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银行存款缓增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2015-05-11徐可达
■徐可达
2014年上市银行三季报公布后,16家A股上市银行的存款总额为75.62万亿元,第三季度减少1.5万亿元,降幅达1.97%;有大型银行境内存款出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存款一直被视为中国商业银行的立命之本、业务之基,如今上市银行存款“集体失守”、增长乏力的原因何在?当前的缓增现象是否预示着存款发展趋势的“新常态”?这又将给商业银行的未来经营带来哪些影响?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及金融环境,研究分析存款规模的“源”与“流”的变化趋向,以及上市银行存款分布格局的变迁,并对商业银行如何理性认识经济“新常态”下存款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客观把握存款的“量”与“质”,科学发掘存款业务的内涵与外延,促进存款与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均衡、协调、高效、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一、从存款竞争格局解析存款分布变化
(一)银行业存款分布变化
尽管近十年来,中国银行业负债中的存款占比明显下降,但目前存款仍为银行业资金来源的主体,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这一占比仍在80%左右。因此2003~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变动情况,也基本反映出存款在各银行类金融机构间的分布变化。十年间,存款主要从5家大型商业银行向股份制、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转移。截至2013年末,五大行在全行业中的负债比例已下降15个百分点至43%,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比例上升7个百分点至18%,613家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负债比例合计上升10个百分点至16%,如果说股份制银行存款份额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业务扩张,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则主要源于机构数量的急剧增加,由2006年的126家增长了4倍。
从16家A股上市银行存款规模在银行类金融机构存款总额中的比例及增速变化看。在存款增速方面,2007~2013年全行业整体存款增速放缓1.7个百分点,A股上市银行增速放缓的程度要大于全行业,而上市的股份制和城商行增速明显回落4.8个百分点,是拉低上市银行整体增速的主要原因,但其增速仍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且较四大行整体增速高出5.9个百分点。在存款占比方面,上市的股份制和城商行尽管存款增速回落,但由于仍保持高位,因此在A股上市银行整体存款行业占比2013年较2006年下滑9.7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其仍保持了存款行业占比明显提升的态势;而四大行基本处于存款被 “蚕食”的境地,6年间行业占比下降了13.4个百分点。
表1 银行业存款增速及占比情况比较
(二)上市银行内部存款分布变化
本文按照16家A股上市银行2013年末总存款(含客户及同业存款)的占比排名,将上市银行分为三组:第一组四大行,包括工、农、中、建四行,存款总额在10万亿元以上,客户存款在8万亿元以上;第二组中型行6家包括交行、招行、兴业、浦发、中信、民生,存款总额在2.5万亿元以上,客户存款在2万亿元以上;第三组小型行6家包括光大、平安、华夏、北京、宁波、南京,其中前四家存款总额超过1万亿元,客户存款超过8000亿元;后两家规模略小,存款总额约4000亿元,客户存款约2500亿元。
1.规模及市场占比
截至2013年末,总存款余额四大行合计占比64.31%,较2011年末下降3.63个百分点。而中小型行市场占比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升幅位居前四名的分别为:兴业提高0.79个百分点,招行提高0.51个百分点,平安提高0.49个百分点,民生提高0.40个百分点,合计占中小型行提高幅度的60%。
细分市场亦体现为四大行占比下降,中小型行份额上升。2011~2013年,四大行在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及个人活期存款市场份额分别下降1.08、0.48个百分点,而从中小型行市场份额提升数据分析,中型行是公司活期存款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小型行主要蚕食个人活期存款市场。
表2 2013年末A股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市场占比情况
2011~2013年,四大行在上市银行定期存款及公司定期存款上的市场份额分别下降2.80、1.31个百分点,而从中小型行市场份额提升情况来看,中型行在定期存款市场的竞争力较强,在公司和个人定期存款的份额提升表现都较四大行及小型行出色。
