联,运用逻辑性思维分析并思考复杂的概念解决问题。第三,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是以证据支撑观点。21世纪的公民需要知道如何用证据参数按照要求支撑观点。第四,建立参数和信息管理是学习者所必备的能力,管理和评估信息是以一个或者多个可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1世纪需要个性化发展,同时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关注身边的生命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个体需要开发建立一个价值体系,可以作为一般性的指导内容支撑全球化社会科学问题,并以此内化为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在指导行动中作为评判自我和他人的准则。符合21世纪发展的价值观念包括:生态世界观,科学中社会化责任,社会道德情感。生态世界观是指个人发展与其他人生命的延续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个体赋予在整体环境当中,意识到自己是其中一部分并影响着整个体系的运行。科学中社会化责任要求个体理解社会与科学的关系,以及社会与科学二者的关系。社会道德情感要求理解他人的行为,这样就需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的人们,并充分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念,但也要认同文化的多样性。

2.4 科学是人文性的事业

科学是人文性的事业是指个人理解科学的本质。21世纪的科学素养要求处理个人和科学之间的关系,社会、科学技术和科学三者的关系。因此把握科学是人文性的事业有助于学生用科学知识做出决策,解决问题,尊重科学,了解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这样就要求具备三个重要的要素:科学知识的特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精神。科学知识源于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基于人类理论构建。科学家的知识产生是实验性、主观性、实用性。科学技术是社会企业和社会产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如何使用这些科学知识是由个人决定的,科学技术只显示会发生什么,而不是应该发生什么,这是科学和社会两者之间的重要方面,指导着人们如何做出科技产品。公民应该欣赏科学,合理地贡献社会。因此,我们不仅强调理解科学知识的性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应该注意到好奇心、创造力、诚恳、宽容,是作为公民了解社会性科学问题的重要因素。

2.5 自主性元认知

元认知和自主性是个人能力,积极使用认知资源来调节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如计划、监控、评价,以此来提高自己。元认知是一个角色整合其他四个维度,这也是最为重要的能力。做决定或选择关键社会问题或解决复杂的日常问题时将面对大量的新的信息,这就需要计划、监控和评估更多的信息内容。为此,综合整理了三个关键元素:自主规划、自主监视和自主评估。此外,元认知和自主性让一个人知道意识到问题时,如何负责任地行动或采取行动。这也是理解性质和应用的关键。最后,它允许每个人怀疑新的要求和推动个体寻求其他可能的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

3 结论

首先,韩国新的科学素养框架强调学习一些核心理念的重要性,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和个体自身发展中构建系统的概念框架。因为担心学生所学的科学概念和词汇术语过于复杂会失去对科学的兴趣,所以在新的科学素养中要求学生需要在理解科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处理科学问题。

其次,尽管科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强调高阶思维和科学过程的重要性,以证据支撑内容获得信息反馈。然而,新的思维习惯则着重强调四个因素: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技巧,系统性思维,证据支撑观点,并具备建立参数和信息管理的能力。这些因素在21世纪科学素养框架下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们却不是課程框架的焦点内容。从科学教师的调查结果分析来看,教师不太注意加强信息管理,沟通和写作能力,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形成头脑风暴,与他人协作挑战新的领域。

再次,新框架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全球化公民的形成,这是新的科学素养框架的重点关注地方。为了应对全球性社会问题的发生,韩国希望培养的公民能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价值观。韩国受到朝鲜核武器的威胁,但这个问题不只针对韩国,而且影响全球。同样的,毁灭性的地震导致日本和智利受到影响,这也不能被视为是一个区域性问题。

最后,理解科学作为人类的努力一直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大多数与科学素养相关的文档中都强调了这点,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科学影响着历史进程。

正如前面所讨论的,科学素养框架的五个元素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理解。这五个元素共同的发展目标是科学素养及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并且还可以指导设计和开发新的课程标准,课程材料,教学技术。该框架不仅针对韩国,还可以为其他国家服务。

参考文献

[1] Kyunghee Choi, Hyunju Lee, Namsoo Shin, Sung-Won Kim,Joseph Krajcik. Re-Conceptualization of Scientific Literacy in South Korea for the 21st Century [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VOL. 48, NO. 6, PP. 670–697(2011).

[2] 金京泽.韩国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韩国进入共享出行时代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韩国走马观花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开设物理学史对高校师范生科学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