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语学:从方法向方法论的转变

2015-05-11叶其松

中国科技术语 2015年2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方法论方法

摘 要:对terminology一词学术意义中的方法义进行求证,论述传统术语重规定轻描写方法观及其不足,并指出在当今语言研究“多范式”特性的总体趋势影响下,术语学尝试建立自己的方法体系。从术语的思维属性、语言属性、知识属性和文化属性出发,尝试建立“四位一体”的术语方法模型。

关键词:术语学,方法,方法论,多范式性,四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H083;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2-0010-05

Terminology: Turn from Method to Methodology

YE Qisong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take “terminology” as a method, rather than object and theory of the terminology science, and discuss the prescriptive terminology and its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rminology. Based on the overall tendency of the multiparadigm in linguistics, we attempted to build up a “four in one” methodological model, which consists of thinking, linguistic, intellective and cultural properties.

Keywords: terminology, method, methodology, multiparadigm, “four in one” methodological model

收稿日期:2013-05-27 修回日期:2014-11-2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俄语语言学创新研究”(TD2012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叶其松(1980—),博士,副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术语学。通信方式:yeqisong@163.com。

引 言

近三届“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讨论的议题呈现一些新趋势,语文性的议题数量虽稳中有增但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而从理、工角度进行跨学科应用研究呈增长之势(如术语库、计算术语学、术语知识工程、大数据研究等)。而且,最近几年,笔者所在的单位和俄罗斯科学院维诺格拉多夫俄语研究所共同举办了两届“术语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中的议题包括“术语的哲学问题”“术语棱镜下科学世界图景的民族特点”“术语与科学理论的关系”“术语在科学知识形式化表征中的作用”等。这些议题无论就内容而言,还是就所涉及的学科跨度而言,都非常之大,这说明术语学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但是,透过这些研究课题,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能否说明,当代术语学正发展成为一门方法论?这是本文尝试解答的问题。

一 terminology方法意义求解

一个学科能否成立,科学学对此开列一系列的条件,包括:独立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理论和概念体系、研究方法等。术语学也不例外,这从terminology这个词的学术意义本身就能得到一些证明。在现代英语中,terminology是个多义词;即便放在术语学中,该词的意义也不止一个。加拿大术语学家隆多在《术语学概念》一书中给terminology下了以下3种定义:1)某一领域(如生物化学)或某一学科(如语言学)的全部术语,我们称之为生物化学术语,语言学术语;2)术语学家或术语编辑家所致力研究的术语的收集和分类、新词创造、术语标准化和术语传播的方法;3)一种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但本质上是跨学科的,受语言学、逻辑学、本体论、分类学和情报学的规律制约[1]。在《术语学术语词典》中,terminology分作3个词条解释,释义的内容与上文大同小异:1)对术语、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2)用于收集、描写和表征术语的一套做法和方法;3)某领域的词汇[2]。

可见,在术语学中,terminology是一种理论和学说,是研究的对象物,也是一种方法。

二 “规定”法重于“描写”法

规定和描写是语言研究和分析的两种基本方法,前者试图为怎样运用语言制订规则,后者侧重对语言事实本身的观察和描写。将上述两种方法运用到术语研究之中,于是产生“规定术语学”和“描写术语学”这样的说法。但在术语学之中,以上二法用得极不均衡,规定法占绝对统治地位,描写法被边缘化。造成两种方法失衡的原因大致包括:

(1)术语的特性。一直以来,人们相信表达和传递科学思想需要一种特殊化的语言,它应该比自然语言更为简便,更为精确。因此,自笛卡尔开始,建立一种理想的“科学语言”成为哲学家、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为此而进行的各种尝试和努力从16世纪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由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等发展到巅峰。由于该学派的重要代表来自奥地利,这为发端于奥地利的现代术语学奠定了哲学基础。维斯特等经典术语学家认为,术语是科学语言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化”的语言,因此术语学应当建立不同于通用语言的规则。维斯特称其为“应该—规则”(SOLL规则),即要对概念和名称进行人为的协调。

(2)语言研究的总体趋势。术语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规定法在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中处于上风,术语研究也受到这一总体趋势的影响。正如维斯特所著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的《新版导言》中所说的那样:“就目前存在的资料来看,一个更能说明维斯特心中主要愿望的话可能应该是:科技交流中的标准化或为这个目标写出一本《通用语言学教程》。这本著作的地位,就像索绪尔为通用语言学写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一样,本书就像是这本著作的法文语言学在术语学中的德语摹本,不过它要探讨的是科技交流中的语言问题。” [3]endprint

(3)术语学创建者的修养和见识。奥地利的维斯特以及俄罗斯学派的创建者洛特、德列津等皆出身自工程师,因此他们接触更多的是技术术语。技术领域的术语更多地称谓人造客体,人为性和可操作性较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术语更强,因此更适合标准化。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学术流派林立,各家各派使用的术语不尽相同;有时面对同一术语名称,对其背后含义的理解相去甚远。此外,还有不少新兴学科的术语体系尚未成形,术语的意义和用法尚不确定。面对上述这些情况,术语的绝对单义性是很难实现的,不宜勉强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更合理的办法是理清名称所指称的诸般概念,并分别记录、描写和分析[4]。

