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读写对高校写作课教学方式的变革
2015-05-12许华玲刘嘉玲陈子贤钟明杰刘海涛
许华玲 刘嘉玲 陈子贤 钟明杰 刘海涛
摘 要 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的阅读与写作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高校写作课的变革备受瞩目。本文从网络新读写的内涵与特点出发,阐述网络新读写环境下高校写作课教学方式的变革,重点介绍了“翻转课堂”、云平台教学、微博信辅助教学、个性化教学、微型学习、跨时空协作学习、检索式学习、“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等八种比较典型的教学新方式,并以岭南师范学院写作课的变革实践为例,探索高校创新型写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机制。
关键词 网络新读写 高校写作课 变革实践 慕课群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57
Transformation of Network New Writing to
College Literacy Teaching Methods
XU Hualing, LIU Jialing, CHEN Zixian, ZHONG Mingjie, LIU Haitao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48)
Abstract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resulting i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a fundamental change, changes in college writing course much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network starting to read and write, read and write elaborate change under the new network environment, college writing class teaching methods, focusing on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cloud platform, microblogging letter assisted teaching,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micro-learning ,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cross time and space, retrieving learning, "research integration" typical eight teaching new ways of teaching, and to change the practice of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writing course, for example, to explore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of college writing comprehensive mechanisms.
Key words network new writing; college writing course; reform practice; MOOC group
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人类正在经历着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控制技术是这场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人们存储、处理、共享大量数据和获取最新资讯创造了新方式,还会从根本上“颠覆”人们阅读与写作的传统方式,促使文本书写方式、文本传播方式、文本接受方式发生革命性转变。
网络新读写作为一种依托网络技术文化的新型读写方式,对于人们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的发展,进而对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意义。在阅读与写作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新形势下,高校写作课的变革备受瞩目,高校写作课应该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高校大学生充分运用网络新技术平台与手段,有效地提高新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不断提高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创造力。
1 网络新读写的内涵、特点与影响
1.1 网络新读写的内涵
按照《中国读书大辞典》的传统定义,阅读是人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写作则是为着一定的目的,运用书面语言表达一定思想内涵的实践。①
这种传统定义对人类阅读与写作行为的特质与基本结构进行了概括与勾勒。从性质上看,阅读与写作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不是单纯的个人内心话语活动,而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通过对话而开展的思想情感交流、社会文化认同、社会角色塑造等一系列社会实践过程。从结构上看,阅读与写作的社会实践过程可以进行结构化转换,转换成“符号—实践—意义”基本结构,此结构的每一个环节既可以横向延展,也可以纵向統筹,最重要的还是纵横融贯形成具有生命形态的有机整体。只有在这种有机整体中,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组合、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连接才能体现话语交流的语境,才能体现阅读与写作实践的价值与灵魂。
工具与技术因素,是阅读与写作“实践”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阅读与写作实践的内在生命力。传统的读写定义对工具与技术因素的重视程度是不够充足的。在互联网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和新媒体形态不断演变,阅读和写作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当代语境下,重新诠释网络新读写的内涵也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且十分重要了。
1.2 网络新读写的特点
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高,手机已成为网民首选的上网工具,微博、博客、微信等多样化媒体形态不断涌现。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达5.27亿。②庞大的网民群体生产、消费着前所未有的海量文本信息,網络新读写如潮而至。与传统阅读与写作相比,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与写作方式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以新媒体为媒介。新读写媒介载体是新媒体,不再是印刷图书。在新媒体发展进程中,出现数字阅读和键盘输入文字等软件,改变了传统阅读和书写形态,为网络读写提供技术支持。
