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探究式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5-05-10王维菊
王维菊
(太仓市实验中学,江苏 太仓 215400)
试论探究式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王维菊
(太仓市实验中学,江苏 太仓 215400)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探究式学习模式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这种学习方式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相信可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本文主要说明探究式学习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具体的应用策略。
中学地理教学 探究式学习 运用分析
探究式学习法也称为研究法、发现法,主要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启发者、协调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探究式学习方式下,教师会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组内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共同获取知识,整个探究过程有利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彰显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寻找事物的内在规律,构建自己的概念。以往中学地理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新时期下,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1.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意义
1.1 中学地理教学现状
目前,中学地理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仅被动地接受知识,往往被当成装知识的“容器”,在实际学习中并没有积极动脑主动学习知识,而且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生搬硬套教材中的内容,没有注重引申、迁移知识,也没有引导学生如何灵活运用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创造力及想象力发展。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并没有和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掌握的仅是“死”知识。
1.2 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最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如何和其他人交流、合作等。新课程改革主要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性及自主性等。探究式学习打破传统学习对学生的禁锢,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空间。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下,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向学生讲授相关理论知识,而是使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人。一堂课的教学安排指派一个学生充当教师,然后将其他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学生指定一个代表说出最后研究结果,这种学习模式可以使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智慧,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
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和时代保持同步,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改进,在中学地理课堂上应用探究式学习,首先应使地理教师树立最新教育理念,使地理教师清晰地认识到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并非盲目应用。同时,地理课堂探究式学习必须以地理教材为教学载体,使学生掌握所有应该掌握的地理知识,最后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协调、指导作用。具体而言,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式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开始的,探究式课堂学习的基础是设计问题。在备课环节,教师不仅应考虑到每一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学习能力设计相应程度的问题,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因此,问题设计是一门学问,同时是评价教师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课堂提问水平较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学习“欧洲西部气候”的相关内容时,这些气候知识抽象、枯燥,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如果你到一个伞业应聘,结果该企业正好准备开发市场,结合当地气候特征,你想要设计什么样的销售方案,才能确保商品销售额?在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后,相信很多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可以点几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相互讨论。
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考虑以下几点问题:①教师应提问学生存在疑问的地方。②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合理设计问题难度,提问的问题不能和学习内容脱节,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但也不能太难,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解答。③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提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发展智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④应将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及开发。虽然地理教材中已经有一些探究性问题,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在当前学习材料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将相关学习内容转化成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2 设计学习内容
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引出技能,然后通过技能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点。比如,学习“生产活动与地理区域联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划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一个小组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工业区或者农业区,小组内成员在课余时间收集关于这个区域的交通情况、社会情况、资源情况及自然环境状况等资料,课下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这个区域的不利因素及有利因素,全面分析这个地区地理环境在生产活动下受到的影响,同时思考基于环境保护基础上该区域的发展策略。上课时,由各组指派代表将自己的观点向全班同学陈述,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探究设计的问题最好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或者可以选择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参与探究、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技能。
2.3 确定活动方式
合理的探究活动方式是确保探究效果的关键,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内容不同,采用的活动方式应有所不同。比如,学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时,开始时可以应用“观察活动方式”,教师可以提前指导学生观察每天正午教室里太阳光的照射位置,然后放学时观察天黑情况,这就是昼夜长短变化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要求学生将自己观察的内容详细记录下来,上课时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汇报出来,并且总结规律。最后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小结,说明四季形成原因,由于昼夜长短及太阳照射角度变化使地表受到的热量不均匀所致。
2.4 开展探究活动
进行开放式探究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准确把握主要方向,引导学生多探究一些比较有意义、有价值的话题,在课堂上尽量做到“放而不乱,控而不死”。组织探究活动时,应该使学生明确活动规则、活动目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让其自主探究、自由讨论、自由发挥,但教师应合理控制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要素,确保学生能够适度发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及科学探究精神。也就是说,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鼓励学生自己探究、相互讨论,但教师应适当、适时指导、点拨,一旦学生出现问题,及时协助学生解决。
其次,教师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尽量理解、接纳学生的看法和观点,努力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平等、民主、友爱、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享受探究活动过程,乐于探究、创新。
综上所述,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参与式、开放性学习方式,教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
[1]李晓梅.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J].考试教研版,2011(7).
[2]吕忠仁.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浅议[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11).
[3]王必亚.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03).
[4]曲景慧.谈中学地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3).
[5]王肇和.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和改革意见[J].铁道师院学报,2002(02).
[6]李晓红.中学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建议[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