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桂飘香气自芳

2015-05-11贾宁

艺术评鉴 2015年8期
关键词:梨树县声腔丹丹

贾宁

松辽平原腹地,有着“松辽明珠”之称的梨树县,早在两百多年前,在这片黑土地上就孕育出了二人转艺术,从此,一批批艺术家从这里开启了艺术与梦想的征程。赵丹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位响誉关东大地的吉剧及二人转青年表演艺术家,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舞台上已经整整耕耘了二十年。她用自己独特的声腔艺术和表演技法,征服了一批又一批观众,不仅获得了“二人转四大名旦”之首的美誉,也摘取了“牡丹奖”的桂冠,更是将吉剧和二人转的旦角艺术,在新的时期,推向了又一个新的高度。近日,记者采访到了这位青年艺术家。记者在赵丹丹的办公桌上,发现了曲艺“牡丹奖”的奖杯。问及才知道,这个奖杯是吉林省梨树县二人转在曲艺界获得的最高奖项,就是这个奖项的取得,使得赵丹丹声名远播,红遍全国!通过这次访问,记者也深入了解到了赵丹丹对二人转与吉剧艺术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新理念。

唱腔“俏、美、脆、甜、润” 传统与未来兼收并蓄

赵丹丹,天生一把水灵灵的嗓音,这也是戏曲演员要具备的天然素质。正因为拥有了如此得天独厚的嗓音,从1995年入行至今,赵丹丹用汗水和拼搏,为自己织就了一幅大美的艺术锦缎,也为新时期吉剧和二人转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推动了这两种艺术门类的发展。长期以来,对两种艺术门类都做出卓越贡献的演员不多,赵丹丹的成功,恰恰印证了“艺多不压身”的古老戏曲谚语!

赵丹丹之所以在唱腔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这与她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为了练习嘴皮子功夫,她不仅每天晨起后对着镜子念诵绕口令,而且要求镜面上不留一点哈气和水印;为了练气息,她把餐巾纸平铺在墙上,用气息托着纸不掉下来,一练就是一个小时,有时候甚至练得头昏脑涨;为了练习吐字归韵的基本功,她把唱段中的每一个字都标上拼音,以求做到字正腔圆;为了练身段,每次跑圆场,她都双手端着盛满水的碗,无论脚步多快,水都不洒不晃……正是这种苦练,才让赵丹丹有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无论她的演出多忙,社会活动有多频繁,仍坚持练习基本功,从不懈怠。用赵丹丹自己的话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习,同行知道;三天不练习,观众知道!”

自入行以来,赵丹丹一直努力研究二人转和吉剧旦角的声腔艺术。虽然二人转是曲艺门类,但其演唱对韵味和音色的要求,一点不比戏曲少。尤其是二人转,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赵丹丹在吐字清晰的同时,也非常注意二人转的韵味儿,把二人转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快唱如爆豆,慢唱如滴油,不快不慢如水流”的曼妙感觉。而且她特别注意科学的发声,充分调动咽音共鸣,使声音听起来圆润清亮,并且能够“打远儿”。尤其是在送戏下乡的时候,有些乡村舞台没有音响,但她仍能运用底功将唱词清晰地送到最后一排观众的耳中。

对于旦角的声腔,赵丹丹说,声腔也好,表演也好,其实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对于不同的人物,赵丹丹在声腔上也有着不同的处理。比如她的代表作,拉场戏《杨排风》,赵丹丹的声音就偏活泼、高吭又不失大家风范。因为她在杨府是烧火的丫鬟,但到了战场上,她又是奋勇杀敌的先锋;在处理让她获得牡丹大奖的作品《香妃梦》时,她的声音又多了几分清新华丽和雍容贵气。

赵丹丹的唱腔不温不火,不急不燥;舞台表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火爆中蕴淡雅,平和中藏热情,不给人以做作之感。通过一个个人物的塑造,成就了赵丹丹如今的艺术特色:“俏、美、脆、甜、润”,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五个字,但却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用一出出优秀的剧目,磨出来的真功夫。

