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在复杂性肛瘘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2015-05-11赵金成陈浩刘宏方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挂线瘘管肛瘘

赵金成 陈浩 刘宏方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在复杂性肛瘘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赵金成 陈浩 刘宏方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在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联合对口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 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7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显著, 且术后并发症少, 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复杂性肛瘘;临床疗效;并发症

肛瘘是指由外口、内口、瘘管组成的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 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1]。该疾病多是由于肛周脓肿恶化溃烂、肛门因硬物磨损受细菌感染、肛门的静脉血液流通受阻等病因引起, 临床表现为瘘外口流出黏液性和血性分泌物, 肛门部潮湿、瘙痒, 肛门疼痛, 全身发热、寒战、乏力等。肛瘘发病率较高,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其中男性青壮年患者居多。复杂性肛瘘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瘘管较长且弯曲的肛瘘, 就是常说的马蹄型及半马蹄型肛瘘, 是肛肠外科极难医治的疾病之一。复杂性肛瘘若得不到有效治疗,极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 如肛门狭窄、肛门畸形、肛瘘反复发作、肛门失禁等, 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困扰,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院近年来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5例。观察组男24例, 女11例;年龄25~59岁, 平均年龄(35.4±4.6)岁;病程8个月~6年, 平均病程(3.4±1.6)年;高位复杂性肛瘘5例, 低位复杂性肛瘘30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0例;年龄23~60岁, 平均年龄(34.6±4.2)岁;病程11个月~7年,平均病程(3.5±1.7)年;高位复杂性肛瘘7例, 低位复杂性肛瘘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切开挂线术 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切开挂线术。先切开高位肛瘘的低位部分, 然后切开空腔与支管, 将潜藏于里面的腐肉清除干净。在内口相通瘘管、耻骨直肠及扩约肌深部处的位置处挂线, 利用球头探针从低位将创面切开, 然后找到瘘管从内口处位置刺出, 于探针的一头系上橡皮筋后缓慢拔出探针, 保证橡皮筋完全通过瘘管, 将两端拉紧并合拢, 用钳夹紧紧夹住, 采用丝线于钳下结扎。将无菌的凡士林纱条填入到患者肛门内, 切口清洗消毒后采用纱布包扎。

1.2.2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 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先切开高位肛瘘肛管直肠环以下部分的管道, 将潜藏于里面的腐肉清除干净, 尽量扩大创面。对肛管直肠环以上的部分挂线, 挂线类型为橡皮筋, 挂线位置为肛直环肌肉和周围粘膜组织, 其高度与瘘管顶端对齐。于瘘管走行线上对外口四周的结缔组织进行切除, 将外口扩大以便更好地实施引流, 如果管道长度超过4 mm无外口或者瘘管顶端分支、弯曲, 则需在合适的部位造一个外口。将橡皮筋置入两个邻近外口间的管道内, 两端结扎时尽量保持松散,以保证管腔内的橡皮筋能够自由滑动, 从而促进对口引流顺利形成。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手术2周后, 患者不良临床症状消失, 创口愈合, 患者恢复健康。有效:手术2周后, 患者不良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创口基本愈合, 患者逐渐康复。无效:手术2周后, 患者不良临床症状与创口无任何改善情况, 患者病情甚至有加重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并发症观察指标 肛门畸形、肛门疼痛、肛门潮湿、肛门狭窄、肛门失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 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35例患者中1例肛门疼痛, 1例肛门畸形, 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35例患者中1例肛门畸形, 2例肛门疼痛, 1例肛门潮湿, 3例肛门狭窄, 3例肛门失禁, 并发症发生率达28.57%。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χ2=6.43)。

3 讨论

肛瘘是临床肛肠科一种比较难治的疾病, 若只是实施保守治疗不仅不能治愈, 还可能使疾病反复发作引发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因而必须采取手术治疗。临床上治疗肛瘘的手术主要有瘘管切开术、挂线疗法、肛瘘切除术等, 其中挂线疗法由于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换药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①能准确找到内口并对之进行处理。②能对括约肌进行合理处理, 并清除或切除所有瘘管。③橡皮筋脱落前皮肤切口不会粘合等。

由于复杂性肛瘘存在坏死腔深入, 瘘管支管多及弯曲等特点, 如果单纯使用切开挂线术治疗不仅疗效有限, 而且易引发肛门畸形、肛门疼痛等并发症, 疗效不容乐观。近年来临床上采用切开挂线联合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显著, 与传统手术相比, 该手术方法对复杂性肛瘘的病灶尤其是深部坏死腔清除效果显著提高, 且经治疗后疾病不易复发[2]。但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应注意:①操作时要认真, 且动作尽量轻柔, 避免出现假性内口或动作太大导致误伤。②做放射式切口, 切口走向与皮肤纹理保持一致, 从而有效避免术后肛门畸形。③保证术后16~20 d挂线脱落[3]。

本次研究观察组35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切开挂线联合对口引流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 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7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 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切开挂线联合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 且术后并发症少, 有临床推广价值。

[1] 茆海兵.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110例复杂性肛瘘临床观察.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24):60-61.

[2] 陈金秀.切口挂线对口引流术应用于复杂性肛瘘临床探讨.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2):176-177.

[3] 马淑云, 钱剑秋, 钱剑弘.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体会.医学信息, 2011, 7(6):2852-285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043

2014-12-05]

511300 增城市中医医院外科

猜你喜欢

挂线瘘管肛瘘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全国名中医陈民藩教授肛瘘挂线技术经验总结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肛瘘挂线术后中药熏洗护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