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学习设计思考

2015-05-12院娅

科教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教育

院娅

摘 要 如何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学习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提升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岗位能力的发展。本文从教学内容、项目选取、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案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工作过程 项目学习设计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22

Considerations in Project Learning and Design Based on Work Process

YUAN Ya

(The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of Jiangsu, Nanjing, Jiangsu 210036)

Abstract Through design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how to inspir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occupation, occupation technic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ractice,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etence. In this paper,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project selection, teaching process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ur aspect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 project-based learn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工学结合,是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基于工作过程在高职课程中实施项目学习,需要以对典型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作为基础,依照职业岗位行动领域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是从真实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一般流程中提炼,然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课程设计着眼于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将理论与实践知识整合,让学生在项目活动中主动探究学习、自我构建知识。

在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学习过程中,结合高职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笔者从教学内容、项目选取、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案这几个方面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

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

教学内容要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依照实际工作过程来选取和设计,在结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同时,也需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1.1 教学内容的选取

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选取以能力的形成为基准,构建知识体系。以岗位中实际应用的知识经验和策略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为辅。

结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教学内容的选取应该参照工作过程的需求,利于行动能力的培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学习内容确定时,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联系。考虑到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及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来组织学习内容。基础理论知识应该以应用为目的,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

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看,教学内容的选取应该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不同个体所体现出的智能组合是有差异的。这就决定了不同学习者对知识类型的学习上具有不同的指向性。高职教育的对象具有形象思维较逻辑思维更强的特点。那么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偏重于涉及经验以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

基于上述考虑,在教学内容选取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学内容应当是完成任务时有用且必备的知识。高职教育秉承“职业技能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目标是培养具有某种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在高职课程中设计项目学习内容时要突出内容的应用性。

其次,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复合性。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只掌握技术知识是无法完成任务的。从未来的职业生涯考虑,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学内容中除了包括技术知识,还可以涉及到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升。引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享受探究的乐趣,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然后,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可行性。在内容设计上,结合学生的特点,兼顾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根据目前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合理地设计出适合开展活动的项目内容。项目内容的设计上,应该可以确保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探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协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最后,教学内容并不一定排斥学科知识。比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也需要相关的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可以结合具体工作任务来阐述学科知识,取代笼统罗列大块的学科知识。

1.2 教学内容的设计

高职课程所选取的内容,会涉及过程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两类知识的呈现,为了寻求两类知识的有机融合,需要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的组织方式,实施知识的重新“序化”。

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在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散在Dreamweaver网页设计与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等多门课程中,课程内容是以学科知识体系组织,理论与实践练习相对分离。教学按照教材篇、章、节的次序授课。

很显然,学科体系中,课程内容的“平行结构”编排考虑了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编排教学内容,系统性和连贯性比较强,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也便于组织教学。同时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比如过分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单纯的学习、模仿练习,而没有明确的结果预期,导致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学生经过学习后获得的理论知识,因为没有跟实际的工作任务相联系,应用实践能力无法获得提升,知识体系无法实现技能迁移。此外,从认知角度来讲,学生与生俱有的自然的心理顺序与人为建构的非自然的学科顺序并不一致。而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与典型职业活动顺序是相一致的。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学习不仅仅是传授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类似实际工作过程中学习如何工作。教学内容是从真实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因此,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下,教学内容从真实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这一典型工作任务中获取,将过程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融合、重新序化,重新构建利于学生掌握技能的教学内容。

结合教育学理论,将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这种转化是对原有教学内容的解构和重新序化,更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2 项目的选取

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来设计具体的项目。尽量选取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的项目任务。所选项目一般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要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项目开始做网站主题选择的阶段,教师会充分考虑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教师参与讨论交流,而后再确定主题。由学生自己意愿为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项目要有清晰的目标。在选定项目阶段,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的同时,给出了明晰的项目成果要求。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即使没有项目学习经验也能够理解项目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3)强调理论结合实践,尽量契合岗位能力需要。项目实施中,学生能够以完成工作过程的形式完成项目活动,在熟悉实际工作的流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对于注重实践应用的课程,尽量选取与实际工作、社会实践联系密切的项目。一方面理论知识得到应用,另一方面是可以熟悉岗位需求。

