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打响对俄宣传反击战

2015-05-11李颖浩

看世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俄语乌克兰欧洲

李颖浩

20多年前,苏联在与西方的“电波战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苏联的年轻人一边收听着德国之声、自由欧洲电台,一边涌上街头要求终结腐败、走向民主自由。

但如今,事情正在起变化。自从乌克兰危机以来,在俄罗斯与欧盟的宣传战中,前者居然占据了上风。欧盟的领导人最近亲自承认了这点。今年3月,俄罗斯用了一周时间庆祝克里米亚回归一周年,紧接着欧盟就在布鲁塞尔策划一场“宣传反击战”,以抵挡从俄罗斯传达出来的“虚假信息”。

事实上,在今年年初,就有欧盟国家对俄罗斯猛烈的宣传攻势感到担忧,并展露出了戒备姿态。这些国家主要是有大量的俄罗斯裔人生活的欧洲国家,比如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外长埃德加斯·林克维奇斯的顾问维克托斯·马卡罗夫斯在今年1月时曾表示,这些受到俄政府支持、面向欧洲家庭播出的电视频道,实际上就是“戈培尔式宣传”,它们在“全天候撒谎”。俄方目的是败坏欧盟的名声,并在欧洲讲俄语的群体中激起紧张情绪。因此提议欧盟设立自己的俄语电视台进行反击。

一年前,当俄罗斯打算吞并克里米亚时,其国内电视广播将当时刚推翻乌克兰政权的抗议者描述为新纳粹暴民,称其像炮兵突击一样威胁着和平。一个月后,俄支持的叛军占领了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夺得电视中心的控制权,并将乌克兰语节目换成之前被禁播的俄语节目。

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 今日俄罗斯”访谈节目

克里姆林宫的宣传机器成为俄在乌发动的“混合战争”的关键部分,帮助普京提高了其国内支持率。但该宣传机器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通过各种语言,将包装精美的、混杂着俄罗斯立场的新闻、娱乐节目逐渐“渗透”进东欧国家乃至整个欧洲。

“今日俄罗斯”是这支宣传队伍中的旗舰。这个开播于2006年的电视台如今在西方国家中的收视率节节攀升:在美国华盛顿,观看“今日俄罗斯”的观众是德国公立国际频道“德国之声”受众的13倍;在英国,也有约225万到250万人收看这个频道。2013年6月,它还成为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首个拥有10亿人次点击量的电视频道。在乌克兰危机后,“今日俄罗斯”派驻了大量的俄语、英语记者前往该地,发出许多最新的现场画面报道,使得欧洲媒体也不得不常常使用其提供的第一手资料,从而间接影响了欧洲舆论对乌克兰危机的认识和评判。

乘着“今日俄罗斯”的东风,俄罗斯又试图增添新火力。2013年底,俄政府斥巨资将俄新社、“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两大媒体重组为“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去年11月,俄罗斯又组建了一家新的国营媒体——卫星新闻通讯社。

这一轮猛烈的宣传攻势让早已削弱俄语宣传的欧洲国家“猝不及防”,欧洲舆论也在乌克兰危机以及俄美冲突问题上对莫斯科表现出了更多的同情。法国电视二台不久前组织了一次辩论,亲历乌克兰危机的法国人拉法埃尔·克鲁格斯曼现身节目现场,并谴责乌克兰危机的“责任方”——莫斯科。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节目最终呈现出了“挺俄反美”的格局。

2014年11月,俄罗斯又组建了一家新的国营媒体—— 卫星新闻通讯社

终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丹麦等国在稍早前的呼吁得到了欧盟的响应。3月底,欧盟各国政府首脑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要求欧盟外交政策掌舵人费什丽卡·莫盖里尼,在今年6月前制定计划以对俄的“造谣运动”作出反击。该计划包括筹建俄语电视台和电台,对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裔民众和俄罗斯民众进行定向传播等内容。

在该计划出台前,欧盟还将启动一个名为“谣言终结者”的专门工作小组,其主要职责为监控俄媒体,鉴别俄媒体报道中显而易见的谬误,并纠正。去年,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曾短暂地封杀俄语广播机构;在英国,“今日俄罗斯”曾与英媒体监管机构通讯管理局发生冲突。一些国家还希望欧盟能扩大签证黑名单以禁止更多的俄传媒大亨和新闻工作者入境。

莫盖里尼的团队日前回避了各国要求马上采取行动的雄心勃勃的呼吁,因为这需要雄厚资金的支持。这在经济“愁云惨淡”的欧洲显得不合时宜。取而代之地,欧盟提出另外一些想法,虽然动作不大,但更切合实际:要求各国媒体监管机构进行对话,建立一个可信任记者网络,并支持那些在处于信息战危险的国家中发表“好的新闻作品”的制作人及媒体。与此同时,欧盟也将设法更好地传播信息。欧盟官员承认,在解释诸如“自由贸易协定”等词语方面,欧盟远不如俄罗斯做得好。