(2)技术手段多样化。阅读和写作手段由单一到多元,由简单到复杂。过去阅读方式只能通过图书、杂志、报刊等形式获取信息,写作则必须通过文字书写来创作。如今,信息科技的发展可以延伸出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手段来进行阅读,写作则可以通过键盘键入、声音录入、扫描输入等手段进行书写,并可以利用新媒体转换成不同国家的语言。这样既大大提高了阅读和写作效率,也激发了读者和创作者对再阅读和再写作的兴趣。
(3)全民化和个性化融合。新读写具有社会全民性和个性化。随着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子书等)的普及,阅读和写作变得更加便捷,普通民众在通过网络平台随意阅读的同时,也可以轻松通过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等支持在线投稿或在线发表的网络媒介共享个人创造成果。
(4)强大的交互性。互联网作为全球信息交换平台,它具有信息更新快,传播速度快,反馈途径便捷等优势。多媒体提供的内容与使用者之间形成迅速的反馈关系。新读写是在网络时代下发生的,因而新读写同样具有互联网时代的交互性特征。
1.3 网络新读写的影响
新媒体正以其便捷、迅速和渗透式的特点赢得越来越多的受众,网络新读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促进写作创客的诞生,促进人们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1)网络新读写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阅读的是单纯的文本,枯燥、抽象而费神,而在互联网时代中,网络上汇聚了多种学习信息、学习课件和学习视频等资源,阅读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纸质文本,还可以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阅读。在新媒体时代下,调动各种感官进行全方位的阅读成为可能。当学生的学习移植到云端,学生的学习也随之移植到了课外,课程短暂性和教师知识的有限性使得传统的课堂学习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而网络上海量、充足的知识和资讯成为了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同时,阅读和写作也不再是学生的专利,各行各业的人们在业余时间通过登录学习网站,进行终身学习,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2)网络新读写促进了写作创客的诞生。“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现实的人。③“写作创客”可以是一个人在家里的书房或者租下的住房办一个“自己的工作室”或者“自己的公司”。“写作创客”在网上能获取或读到高水平的、由专业化团队制作的、经过民间读写人反复修改与反复转发的读写资源,并拥有随时发表写作成果的“自媒体”和“自出版”。在网络时代中,“云阅读”、“云笔记”和“微博信”(全称是微博、博客、微信)成为新的读写平台,以读写为主业的写作创客(或称网络写手)在新平台下培养和成长;以读写为副业的写作创客将成长为一个《下班后黄金八小时》书中定义的“创八者”;一个师范生和新教师将通过这个“读写新平台”可以缩短成为一个卓越教师(或称教学名师)的距离和时间。郑正辉的《“坏”爸爸造就好孩子》就是写作创客的实践案例之一。郑正辉在8小时工作之外,结合自身的“父亲教育”和网络读写的积累,打造了一部长篇教育叙事文学作品,成为了一个新时代的“创八者”。
(3)网络新读写促进人们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在网络新读写的背景下,人们在课堂学习和工作之外找到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拓展自己的视野和学识,进行终身学习。同时,作品可通过文学网站、博客等途径进行发表,一方面感受到发表作品分享成果的快乐,另一方面,更加刺激了写作的欲望,增强了写作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相对缺乏文科熏陶的理科生了解到广阔的文学天地,协调了理科生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气质。据调查,在200万网络作家队伍中,有7成人出身理工科。④对于已有文化涵养基础的文科生来说,网络新读写则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天地,促进阅读和创作的积极性,推动新文体的出现,推动文学创作质和量的提升。
2 网络新读写促进高校写作课教学方式的变革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国内外很多高校的课程改革不再是单纯改变自身课程结构,而是借助强大的新媒体技术,让课程和教学移植到云端,寻求课程效益最大化。从课程建构来说,课程内容已经从过去单一固定的教学内容到多元化的转变。从教学过程来说,师生关系从过去的知识传递关系转变成为一种平等、理解和双向的互动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竞争转向合作交流;教师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个体性、独立性劳动转向集体性、共同性劳动。课程与老师的关系、课程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构成了多重的网状结构,课程建设和教学就在这种网状的新关系之中展开。在传统的写作课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规定的地点集中学习设定好的教学内容,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读写的多样形态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
(1)颠覆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学校的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 和Aaron Sams 为了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堂,首次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推动了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翻转课堂”的基本程序是,学生先利用晚上空闲时间观看教学视频,然后一起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作业,遇到问题可以与老师和同学展开讨论。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 “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 传统教学模式,使得知识传授的过程在课外完成,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上,以便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老师的责任则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解决学生的疑问和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