表3 2013年末A股上市银行定期存款市场占比情况
2.增长幅度
从总存款增速来看,2013年,尽管三类上市银行平均增速均较2012年明显放缓,但四大行2013年平均增速已滑入一位数,较上年下降3.52个百分点。其中,除了中行由于2012年存款增长较慢(仅3.17%),次年出现反弹外,其他三大行总存款增速均明显回落,四大行总存款增速两年平均8.43%。而中小型行在2012、2013年交替出现“大小年”,总有增长加快的年份,两年平均增速仍高达20.33%。
表4 A股上市银行存款余额增速情况
从公司、个人存款及活期、定期存款维度进一步分析可见,大行客户存款增速放缓主要由于定期存款增长下滑显著所致。
表5 A股上市银行存款增速分解分析情况
定期存款从大行“拉到”中小型行,不难推断最有效的手段应该是提升存款利率浮动幅度,甚至一浮到顶。这些定期存款拥有者,资金相对大额,也是最具议价能力的群体,且对利率市场化反映较敏感,而这些群体资金的波动对于大行来说影响相对较大。2013年末,农行存款余额1亿元以上的对公客户数占全行对公客户数仅0.22%,但在对公存款余额中的占比却达到61%(吴姗,2014)。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定期存款成为中小型行主要的吸储目标,也是大行流失最多的存款板块。
3.结构变化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活动,高中语文教学是实现学生文化传承与诠释的重要途径。对于文化进行理解、坚守以及传承,这就是文化传承及诠释的主要内容。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能够与现代文化价值理念进行有效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不同文化价值理念的相互促进和提高。不能全盘否定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认为传统价值理念完美无瑕;也不能对传统价值观念不屑一顾,认为在传统文化中都是过时的价值观念。同时,还应该利用高中语文的独特优势,实现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
在存款总额中四大行客户存款占比高且持续升高,同业存款占比低且持续降低;中小型行则相反。
表6 2013年末A股上市银行存款总额结构及变化
在客户存款余额中,四大行公司、个人存款基本“平分秋色”,中小型行则十分倚重公司存款,个人存款占比仅为20%~30%。但三类上市银行均呈现公司存款占比下降、个人存款占比上升的趋势。
表7 2013年末A股上市银行客户存款余额结构及变化
在上市银行客户存款定活比总体下降的背景下,2013年末,四大行活期存款占比仍保持在51%以上的较好水平,且下降的幅度远小于中小型行。由于中小型行侧重公司存款的业务结构,因此在活期、定期存款中,其个人存款的比重都远低于四大行;但近三年来,中小型行加大了个人存款的扩张,占比均较公司存款有所提升。
表8 2013年末客户存款定活结构及变化
4.存款付息率
2013年,四大行平均总存款付息率较中型行、小型行分别低65、80个基点,主要源于同业存款成本控制十分得力。2013年,四大行平均同业存款付息率较中型行、小型行分别低129、144个基点。在总体存款付息率上升幅度的控制上,四大行表现更为出色,2013年较2011年仅提高25个基点,均较中型行、小型行低25个基点;而四大行公司存款付息率上升幅度略高于中小型行,也体现了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中小型行在个人客户基础、分销渠道资源相对薄弱的情况下,通过价格策略进一步加大了对公司存款市场的营销和争夺力度,四大行也一定程度上被迫跟进,从而导致公司存款付息率升幅较为明显。
表9 2013年A股上市银行存款付息率(单位:%)
5.存款与理财业务发展
2013年数据显示,四大行活期存款余额市场占比高于其理财产品余额市场占比,中小型行反之,一定程度说明了四大行历史积累的、雄厚的活期存款基础为其在理财产品市场占得先机提供了重要条件。
表10 2013年上市银行活期存款、理财产品余额市场占比
表11 2013年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及理财业务发展情况对比
具体剖析银行理财及存款业务互动发展的典型案例发现,两者的关系可能是互补也可能是替代。例如,工、农两行理财业务依托良好的存款基础得到快速发展,且理财产品收益率亦控制在较低的合理水平;而有的上市银行以较高收益为“卖点”,推动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一定程度对存款产生 “挤出效应”;也有的上市银行通过存款基础显著增强,并及时转化为理财业务,从而实现存款、理财“双赢”。
二、从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展望存款业务变化
(一)认清存款发展之势