(4)国际术语组织的推广。在维斯特等人的努力下,规定性术语工作方法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简称ISO)等以国际标准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1967到1969年3年间,国际标准化组织中主管术语工作的第37技术委员会制定了词汇、工作方法、命名原则、分类词表的设计共4类6个标准,其中包括《术语工作词汇(ISO/R 1087)》(1969年)、《分类词表准备指南(ISO/R 919)》(1969年)、《命名原则(ISO/R 704)》(1968年)、《概念和术语的国际统一(ISO/R 860)》(1968年)、《多语分类词表的设计(ISO/R 1149)》(1969年)、《语言、国家和首脑代码(ISO/R 639)》(1967年)。这些标准文件后来屡次修订、增补,名称和数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标准化的思想和精髓得以保存。“规定性”的术语工作方法还用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简称IEC)、国际通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ITU)等其他权威的国际标准化机构之中。

重规定轻描写的结果是术语研究和分析的方法过于单一和趋同,未能在此二分法基础上建立起系统方法论。

三 范式转变与传统方法的局限

按照库恩的范式理论,有一种观点认为:17世纪以来,人类科学先后经历了四次革命,而最后的一次革命使科学由非经典进入后经典时期。后经典时期科学的特点之一是“多范式性”,也就是说,科学中不是由一种范式主导,而是并存若干范式。拿语言学研究来说,结构主义范式走向衰落,认知、功能等新范式几乎齐头并进。

在科学发展以上总体规律的影响下,术语学也出现范式的转变。以维斯特等为代表的经典或传统术语学的理论缺陷和不足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西班牙女学者卡布雷(Cabre)对传统术语学的如下批评可以算是一针见血:“传统术语学理论让人最不满意的地方不在于缺乏内在一致性(该范式内部是十分一致的),而在于其过于简单,以致不能解释专业交流中的复杂现象。”[5]比利时女学者泰默尔曼(Rita Temmerman)指出:“传统(术语学——作者)流派相信改进专业语言交流需要标准化。传统术语学的基础是几条的假设,它们被看成是无可置疑的,即:概念是清晰的且在充要条件基础上可被定义;术语的一致性对于准确、有效和充分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语言中的比喻和意义变化是语言学问题,与术语学无关,因为术语学是称名性的和规定性的。与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一样,因为传统术语学方法和原则之后的理论架构具有很强的客观主义。但如果把对客观世界的信念换一下,即认为理解世界和交流所用的词建立在人的经验基础上,且这种理解是按照原型建构并体现在框架之中,那么传统术语学流派的基本原则就需要被重新评价。”[6] 影浦峡(Kyo Kageura)分析传统术语学的三条基本原则(以概念为先,进行词汇研究,共时方法)的局限性后指出:“术语研究的范围已经扩展,从语音到形态一直到概念。除公式研究外,也出现历时的研究,以一套更为先进和灵活的概念理论正用于术语研究之中。”[7]

基于上述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术语学家不断寻求术语研究中新的维度和方法。萨格(Juan C.Sager)指出:“既然基于语义的术语研究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即所指对象、所指物的名称、将所指对象和名称对应起来的用法。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确定术语理论的三个维度:一是认知维度,将语言形式与概念内容,即现实世界中的对象联系起来,二是语言维度,调查术语陈述的现存和可能形式,三是交际维度,侧重术语的使用并为术语编纂和处理等活动提供依据。”[8]泰默尔曼等认为,过去十年,术语学和术语编纂实践经受计算机术语管理、语言学和知识本体三次转变,具体地说:“一是电子革命影响术语管理和术语编纂者的工作方法。二是所谓的传统术语学原则受到严重质疑,术语学从认知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研究中受益,这形成一些原则和方法,它们能按照每个专门术语项目中的用户需要进行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处理。第三个转变与本体工程专家和术语学家并行的工作方法和共同的兴趣相关。”[9]

尽管各家所提研究方法的角度和名称不尽相同,但都呈现出多视角、多维度的特点,从单一走向多样,术语学已经从一种方法转向方法论。

四 “四位一体”的术语方法模型

狭义的方法论通常指该学科上采用的研究方式、方法的综合。建构学科方法论虽然有一些原则可循,但具体学科的方法论往往因时地、学者、学理而异。如前文所说,术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跟逻辑学、语言学、系统科学、符号学、信息学等一系列科学相关联,因此来源成为划分术语学的方法体系的重要依据,据此可划分出三类方法:一是术语学源出学科的方法,如语言学的方法;二是术语学从基础与亲缘学科借用的方法,诸如从哲学、符号学以及信息科学、科学学等学科引入的方法;三是术语学自己的研究方法[10]。但万法不离其宗,这里的“宗”是学科的研究对象。术语学的方法论应当围绕术语来建构。