(2)推广新媒体应用:云平台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开展,主要有指导接受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两种。随着云平台教学软件的应用与推广,老师可以借助云平台储存共享等功能将讲课的视频课件、教案、作业等教学资料放到平台上,由学生自行下载学习。课堂上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知识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课后还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预习、复习和知识的扩充。这些都不可能在传统教学中体会到的,网络新读写却以崭新姿态改变了这一格局,让传统教与学同时得到延伸。
(3)激发学习主动性:微博、微信辅助教学。在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微博、微信呈现出便捷、全民性、信息发布迅速、内容短小精炼、互动性强等特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微博、微信引入教学实践领域,利用微博和微信及时互动的特点,师生在互动和交流中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再通过博客建立博客论坛,对课程主要内容进行深阅读和延伸学习。“微博+博客+微信”三体合一辅助教学的模式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
(4)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21世纪,创新性成为国家人才培养战略中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创造性往往与每个人独特的个性紧密相连,只有充分发展个性才能培养创造能力。个性化教学是精英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它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领域,凸显学生的个性价值。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对多”的大众化教学限制个性化因子发展,但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今天,阅读和写作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很多学生都运用不同的新媒体体验新读写带来的便捷和快乐,可以通过独一无二的自我观点,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用图片、文字、视频、网络语言等多种表现手法聚合在一起,充分表达自我,分享自我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工具了解学生的个性、乐趣、爱好和特长,突破课堂的有限交流,加深对学生知识认知水平的了解。同时,着力向学生输送个性化的知识,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提高学习时效性:微型学习。由于新媒体的技术迅猛发展和网络新读写不断演变,催生了具备“微学位”认证、“学分”认证等机制和微视频、微课程、慕课等网络教学新课程。这些微型学习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双向交流。而且,微型学习内容以实用短小的课程建构模式来呈现,极大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在网络时代,教师讲授的知识不再如课时讲授那样转瞬即逝,海量存储技术和流媒体技术可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需要,选择感兴趣的学习视频资源反复学习。概言之,微型学习成为一种整合零碎时间高效利用的学习新方式。
(6)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跨时空协作学习。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传统阅读和写作转移到云端,传统大众媒体与受众之间单向的传播模式转化为双向传播,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新读写表现形式,在云端建立起跨时空的协作学习小组,针对同一学习主题相互讨论、交流合作,达到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交互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7)加强学习信息导航:检索式学习。在网络时代下,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面对这些具有海量、超链接特点的网络信息,学生往往应接不暇,只能快速地阅读、浏览,往往不容易聚焦一个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检索式学习是网络新读写阅读方式之一,通过现代信息查寻的方式来获取文献、信息和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完善知识储备的学习模式。学生在进行检索式学习时,通过确定目标,优化选择,避免陷入大量无用信息而白白浪费精力。学生应该掌握文献检索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使之真正为我所用,而不是受其控制。
(8)孵化“产学研”综合体:创新型学习。“产学研一体化”是实践教学模式的新形式,具体是指生产、学习和研究三者的结合。“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对有价值的部分进行自主研究,最终以创新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写作课为例,老师在课堂上传授一种新文体,可以对同一文体的作品进行探究,总结出它的创作规律,然后啟发学生自行创作,生产出文学产品,最终在网络上发表或出版图书。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单向输入影响转型为多向循环共生。虽然产学研结合在商业领域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代名词,但是因为资金限制,在过去几十年的写作教育行业里一直不能推广。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升级,网络文学网站、电子报刊、博客、微博等传播平台,能为写作课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技术支持。
3 岭南师范学院写作课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践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岭南师范学院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创新型写作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写作网站和慕课群建设,在建设云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全面推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1 创建写作教学网站
