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2015-05-11李延飞
李延飞
摘要:音乐表演需要有恰当的肢体语言,才能使音乐更加完整。琵琶演奏需要一定的肢体语言,本文以部分琵琶曲为例,试从节奏节拍的律动和气息身体的协调两方面来论述琵琶演奏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关键词:琵琶演奏 肢体语言 运用
音乐的表现主要是由人的表演或演奏来完成,完整的表演则需要有恰当的肢体语言,这样才能增加音乐的表现力。人们在表现音乐时是通过身体的运动将内心情绪流露出来的,而人体本身就是一件庞大的乐器。因此,需要进行音乐方面的训练。只训练听力、音色、手指等是不够的,必须练好人的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肢体语言。恰当的肢体语言并非天生的,它需要结合音乐的情景来完成。根据不同的情景来选择不同的肢体语言才能达到自然的效果。肢体语言包括对节奏,呼吸,动作等方面的表现和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在音乐表现中并非一日可成,在平时的练习中也要对肢体语言进行特定训练。
琵琶演奏需要一定的肢体语言。在接触一首乐曲时掌握乐曲的背景,理解乐曲的内涵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练习乐曲的过程中应当加入恰当的肢体语言,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在这种良性的循环练习中加强肢体语言的训练,才能在日后的表演中形成一种本能的反应,否则在表演时会不自然或者由于紧张而手忙脚乱。演奏曲子其实就是创造美,情感表达不仅体现在演员内心的情感波动,更直观的是通过演员外在的肢体语言表现的。因此加入适合于乐曲情感的肢体语言更有益于增加乐曲的表现力,从而吸引观众投入到乐曲的情景中去。
一、节奏节拍的律动
音乐的节奏与节拍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作品中占重要地位。节奏训练虽是基础内容,但节奏同肢体的恰当结合而产生的律动是更应该注意的。节奏节拍与肢体语言的正确结合就会产生正确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不正确的情感。节奏节拍包括多个种类,常见的是二拍子、三拍子、混合拍子。不同拍子有着不同的律动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拍子音乐,在听觉上比较方整,而快速的二拍子音乐和慢速的二拍子音乐又有不同的感情体验,因此会通过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现。慢速的二拍子音乐较平稳。例如:琵琶曲《春雨》(谱例1),该曲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此段为慢板,速度较慢,整体较为安静自然,因此有较多的时值去表现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右手的起落应与乐曲的意境相吻合,面部表情自然轻松,身体非常放松,整体内紧外松的状态。
谱例1:
中速的二拍子音乐多为进行曲的风格,节奏感较强,富有步伐感。练习这类乐曲身体应当融入音乐本身。例如:《十面埋伏》中“走队”(谱例2)。人的身体是有弹性的,在演奏节奏感强的音乐时,身体也会受到节奏的影响,产生相互的作用力,像在正步走时,每走一步身体就会动一下。想要把这种感觉带入乐曲中,首先要感受该段的节奏,把重音当成一步,每一次重音身体就会起伏一次。音符密集时身体逐渐靠近琴,音符疏松时身体慢慢远离琴,这样身体才能跟随音乐产生律动,表现列队的步伐。
谱例2:
快速的二拍子音乐速度较快,有快速弹性的律动感。如:琵琶曲《草原小姐妹》中第四部分的开始(谱例3):是模仿动物的步伐,此例是模仿马蹄的声音。马在奔跑时极具活力,全身抖动。弹奏这段音乐时根据乐曲需要,在音乐中融入肢体的表现,节奏为“强弱弱,强弱弱”,强时身体幅度较大,弱时身体幅度较小,由此循环,肢体语言就恰当的表现出来。
谱例3:
三拍子音乐的律动感比二拍子音乐的律动感更为强一些,如圆舞曲就是典型的三拍子音乐。圆舞曲强调第一拍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例如:《雪绒花》(谱例4)。在练习这类作品时,第一拍的强拍由于反作用力,身体会向琴的反方向弹出,肢体语言就会更突出第一拍的力量,后两拍为弱拍,身体慢慢又靠近琴,由此循环,身体就会随着节奏感运动。
谱例4:
二、气息身体的协调
任何音乐作品中都存在着不同长短的乐句,而这些长短不同的乐句中间需要一定的停顿或者连接,这些停顿或连接,就是音乐作品中的气息。气息是音乐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演奏音乐作品中没有气息,音乐就会连成一片,不是一部好的作品。音乐中的气息可称为呼吸,呼吸包括长呼吸和短呼吸,长呼吸多表达抒情的音乐,短呼吸多表达急促的音乐。不同风格的音乐会用到不同的呼吸。在声乐作品中呼吸比较好体会,而器乐作品中的呼吸则需要借助肢体语言来表现。
古曲是多运用长呼吸的一类作品。如:琵琶曲《新翻羽调绿腰》(谱例5)中开头的第一句。此曲是根据唐代歌舞大曲《绿腰》改编,该曲优美流畅。第一段为散序,节奏舒缓,弹完一个音要连接到下一个音,中间需要肢体语言来填补。弹奏时结合乐曲情景,不要操之过急,句子之间的呼吸为长呼吸,时值越长,动作越舒展,琴与身体距离就会拉开,右手弹完顺势上提,胳膊动作成弧线型,整体为松弛的感觉,然后接下一句。在视觉和听觉上都会深入人心且更加富有表现力。
谱例5:
再如:琵琶古曲《寒鸦戏水》(谱例6)开头,速度为中板。右手弹完时值较长的音符顺势弧线型上提,左手推拉弦是左手手臂轻轻架起,使演奏美观大方。
谱例6:
短呼吸大都是急促的感觉,时值较短,句子之间较为紧凑。如:《新翻羽调绿腰》第三段(谱例7)。该句节奏稍快,因此乐节间时值较短,呼吸变急促,动作也随之变小。
谱例7:
又如:《十面埋伏》中(谱例8)。该段情绪较紧张,呼吸比较急促。如果弹奏这一段动作过于舒缓就不符合该段的意境。
谱例8:
三、结语
演奏中的肢体语言是由演奏中情感的抒发而来,是自然的流露,是与呼吸、音乐中的各种音乐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抒发感情的辅助手段,不是特意的附加动作。音乐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还有很多种,以上只是部分音乐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在音乐表演中,增加肢体语言,使肢体语言与音乐相结合可以使观众更受感染,同时增强了音乐表现力。在练琴时,不论多么简单的曲子都要根据感情结合恰当的肢体语言来练习,慢慢形成一种习惯,做到真正的弹琴。
参考文献:
[1]杨靖.刘德海的琵琶教学思想刍议[J].中国音乐,2007,(01).
[2]刘素芳.琵琶演奏的感情表达分析[J].乐器,2005,(01).
[3]刘美丽.谈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J].中国音乐,2008,(03).
[4]刘德海.每日必弹[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5]李景侠.中国琵琶演奏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6]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怎样提高琵琶演奏水平[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