应当承认,术语是集多方面特性于一身的复杂研究对象,正因为如此,至今仍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定义来描述和界定它。通常来说,术语的特性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术语是思维单位,因为它是某个特定概念的外壳;其次,术语是语言单位,用语言中词或短语加以表征;再次,术语是知识单位,它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11],是“凝集一个学科系统知识的关键词”[12]。除此之外,术语(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术语)还具有文化属性,因为它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术语上述四方面的特性可表示如图1所示。endprint

图1 术语四方面的特性

在该图中,思维属性居中,因为术语产生于科学思维过程之中且是它的结果,称谓概念是术语的基本属性。它与语言属性、知识属性和文化属性用实线相连,说明后三者受前者影响,与其直接相关且构成一个整体;而语言属性、知识属性和文化属性三者之间用虚线连接,表明三者各有侧重,但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从上述某个属性出发研究术语,就会产生相应的方法。传统术语学的方法是基于术语思维属性建立的,它与逻辑学、认识论的关系十分密切,注重对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如何在客体基础上形成概念,概念如何界定、描写、表征等。此外,对术语思维属性的研究还可以从辩证逻辑的角度加以研究,研究概念在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科学思维中的特性,科学范式转变和科学革命中概念演变,概念对科学发展的预测功能等。

研究术语的语言属性可以运用现代语言学的众多方法,要关注两个“三角”:一个是音、形和义的三角,另一个是语法、语义和语用的三角。此外,还可以运用社会语言学等方法研究术语(包括术语对社会分工和角色的定位功能、新术语研究、术语词和非术语词的相互渗透和补充、外来术语与本族术语的关系、标准语术语和少数民族术语的关系、术语政策与术语规划等)。对术语语言属性的研究可以仅限于一门语言,也可面向不同语言、同一语言的不同存在形式之间,后一种情况则需要对比语言学的方法。

术语的知识属性研究其在系统化知识的形成、建构、储存、发掘与提取、表征、交换和传播等过程中的作用,所用的方法既包括传统的叙词表、数据库等方法,也包括知识库、知识本体等方法。

词语是语言中对社会文化反应最为敏感的一部分,而作为词汇组成部分的术语也同样是文化的承载者。各个民族语言中都有一小部分术语,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集中体现相应领域的思想范畴、认识成果、意义体现和价值观念,像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气”“阴阳”等,古代政治伦理生活中的“忠”“孝”“仁” “义”[13]。对于这部分词语,不同的学者分别称之为“文化符号”“文化观念”“大观念”“词汇常量”“社会术语”等。而且,围绕这些词语,近年来在哲学、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领域形成了一种“关键词”研究方法,其实质是从这些词语切入,探寻其背后复杂观念所代表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等。在世界各国中,中国是在文化、科学、语言等方面自古以来绵延不断的极少数国家之一,而体现古代思想体系精髓的上述词语对现代科学体系的所有领域都有影响,因此关键词方法不失为研究中国各学科、领域基本概念的一个重要方法。

如上文所述,术语的特性并不是彼此割裂的,研究术语的方法也同样交织在一起。研究术语命名的称名方法看似只与其语言属性相关,但实际上也与其思维属性、文化属性和知识属性有关。术语的认知研究法更是与术语上述所有属性皆有关联,术语认知的复杂性决定该方法的综合性。

五 结 语

系统方法论是一个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规定为主的传统术语观已饱受质疑,术语学正在经历从方法向方法论的转变,至今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本文基于术语的思维属性、语言属性、知识属性和文化属性,尝试建立“四位一体”的术语研究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 隆多. 术语学概论[M]. 刘钢,刘健,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9.

[2] Bessé B. de,NkwentiAzeh B,Sager J C. Glossary of Terms Used in Terminology[J]. Terminology, 1997 (4):151-154.

[3] 欧根·维斯特. 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M]. 邱碧华,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1.

[4] 全如瑊.术语的理论与实践[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1(1):9-10.

[5] Cabre Castellví M T. Elements for a Theory of Terminology: toward an alternative paradigm[J]. Terminology, 2000(6:1): 38.

[6] Temmermen R. Towards New Ways of Terminology Description: the Sociocognitive Approach[M].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1-2.

[7] Kageura K.The Dynamics of Terminology A Descriptive Theory of Term Formation and Terminological Growth[M].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2: 21.

[8] Sager J C. A Practical Course in Terminology Process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0: 13.

[9] Temmerman R,Kerremans K. Termontography: Ontology Building and the Sociocognitive Approach to Terminology Description[EB/OL].www.hf.uib.no/forskerskole/temmerman_art_prague03.pdf: 1.

[10] 郑述谱. 术语学的研究方法[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4(2): 5-7.

[11] 冯志伟. 现代术语学引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1.

[12] 郑述谱. 术语的定义[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1): 14.

[13] 戴昭铭. 文化语言学导论[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方法论方法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