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毒螺旋体抗体含量与RPR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

2015-05-10王薇薇陈鑫韩亚琴练向阳丁建平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螺旋体梅毒先天性

王薇薇 , 陈鑫 ,韩亚琴,练向阳 , 丁建平

(1、东台市中医院检验科,江苏 东 台224200;2、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检验科,江苏 东 台 2 24200)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与体征,也可呈潜伏状态,还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故危害极大[1]。梅毒的临床诊断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三方面信息。其中,实验室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诊断梅毒必不可少的依据,也可用于疗效观察、判愈、判定复发或再感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是本院检验科开展的两种梅毒实验室检查项目。现将这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加以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59例梅毒确诊患者均为东台市中医院2013年1-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73例,女86例,年龄1d~80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分期均依据卫生部于2007年修订的《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

1.2 试剂与仪器 RPR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由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试剂盒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EFFICUTA全自动样本前处理系统及Anytest-2000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均为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

1.3 检测方法 RPR通过对血清的倍比稀释,采用颗粒凝集试验检测其反应素滴度;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采用双抗原夹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测定患者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含量。对于RPR阴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阳性但与临床体征不符的可疑患者用TPPA确诊;对于RPR≥1:8,梅毒螺旋体抗体含量≤5.0的患者,稀释血清重新检测,防止钩状效应的发生[2]。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配备的说明书操作,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室内质控在控,仪器运行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均数的比较采用F检验,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RPR滴度不同梅毒患者梅毒抗体含量的比较 按RPR滴度的不同将梅毒患者分为RPR阴性、RPR<1:8和RPR≥1:83组,3组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含量差异显著(F=11.31,P<0.01)。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3组RPR滴度不同梅毒患者梅毒抗体含量的比较

2.2 先天性梅毒与后天性梅毒患者抗体含量的比较 159例梅毒患者中先天性梅毒患者41例,其中RPR阴性20例,阳性21例,其梅毒螺旋体抗体含量相互比较,差异显著(t=2.37,P<0.05);后天性梅毒患者118例,其中RPR阴性38例,阳性80例,其梅毒螺旋体抗体含量相互比较,差异显著 (t=5.25,P<0.01)。RPR阴性的先天性梅毒患者与后天性梅毒患者相比,抗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t=0.99,P>0.05);RPR阳性的先天性梅毒患者与后天性梅毒患者相比,抗体含量也同样无显著性差异 (t=0.64,P>0.05)。 具体结果见表 2。

表2 41例先天性梅毒患者与118例后天性梅毒患者抗体含量的比较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大量人口的流动,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4-2008年江苏省梅毒报告病例数年均增长率在30%左右[3],而全国平均每年以52.7%的增长率增长[4]。本院连续三年检测到的梅毒患者例数逐年增加,尤其是先天性梅毒病例数增长较快。因此,梅毒的早发现早治疗,对控制梅毒的蔓延有重要意义。

当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4~10周左右,血清中可产生一定数量的抗类脂质抗原的非特异性反应素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根据检测所用抗原不同,梅毒血清学试验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主要应用于梅毒的筛查和疗效观察[5]。另一类血清学试验为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建议把该方法作为梅毒首选初筛试验[6]。以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因其具有较高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7],且操作简便快速,在临床上应用较多[8,9]。随着实验室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发展,以镧系元素铕为标记物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在临床上得以开展。该方法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还可根据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比值计算出待测抗体的浓度[10],实现了梅毒螺旋体抗体的量化检测。

本资料结果提示,体液免疫在清除梅毒螺旋体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浓度的增加,RPR滴度会随之下降甚至消失,说明高浓度的特异性抗体对梅毒螺旋体有一定的清除作用。RPR<1:8但非阴性的梅毒患者约占研究总例数33.33%(53/159),大多为隐性感染,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这部分患者的抗体浓度虽然高于组的患者 (t=2.44,P<0.05),但其含量还不能完全清除患者体内的梅毒螺旋体。如果不接受彻底治疗,仍有可能作为传染源感染他人。

本资料中先天性梅毒患儿较多,占25.79%(41/159),多数是在乡镇医院生产或体检时查出,来本院确诊或住院治疗。结果提示RPR阴转只与特异性抗体含量有关,与先天性梅毒还是后天性梅毒无关。无论是何种梅毒患者,当其体内梅毒特异性抗体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对梅毒螺旋体都具有清除作用。先天性梅毒患儿其抗体主要来源于母体,因此对梅毒孕妇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对梅毒孕妇的抗梅毒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减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减轻先天性梅毒患儿的病情、改善先天性梅毒患儿的预后[11]。

本资料中的梅毒孕妇大多来自东台周边的偏远乡村或城市务工人员,产前检查意识淡薄,对胎传梅毒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再加上部分医务人员对梅毒母婴传播相关知识掌握薄弱[12],导致先天性梅毒患儿数量较多。因此要减少先天性梅毒的发生,一方面要加强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做好产前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另一方面要加强部分地区医务人员关于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做好对梅毒孕妇的检查和治疗工作。

综上所述,梅毒螺旋体抗体具有保护性,随着抗体含量的增加,RPR滴度会随之下降甚至消失。因此,无论是先天性梅毒患者还是后天性梅毒患者,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使其体内获得高含量的抗体,均可增强其对梅毒螺旋体的清除能力。

[1]张学军,陆洪光,高兴华,等.皮肤性病学[M].第 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9-186.

[2]陆正贤,李松华.ELISA检测梅毒的钩状效应与RPR检测梅毒的相互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4):478-479.

[3]傅更锋,还锡萍,丁萍,等.江苏省2004-2008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10):1399-1402.

[4]马红霞,周运恒,杨蔺,等.不同的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检测1808例血清标本结果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32(12):1350-1352.

[5]吴劲松.RPR与TPPA检测对梅毒诊断及疗效的价值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416-417.

[6]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Discordant results from reverse sequence syphilis screening-five laboratories,United States,2006-2010[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11,60:133-137.

[7]Castro R,Prieto ES,Santo I,et al.Evaluation of an enzyme immunoassay technique for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against Treponema pallidum[J].Clin Microbiol,2003,41(1):250-253.

[8]田华.4394 例新生儿 HIV、HCV、HBV、TP 检测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5):480-481.

[9]肖中华.1594例孕产妇梅毒与HIV抗体筛查结果的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5):502-505.

[10]孙莹,徐明,吴颖之,等.化学发光法和时间分辨荧光法与TRUST检测结果比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8):735-736.

[11]尹虹,苏卫.梅毒孕妇的抗梅毒治疗对先天性梅毒患儿病情与预后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0,32(6):856-857.

[12]乔亚萍,方利文,王临虹,等.医务人员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知识掌握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4):500-502.

猜你喜欢

螺旋体梅毒先天性
羊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和防治措施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