对于表演,赵丹丹提到了自己的六字真言:“入情、入心、入理”。赵丹丹说,二人转讲究随时跳进跳出,一个人有时要同时扮演若干个艺术形象,所以在塑造人物上,要入情,有了情,人物才丰满;还要入心,有了心,人物才感人;更要入理,有了理,人物才真实。这六个字,一直贯穿在赵丹丹的舞台实践当中。这些艺术特点,在她的代表作《杨排风》《香妃梦》《上官婉儿告御状》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赵丹丹身上更有一种使命感。赵丹丹告诉记者,梨树县现在还保存着清代的二人转《小两口串门》的唱词,赵丹丹说,像这样的唱词,它不仅承载了二人转两百多年的发展史,更是二人转艺术的根与魂。所以,赵丹丹在二人转的发展与传承上,也是殚精竭虑。赵丹丹说:“我们知道一些小剧场的二人转,让人不忍看下去,因此说,去掉庸俗、下流的表演,是二人转有个健康环境的必要前提。有的演员说口太粗,说口太滥,二人转的美被弄丢了,这一点应该引起全社会的注意。”对于二人转传承者和推广者的身份,赵丹丹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梨树县的传统二人转艺术走向京城,甚至走向海外。而且,对于“中国二人转”之乡这个称号,赵丹丹也不希望这只是一个品牌,她还希望梨树要办“中国二人转艺术节”,让世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二人转,什么是真正的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艺术瑰宝。

二人转吉剧“双门抱” 继承与创新并重

作为一个在二人转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青年艺术家,赵丹丹在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息。京剧、评剧、豫剧,赵丹丹都能信手拈来,这些兄弟艺术门类的营养,也让赵丹丹化到了自己的表演体系当中。

作为脱胎于二人转的全新剧种——吉剧,也是赵丹丹的心头所爱。和二人转不同,吉剧作为戏曲剧种,对于演员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二人转讲究“说、唱、扮、舞、绝”,但戏曲则讲究“唱、念、坐、打”,而吉剧则是融合了二人转的五功,与戏曲的四法,对于演员的要求非常严苛。而且戏曲演员的程式化,也是对赵丹丹的全新挑战。

为了更好的演出吉剧,赵丹丹向京剧名家学习戏曲的表演技巧,包括眼神、手势、水袖功等等。吉剧作为吉林自己的地方戏曲,赵丹丹可借鉴的东西不多,自2013年起,梨树县被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厅授予“吉剧创作演出基地”后,赵丹丹就在吉剧的艺术领域积极探索。

因为吉剧的剧目不多,为了丰富这个新兴剧种的剧目,2014年,赵丹丹率吉林省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的同仁们,编排了大型满族神话吉剧《狼妻》,一经公演,就在吉林省内取得了广泛好评。该剧充满了满族风情和东北地域文化特色,而赵丹丹在其中扮演“狼妻”小芳。在这部剧中,赵丹丹将花旦、闺门旦、青衣这三种戏曲行当进行了融合,从“嫁女”到“恨别”,赵丹丹将一个“狼神为报恩下嫁凡人”的故事,演绎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在唱腔安排上,赵丹丹将吉剧的“柳调”、“嗨调”进行了巧妙的搭配,使人听了耳目一新。

赵丹丹说,《狼妻》这个满族的传统故事,和汉族的“白蛇报恩”的民间传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处理“狼族公主小芳”这一形象上,赵丹丹也在京剧《白蛇传》中吸取了表演精华。这也使赵丹丹在吉剧探索上,有了更宽的眼界和更多的想法。

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赵丹丹接到吉林省文化厅的通知:2015年7月,她主演的大型满族神话吉剧《狼妻》将进京汇报演出。届时,北京的戏迷们就能欣赏到赵丹丹风格的表演,相信吉剧这支艺苑新蕊,在赵丹丹等一批青年表演艺术家的努力下,终能绽放出丹桂般的气质,为梨园的繁华贡献自己的一脉清香!

猜你喜欢

梨树县声腔丹丹
相距多少米
高中数学之美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林丹丹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铭记历史 爱我中华
我愿自己长大后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