欧盟无权干预公共广播领域,但个体国家有权这么做。某些欧盟国家已经开始通过进入公共广播领域对俄宣传作出反击:德国增加了公营广播机构“德国之声”的经费;美国则对公共广播投入更多,并且鼓励欧洲国家也加大投入;英国的形势比较严峻——英国广播公司于2011年结束了在乌克兰的广播,因此英国面临了较大的压力。

还有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推进某些新计划:爱沙尼亚将在9月开设一个综合频道,该频道专门针对第一语言为俄语的人民——这些人占爱沙尼亚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另外一些国家有着更宏大的蓝图:拉脱维亚作为欧盟中俄裔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国家,计划开设由公共资金资助的泛波罗的海频道;而另一些国家则尝试渗透进俄严格控制的媒体市场;荷兰政府则资助了欧洲民主基金会,而该基金会将会从多方面考量各种提案。

面对财力雄厚的俄罗斯媒体,资金短缺而又四分五裂的欧洲恐怕将陷入长期抗战。似乎没有多少人会否认欧盟这场“宣传反击战”的艰巨性,一位美国官员将这场较量比喻为用茶匙在暴风雪中铲雪。

英国《经济学人》认为,宣传战对欧洲来说是一个棘手领域,欧盟想激励各国集体应对俄的军事冒险主义本身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去应对宣传战这一含糊不清的领域。俄宣传战对欧洲各国的影响和挑战也不尽相同,各国很难达成一个统一的反击方案。“对俄罗斯宣传风暴的反击需要创新思维和资金支持,这正是欧洲所缺少的。”

而在实现某些反击方案的过程中,有些国家可能会采取一些愚笨的应对方法,尤其是乌克兰,其“弄巧成拙”的风险最大。一方面,乌政府官员对俄罗斯记者进行骚扰并将他们驱逐出境;另一方面,其国内蒙蔽混淆的新闻环境又让国际记者感到沮丧。乌政府最终敲定开设“明日乌克兰”电视台,以应对“今日俄罗斯”的攻势,但其前景不甚明朗。

2015年3 月底,欧盟各国政府首脑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要求欧盟外交政策掌舵人费什丽卡·莫盖里尼,在今年6 月前制定计划以对俄的“ 造谣运动”作出反击。图为费什丽卡·莫盖里尼

虽然如此,《经济学人》仍认为欧盟的对俄信息战具有必要性及可操作性,而欧盟初步达成共识,开始采取行动则是一种进步。文章认为,虽然困难重重,但诸如言论自由、对真相的承诺等欧洲价值观仍具有极强的影响力,“这一点乌克兰人深有体会”。

《经济学人》强调,欧洲应该对俄罗斯的宣传进行反击,而不是进行逆向宣传。“欧洲不应该采用普京的方式进行宣传。欧洲最大的希望就是大力宣传欧洲价值观。无论任何地方,只要试图对抗俄散布的虚假息,指出俄罗斯宣传中的谬误所在即可。”

英国肯特大学“战争、宣传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戴维·韦尔奇则认为,告知俄罗斯国内民众普京的倾颓之势才是釜底抽薪之策,“欧盟应该抓住任何机会宣传普京权力的每一个裂缝,包括从西方制裁、油价下跌入手,这将使俄民众不可避免地增加对该政权的质疑。”

然而,欧盟的“宣传反击战”的执行者们似乎并不一定看好如今的“战情”。BBC世界服务(BBC World Service)的前董事彼得·霍罗克斯抱怨道,虽然俄罗斯经济正在经历寒冬,但其对外宣的投入丝毫没有削减,与俄罗斯的这些媒体相比,BBC在财政上完全处于下风。这也是让美国前外交官,现在在爱沙尼亚一个国防研究中心工作的马修·布利扎坚持不看好欧盟“宣传战”的原因。“没有持续的预算投入和努力,是不可能产出高质量的节目的。而没有人会想看一个几乎都是宣传的电视台。”

面对欧洲来势汹汹的反击行动,俄外交部副部长梅什科夫称,欧洲多国的这一举动与其所倡导的言论自由理念相悖。他表示,俄罗斯始终积极遵循言论自由的原则,但欧洲却正反其道而行之。

“今日俄罗斯”的记者尼尔·克拉克则用英文撰文讽刺道,正当欧盟接近2400万人失业、希腊债务危机尚未得到解决、在距离意大利仅100多英里的突尼斯正遭受伊斯兰国袭击的时候,欧盟的精英们优先讨论的居然是如何反击俄罗斯正在进行的“造谣运动”。这体现了欧盟因为心虚而感到不安。他指出,实际上,“今日俄罗斯”的预算低于BBC世界服务,但事实证明前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欢迎,而后者在海外的吸引力在下降。

尼尔·克拉克的文章一一反驳了欧盟关于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的“不实说辞”,并表示,欧盟最终决定花多少钱用来打击“俄罗斯的宣传”并不重要,“只要他们推出的‘剧本’是如此明显的不真实,那么他们将无法说服任何人。”

猜你喜欢

俄语乌克兰欧洲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里加市长因讲俄语屡被罚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新摩登时代
省着点花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