(4)务必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学生差异。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项目设计所涉及到的知识以够用适度为主,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相互协作,尽量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努力完成项目。

3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学习展开实践的基础。教学过程按照选择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的流程展开,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体现在其中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要保持与实际工作过程步骤的一致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小组协作是项目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3.1 教学过程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的教学践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创造能够启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情境,让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讨论并解决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设计合理的项目及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行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由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实践、体验和总结反思中构建知识。

(2)协作式学习。项目学习法注重学生将知识转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项目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复合性,更适合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项目内容。协作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教师与学生的协作。在协作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增强。

(3)过程的完整性。学生参与信息分析、计划制定、方案实施、项目提交和成果的评价的整个过程。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状态和程序,学生会对工作流程有整体、全面的认识。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会到学有所用。

3.2 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教师是项目活动的咨询者、支持者和组织者。教学活动的过程包括:选择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動评价六个阶段,如图1 教学活动设计图所示。

4 评价方案的设计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高职课程中,教学评价也应当突破单一的终结性考试的方式,并不仅仅以知识的获取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对于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学习,在关注最终的项目成果的同时,也必须重点着眼于整个学习过程。所以,评价方案的设计要考虑到整个学习活动的动态过程,采用多元化的方式。

4.1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

考虑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想,整体评价更注重学习过程本身。所以在评价形式上,也体现为形成性评价为主,与总结评价相结合。

(1)形成性评价。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学习,其活动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对于该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也很难用单一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来确定。必须考虑到评价内容的动态性,结合不同的评价主体,采用不同评价的手段,从而努力使评价能够更贴合客观实际。

(2)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对于职业技能的掌握,主要是以最初教师明确提出的项目要求作为评定量规,来评价小组提交的作品。通过评价量规来确定学生的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可以比较直观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学习评价中,评价的内容不仅有职业技能还有职业综合素质,而教师也不再是学习效果评价的唯一主体。

在项目成果交流阶段,各组要派出代表展示项目成果,其他同学和教师根据作品评价表对项目成果做出评价,评价的主体应当要考虑到其他小组、教师和该小组自身。

项目活动的本身是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的,项目成果是否能够达到工作岗位的需求标准,也是值得关注的。因此,在总结性评价阶段,还可以引入企业人员作为评价主体之一。企业人员评价的加入,使评价可以体现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与当前企业要求的职业技术能力之间的差距。无论对于学生自我职业技能的提升,还是教师的教学再设计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学生参与互评和自评。职业综合素质是项目活动进行过程中考查的重点。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需要多维的全面评价。这个过程,如果仅仅依赖于教师的唯一评价,显然是不够客观和全面的。对于该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现和发展情况,小组其他成员和学生自身也应该积极参与,做出相应的评价。

(2)企业人员参与评价。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学习中,其对应的项目成果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构成,是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的集中体现。进行成果评价时,应突破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实行校内评价、企业评价的有机结合。企业人员参与评价过程,基于当下工作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能力的鉴定与评价。与此同时,企业人员也可以就学生作品情况,对专业教学提出反馈建议,将行业企业标准导入,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分组协作共同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任务,在实践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岗位能力的发展。总而言之:

(1)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高职教学内容定位的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出发选取的教学内容,重新序化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可以帮助学生间接地积累岗位经验,利于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

(2)项目的合理设计与选取,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项目活动过程中,小组的协作也在自始至终地进行,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得到提升,而且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中心。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学生知道学有所用,学习目的明确,积极主动探究,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

(4)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学习的学习评价应当是动态多元的,其学习活动的成果包括知识的积累,职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都会更加丰富多元。

参考文献

[1]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闫寒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 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6] 赵鑫.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師范大学,2009.

[7] 邓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10.

[8] 陈旭辉,张荣胜.项目教学的开发原则和教学流程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9] 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10] 夏惠贤.多元智能理论与项目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02(9):21.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高职教育
基于工作过程MOOC的激励性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