2002年,岭南师范学院在广东省率先创建专业写作网站——“微型小说”创作网站,后经多次“扩容”,发展为在高校写作应用网站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华文写作在线”。2012年,通过整合升级,建成“椰风新韵读说写网络学校”。目前,该网校已经发展为培养大学生网络新读写能力的重要平台,网校会员有3000多名,入网班级40个、学生社团7个。网站日均点击达1000余次,发表师生作品28000余篇。该网站还开发了“班级作业”、“作文互改”、“文章评论”等功能。写作课教师通过网站布置作业,学生通过网站提交作业,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任何一篇作品进行评论及修改。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评阅方式,形成了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阅,评阅结果向全体成员展现的写作评阅新模式。师生共同参与及评阅结果全开放的特点,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提高作文评阅标准的客观性,也有利于提高作文评阅的质量。
3.2 开设写作慕课群
慕课,简称“MOOC”,也称“MOOCs”,意思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慕课最早从加拿大起步,发展于美国,近来在全球许多国家掀起教育风暴。慕课以兴趣为导向,以十分钟左右的“微课程”为载体,以观看视频和解决学习问题为学习方式,共享在线优质视频。在慕课掀起的浪潮下,岭南师范学院积极将慕课引进写作教学中,提出了写作慕课群的建设设想,开展以慕课为形式的大规模网上写作教学。慕课群建设可以使全球学习成为一个共同体,实现自动化教学和多样性学习。目前,岭南师范学院写作学科的2门慕课——“网络时代的新读写”和“文学写作与欣赏”已获得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
3.3 云资源共建和共享
岭南师范学院以精品课程、特色专业、重点学科、专业必修课为重点,积极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在线、椰风新韵网络写作学校等一批教学网站,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置数字资源、信息服务、特色资源、在线学习、在线讲座等栏目,带动全校教师共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创建符合多元化学习特征的云资源,为培养网络时代下的创新写作人才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另外,该校写作课老师十分注重将博客技术整合到教学中。在博客教学实践中,岭南师范学院已建设成富有特色的博客群,为不同爱好的学习者提供专业化的研究性学习平台,同时为同类课程的教师提供一种教学模式和范本。
3.4 推进学科教学改革
在云平台和云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岭南师范学院结合写作课程的特点,进行综合创新,开展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信息技术和高校写作课程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新理念的提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岭南师范学院写作课老师提出“现代读写说”的语文教学理念,将生活、书本和汉字、口头表达训练结合起来,为如何提高师范生的“读写说能力”提供了一套高效的教学模式。在二十世纪初,该理念走向成熟,发展为“审美型阅读、研究式学习、创造性写作” 的教学理念。在该教学理念指导下,写作课程与网络技术融合为一,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2)学习资源的开放。通过云平台的建设,岭南师范学院写作课程对学生开放各种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校云资源平台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成为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更好地掌握写作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3)思维训练的强化。在写作教学中,使用“CM+PBL”教学法和“SSZ”教学法。“CM+PBL”教学法,即案例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案例和问题为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⑤“SSZ”教学法即依托扎客的新技术(S)、开展汉语新文体(S)的综合性(Z)读写训练。这两种教学法一改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自主研究。
(4)新学法的运用。岭南师范学院在2008年提出“创新写作训练三阶梯”,即“个人博客+电子网刊+图书出版”的教学模式。在新技术支持下,学生在云资源平台上学习,在专题学习网站发表创作作品,汇聚成编选电子网刊的资源,条件成熟时便集结出版图书。通过运用新学法,学生不再局限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而是學会在课外开展更有成效更有趣味的学习与创作,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岭南师范学院对写作课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体现了现代写作课程由“预设性课程”向“生成性课程”转变、由“知识课程”到“生命课程”转变的发展趋势。这种有益的探索,对于高校创新写作课程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当代大学生网络阅读和写作能力,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与借鉴意义。
注释
① 王余光,徐雁.中国读书大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350.
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M].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7).http://ke.baidu.com/view/eefa4556b52acfc789ebc991.html
③ 百度百科创客词条.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71405/11140298.htm?fr=aladdin.
④ 金昌波,黄晓玲.网络文学现状[N].海南日报,2014-5-28.http://history. sina.com.cn/litera/gc/2014-05-28/093991932.shtml?bsh_bid=416161371
⑤ 肖芙.网络时代的课程与教师——微文学的刘海涛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