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级医院急性输血反应现状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
2015-05-10朱洁好周涛林楚霞叶伙梅吴绮丽
朱洁好,周涛,林楚霞,叶伙梅,吴绮丽
(云浮市人民医院,广东 云 浮527300)
输血可以治病救人,但输血也会引起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可致命。英国严重输血危害工作组定义:急性输血反应是指血液成分输注后<24h内任何时间出现的反应[1]。在我国,急性输血反应主要包括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过敏性输血反应(allergic transfusion reaction,ATR)、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污染和感染性休克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循环负荷过重以及大量输血致出血倾向等[2]。现今,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输血反应的严重性,进一步加强输血各环节的质量管理,以预防和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为此,笔者对本院既往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便探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2012年-2014年本院的输血患者共17522例,各临床科室报告的急性输血反应资料共84例,包括长期反复输血的患者,男性46例,女性38例,年龄2天至89岁;其中外科35例,内科20例,儿科10例,ICU8例,妇科6例,门诊5例。
1.2 研究方法 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经治医师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对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
1.3 输血不良反应判断标准 参照《临床输血学》[3]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2012年-2014年三年间临床各科室发生输血反应情况 2012年-2014年,外科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35例)比内科(20例)的要多,最少的是门诊(5例)。 见图1。
图1 2012-2014年各科室的输血反应例数
2.2 各种血液成分发生急性输血反应次数和构成比 各种急性输血反应中,以FNHTR和ATR为主,其中FNHTR多发生于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患者,而ATR则多发生于输注冰冻血浆的患者,见表2。
2.3 急性输血反应与输血次数的关系 有输血反应史的与无输血反应史的患者同样可发生急性输血反应,有≥2次输血史的患者发生急性输血反应史的更为明显,见表3。
表2 各种血液成分发生急性输血反应次数和构成比(n,%)
表3 84例急性输血反应与输血次数的关系(n,%)
3 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时间可分为急性反应和迟发反应,本次统计的输血反应均发生在24h内,未见有迟发反应的报告。这种状况的出现可能与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未有充分的、全面的认识,因而忽略了一些迟发性输血反应有关。从图1可以看到,2012年-2014年,外科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例数均最多,调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外科与ICU的年度用血量基本持平,但外科的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回报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ICU接收的都是重症病人,输血的量和种类多,很难判断是哪一袋血造成的输血反应,因此一些轻微的发热和过敏症状通常就被忽略[4]。(2)部分外科医生的输血观念未更新,习惯以1U/2U红细胞搭配200ml/400ml血浆来进行输血,血浆的滥用导致输血反应相应增加;(3)与内科患者相比,外科患者一般没有更多的基础疾病,因而其输血反应如发热等就更容易被发现。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输血反应主要是FNHTR和ATR,尤其以ATR为常见,这与孟庆艳等人的报道结果一致[5]。84例急性输血反应中有输血史的占了67.86%,有输血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无输血史的占32.14%,这种状况的出现可能与血液制剂的“冷链”断裂有关。据我们了解,不少血液制剂从离开输血科至输血开始常常≥30min,有的甚至在室温放置超过1h。不少护士认为,血液制剂应在室温放置一段时间,等其升温后再给患者输注才好。实际上,一般输血不需要加温,只有在快速、大量输入库存血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对血液进行复温[6]。而血液制剂尤其是浓缩血小板输注前若在室温放置太久,常常是血液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7];其“冷链”的断裂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8]。
笔者认为,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复杂,表现多样,为了减少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医务人员必须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加强输血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
输血科人员:(1)严格遵守输血科各项规章制度、输血规范和操作规程。(2)认真做好血液库存管理工作,血液入库验收和分类贮存工作要细致,确保血液质量。(3)严格输血申请单的审核制度,对不符合输血指征的申请应明确拒绝,并向临床提出合理的建议。(4)积极开展输血新技术,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配血并检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以进一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9];同时,还应积极开展自体输血技术。(5)输血科管理者或输血医师应全力协助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血液保护,指导临床合理搭配输注各种血液制剂,以减少患者出血及红细胞悬液的输注,达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目的[10]。(6)对于既往有两次以上输血发热反应的患者,建议其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剂,如滤白红细胞悬液[11]。
临床医生:(1)严格掌握各种血液制剂的适应症,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输血前告知,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名。(2)输血过程中患者若出现异常反应,当班医师应及时处理并查找原因,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反馈给输血科。(3)输血后由经治医师及时评估输血疗效,以及时调整输血方案,防止输血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4)对于反复出现过敏和发热反应而又必须输血的患者,可考虑输血前用药和(或)采用洗涤或去除血浆的血液成分[1]。(5)医生是输血治疗的决策者,而外科医生则是血液保护的主要力量,其血液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在工作中若能适当地运用血液保护技术,将会极大地减少输血风险的发生[12]。
护士:(1)采集血标本前仔细核对申请单与患者腕带资料是否一致,采血后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在输血申请单上贴好血标本的标签[8]。(2)从输血科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存,确保各类血制剂的“冷链”完整。(3)做好输血前核对工作,须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以防止血液受污染。(4)在整个输血期间要对患者实行观察和监护,保证所有输血患者都能受到直接观察[1]。
血站:(1)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采血袋和采血器,采血过程及制备应无菌操作。(2)采血前应详细询问献血员的健康状况,筛选、清除有过敏史的献血员。(3)认真做好献血员标本的血型鉴定,有条件的最好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4)及时收集、统计并分析医院回报的输血不良反应信息,查找自身原因,协助、指导临床减少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
[1]褚晓玲,王洪燕,郭永健.英国急性输血反应调查和处理指南解读[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2):219-227.
[2]蔡昕,杜跃耀,陈勤奋.170次急性输血反应临床分析[J].复旦大学报,2010,37(5):575-578.
[3]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6-265.
[4]姚根宏.急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及对策[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2):188-190.
[5]孟庆艳,李聚林,了贤华,等.15002例受血者中输血反应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6):572-573.
[6]田兆嵩,何子毅,刘仁强.最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实施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
[7]田兆嵩.临床输血进展[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5.
[8]武扬屏,戚少兰,王有芬,等.61例输血不反应病例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66-167.
[9]杨莹,谭雅玲,蒋永青.卡式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332-333.
[10]方颖慧,龙村.美国胸外科学会血液保护指南解读[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3,11(1):1-3.
[11]Paglino JC,Pomper GJ,Fisch GS,et al.Reduction of febrile but not allergic reactions to RBCs and platelets after conversion to universal prestorage leukoreduction[J].Transfusion,2004,44(1):16-24.
[12]邓硕曾.血液保护与节约用血[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4):29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