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央行仍将在货币政策上保持一定程度的审慎态度,而直接融资的发展将随着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化而步伐加快,因此2014年第三季度出现的银行存款放缓现象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未来,中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端将多元化发展,被动的存款吸收占银行负债的比重将有所下降,而随着企业及个人大额同业存单的推出,及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债务融资操作的成熟,主动负债比例将提高。国际大型银行客户存款在总负债中的平均比重已降至50%左右。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应理性前瞻地看待存款缓增趋势,为未来多元化其负债结构积极探索、充分准备。
(二)找准存款吸收之度
“存款立行”一直以来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策略,存款多多益善也成为毋庸置疑的“公理”。但“拉存款”难、“拉存款”贵的现象愈演愈烈,商业银行是否应该停止盲目跟进,冷静考虑一下存款“适度”问题?这里面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规模的“度”,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资本监管要求日趋严格,资本的刚性约束要求商业银行有多大资本才能发展出多大规模的资产,并以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客户存款予以支持(杨凯生,2014)。换言之,刚性资本约束下的资产业务并非“以大为美”,故而与之匹配的存款规模亦非多多益善。当存款增长放缓,资产扩张较为激进的银行应相应调整资产业务的增速,以“量入为出”,而非以资产扩张倒逼存款跟进;资产增长稳健的银行应保持定力,不要盲目投入到消耗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存款竞争中,争抢对自身附加值有限的“过多”的存款资源。
二是成本的“度”,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固定利率环境下比拼规模优势的竞争模式将日渐式微,存款已成为一种成本逐步上升的资金来源。存款成本的显性表现是付息率,随着存款基准利率上限的逐步提高直至最终取消,存款付息率的上升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存款的隐性成本包括拓展客户基础、优化物理网点及电子渠道、培训及激励相关员工等方面的经营成本,及即将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①2014年11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以就人民银行拟定的《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给商业银行保有客户存款所带来的保费成本等。可见,存款将越来越贵,控制存款成本成为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新课题。这就需要商业银行由粗放地“拉存款”过渡到精细地“管存款”,运用价格手段,优化存款的客户、品种、期限结构;立足长远,夯实存款业务的客户、渠道基础,做好客户拓展、产品创新、服务提升、经营管理等基础工作,促进各类存款稳定均衡、适度适价地增长。
(三)拓宽业务发展之基
当前,中国金融结构中直接融资比重正逐步增加,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跨界”竞争者层出不穷,存款增长放缓使得一直视存款为“业务之本、生存之基”的商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在传统的存贷业务模式下,存款几乎是商业银行唯一重要的“生产原料”,但事实是银行向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客户的存款,存款首先是产品和服务派生的结果,然后才是产生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土壤”。
因此,商业银行应顺应存款的发展变化,辨识和拓展新形势下真正的未来“发展之基”。一方面扩大存款业务外延,存款营销由存量向流量转变,从锁定单个客户到抓住整条供应链延伸,提升客户黏性,提升存款稳度;与此同时,跳出固有观念,放宽视野,以客户金融资产取代存款概念,拓展业务平台,并探索业务的“蓝海”及“长尾”市场。另一方面要发掘业务内涵,以产品、服务与体验来吸引客户。通过提高产品研发能力、产品创新组合能力、客户资产综合配置能力、资产运作及管理能力来增强存款的竞争力;通过加强内部联动与协同,使存款业务有效依托信贷融资、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资产投资、账户服务、结算清算、现金管理等综合产品配套方案,满足客户的一揽子需求,增加客户资金在银行的体内循环;通过“流程再造”,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优化流程、简化手续,提升客户体验,以安全、便捷的业务优势留住现有客户、吸引新兴客户。
[1]吴姗.顺势而为的存款变革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4,(5):26~27.
[2]杨凯生.存贷比75%限额非中国独有贷款难另有原因[N/OL].人民网-银行频道,201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