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会学·善用
2015-05-11杨瑞兰
杨瑞兰
一、乐学——开启数学知识的钥匙
众多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些学生学不好数学,并不是因为他不聪明或是不会学,而是他根本就不爱学。若把数学知识比作一座宫殿,那么“乐学”就是开启这座宫殿的钥匙。因此,我认为学生要学好数学,首先就要想办法让他们拥有这把“乐学”钥匙。只有学生“乐学”了,才能激起其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其自强不息,努力学习。
要使学生乐学,就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上注重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相互启发与补充,分享彼此思考的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形成教学相长、和谐民主的课堂。在课外,教师则要多与学生接触,做学生的朋友。特别注意要与学困生多亲近、多交流,让学困生消除学习的恐惧感,愿意与教师交流,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其次,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知识与规律的魅力。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再次,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要尽量使数学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就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就可以通过让学生找出身边的三角形物体,观察周围的三角形物体,动手剪出自己喜欢的三角形等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趣味游戏、巧设悬念、设计竞赛练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数学。
二、会学——掌握数学知识的捷径
当学生开启数学宫殿的大门时,面对众多迎面而来的数学知识,若是不知该如何去迎接它们,不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掌握它们,也是无法学好数学的。作为教师,在让学生“乐学”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会学”,“会学”才是通往掌握数学知识的捷径。
要让学生“会学”,首先就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一方面,在学生刚入学时,教师就应该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听课、复习与完成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参与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教师应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层层推进地让学生明白:自己还要做些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明确学习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就如在解计算题时,教师要自觉认真审题,按步分析,认真验算。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老师是从何想起的,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领悟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上进行学法的交流,解一道题、学一段内容后,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自觉取长补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我认为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四会”。即:会看、会听、会想、会说。1.会看。主要是指要学会看书、看材料。从学生一入学,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看书的习惯,在低年级,每次讲完课都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看书。到了中高年级,则逐步培养课前预习、课中自学的能力。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就不讲或适当点拨。同时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看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并作出判断。从而掌握“会看”的学习方法。2.会听。主要是指会听课。会听课不仅是要认真听教师讲,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课堂中不仅要师生互动,还要生生互动。若无法倾听同学的发言,如何能积极投入学习?而且同年龄伙伴间的思维更接近,若学会倾听,更容易明晰自己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3.会想。在倾听的基础上会用脑去想。学会批判思维,对教师、同学的说法与想法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动脑筋想。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学生动脑子,使他们对教师、同学的问题都积极动脑去想。4.会说。在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善用——学习数学知识的归宿
数学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果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培养学生善于应用所学的知识,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归宿。
教师在每次教学时,都要让学生觉得数学有用。教师要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相信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学生才会有想“用”数学的意识。在想用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学会“三应用”。1.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让他们为自己的照片装饰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计算自己房间的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估算能力与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2.将所学知识应用到问题情境中。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充分运用本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男生占全班的,女生占全班的,第一小组占全班的或,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就在身边,学生乐于解决。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体会了应用分数的意义。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是要用数学,只有做到学以致用,数学才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乐学、会学、善用”,是学习数学的最佳状态。学生只有“乐学”才会“想学”,只有“想学”才会“会学”,做到“会学”他才能“学会”,最终才会“善用”数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西门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