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互动 分享快乐

2015-05-11余艳红

新教师 2015年1期
关键词:圆规土豆空心

余艳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师生间相互分享喜悦、分享乐趣、分享成果、共同成长的过程。这种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着彼此的经验、困惑与见解,分享彼此的感受、体会和情感,师生在积极参与、交往互动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分享着学习的快乐。

一、适时点拨,分享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对前人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一种“再创造”,在数学课堂中有一些知识是“经验”,也可以说是“技巧”,它无需让学生经历再一次的“创造”,只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与分享。适时的点拨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四两拨千斤”般的作用,从而使师生能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知道了用圆规画圆的三个步骤“定点、定长、旋转”。但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使用圆规画圆,还没有熟练掌握使用圆规的技巧。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上述三个步骤画一个指定的圆。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边画边嘀咕:“我怎么还是画不好圆。”这个结果是在教师的预设之中的,抓住学生操作不熟练引发的问题,教师趁热打铁地说:“老师有一个把圆画好的小秘诀,想与同学们分享,请认真看老师演示。首先使圆规的针尖和笔尖保持一样的高度?然后把圆规轻轻下压,达30度左右再旋转。明白了吗,请再试一试吧。”学生用教师的“秘诀”一试,脱口而出:“真的!我画出一个完美的圆了,分享老师的方法真好!”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分享的“秘诀”并不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它是在熟练使用圆规后得到的一个小技巧。此时与学生分享可以减少他们走弯路的时间,为学生熟练掌握用圆规规范画圆奠定了基础。该环节分享成功的喜悦,也树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捕捉生成,分享思考的乐趣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之一是“引发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疑惑才会有问题,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能真正感悟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疑惑,大胆表达自己发现的问题,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时,教师要敏锐捕捉来自学生的问题,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师生、生生彼此之间分享思考的乐趣。

“圆柱体积”一课的教学完成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求右侧物体的体积(图1)。

在练习反馈时,教师预设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利用公式“物体体积=外圆柱体积-内圆柱体积”就结束这一道题的教学。此时一位学生站起来,小声地说:“老师,这里的体积一定要减去里面空的部分吗?”这个问题引起其他同学的一阵哄笑,教师也愣了一下。幸运的是,教师并没有急于给学生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让其他学生先独立思考一下这位同学的问题,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就有了下面一场辩论。

生■:不用减!比如说,我们用一辆车来运这样的空心管,求可以放几根?你能把空心管里面的体积减掉,多放几根吗?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因为物体的体积指的是它所占的空间大小。比如说,把这个物体看成一个空心的电线杆立在那,求它的体积就不能减去里面的部分。

生■:我也认为不要减,例如我们的讲台桌底下是空的,但是在求它的体积时,就不能减去下面空的部分。

生■:我认为应该减,比如我们在求这个空心管的重量时,就应该减去里面的空心部分。

生■:我认为也应该减,比如我们把这样的一根空心管完全浸入水中,它排出水的体积就是它的体积,这时,就不包括里面的空心部分。

……

虽然有些学生的表述并不是很完美,但课后年级组教师讨论时,还是认为学生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当给这根空心管一个具体问题情境时,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从而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教师、同学分享自己的困惑,并且进行积极反思、大胆质疑,探索出新的问题,这对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就是思考带来的乐趣。

三、留足时空,分享创新的成果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一个核心概念,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因此,需要留足时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不断探究、不断积累。而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载体,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探究过程中谈一谈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感受、体会和收获,分享创新的成果。

在教完“圆柱和圆锥”的相关内容后,有一节“综合与实践”课——“测量物体的体积”,要求学生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为了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你能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吗?”分小组回家探究,第二天带着小组探究的结果来与其他人分享。

第1小组:我们受到曾经做过的练习的启示,把一个土豆完全浸入水中,记录原来水的高度和完全浸入土豆后水的高度,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第2小组:我们是先用一个土豆切出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称出它的质量,把1立方厘米土豆的质量除以1立方厘米,再称出一个完整的土豆的质量,除以前面的商,就是这个土豆的体积。我们小组还特意上网查了,书上讲的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比的比值是这种物质的密度,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样的。

第3小组:我们受到橡皮泥的启发,把土豆蒸熟了,变成土豆泥,捏成长方体的形状,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不过比实际的体积可能要大一些,因为我们在妈妈的帮助下,加了一些淀粉。

上述的第1、第2两种方法在教材中有出现,在教师的意料之中。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最后与同学分享探究的过程,就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过程。而第3种方法就在教师的意料之外了,虽然方法有待商榷,但学生会根据学过的“等积变化”的规律,自己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再与同学分享这一成果,这不也是一种创新吗?

教学是一种实践,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和分享快乐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师生之间适时、适当的彼此分享,不仅能提高课堂实效,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圆规土豆空心
地球是空心的吗?
圆规
空心人
土豆喝水
土豆爱吃糖
空心
圆规小姐圆梦记
二合一圆规尺
发芽土豆带着毒
圆规小姐圆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