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校外德育基地的实践与思考
2015-05-10王建东
王建东
(宁海县跃龙教育集团星海中学,浙江 宁海 315600)
创建校外德育基地的实践与思考
王建东
(宁海县跃龙教育集团星海中学,浙江 宁海 315600)
如何利用地方资源,构建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丰富学生德育内涵,对于新时期的青少年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从实践意义、实践依据、实践基地、实践措施、实践反思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与思考,取得了显著的德育效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校外 德育基地 构建
一、实践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我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利用地方资源,构建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丰富学生德育内涵的工作指导方针。
校外德育实践基地是整合利用县内丰富的人文自然社会资源,通过免费或优惠的方式,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参观考察、休闲旅行等活动提供丰富而专业的场所条件、教育教学资源及有效活动的总称。利用地方资源,构建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学生了解历史,关注当代,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科学人文素养,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形态,扩展学生的发展视野,优化共同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三是有利于有效利用我县现有的丰富而多样的自然人文等社会教育资源,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综合利用最优化,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机制。
二、实践依据
教育政策法规和相关教育理论为构建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开展了社会实践大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政策依据。
宁波市教育局 《关于开展2013年宁波市中小学的与重点改革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宁波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空间广阔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条件,满足学生多元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的任务。
宁海县教育局着手实施了 《利用地方资源构建校外德育实践基地》的改革项目。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战略主题,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注重知行统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原则”。
(二)理论支撑。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社会大课堂实践行动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一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表达,“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育方法问题上的具体体现。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手脑并用、知行统一,反对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割裂、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当前,在中小学校开展的社会大课堂教育实践行动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推广和深化,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对指导中小学生实践教育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实践基地
(一)依托休闲登山步道,进行远足体验。
学校选择了就近的两条登山步道。一条是“学校—星海小学—青洋山庄—望海寺—杜鹃山顶—望海寺—妙香寺—学校”,另一条是 “学校—飞凤山公园—罗家登山步道进口—屠岙蔡—福泉寺—连头山—学校”。
(二)走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选择了跃龙山烈士陵园、山阳革命纪念博物馆、柔石故居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三)走进敬老爱老基地,进行慈孝教育。
学校选择了所在园丁社区的宁海县社会福利院和闻裕顺福利院作为敬老爱老基地。
(四)走进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劳动体验感受成长。
学校选择了欢乐佳田农场作为劳动实践基地。
四、实践措施
(一)报批工作程序化。
组织学生外出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学习培训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确保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安全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底线,也是学校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要本着对学生安全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对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的管理。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把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对由于责任不落实而导致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培训等活动须严格实行报批制度。学生集体外出活动按“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履行报批程序。凡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地点在县外的,必须提前七个工作日向县教育局送交书面报告及活动方案、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并填写《宁海县中小学幼儿园集体外出活动审批表》,经局领导签字同意后报安监科备案,方可组织外出活动。学校组织师生外出活动地点在镇乡内的,由学校校(园)长审批,报当地镇乡(街道)教办备案;外出活动地点跨镇乡的,由镇乡(街道)教办审批,报县教育局备案。经审核批准和校外集体活动,学校及举办者不得擅自变改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或扩大活动的规模等。未经批准,任何年级、班级不得组织师生外出活动。
(二)安全措施预案化。
学生校外德育实践活动由年级段商定后上报学校政教处,政教处组织人员进行沿线实地踏勘,将不安全的因素记录下来,拟好《实施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报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应急预案内容包括:1.突发事件处理原则:(1)保持镇静,沉着应对;(2)学生优先原则;(3)就地抢救原则;(4)报警、求援原则;(5)维持秩序、迅速疏散原则。2.应急反应措施:(1)一名行政领导、全体任课教师随班;(2)所有教师的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3)走出校门后,由领队教师在出入口执守,观察学生情况。3.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师生在途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带队教师应立即与领导联系,视轻重由领队作处理、或就近送医院。4.学生走失处理:(1)确保学生小组长知晓班主任及其他带队教师电话号码,以便联系;(2)如发现学生走失,切不可大意、拖延,应立即组织就地寻找;(3)从学生最后接触的同学入手,了解最后行踪;(4)电话通知其他带队教师关注寻找。5.交通事故处理:(1)有严重受伤者应即刻拨打120、110,并立即组织抢救;(2)迅速报告校领导,视伤情确定立即送医院,或紧急处理后送医院;(3)保护好现场,指挥师生撤离至安全地点;(4)检查、诊治;(6)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分别负责家长、公安、医疗、保险各方接洽,妥善处理善后事宜;(7)写出书面报告,总结经验教训。
(三)意外伤害保险化。
学生参加校外德育实践活动期间,为防范无法预知的安全风险,为学生提前规划保险保障必不可少。学校在活动前,从办公经费中按每个学生10元给学生购买一次性旅游保险,能大大缓解学校因为组织学生活动出意外而遭遇的巨额赔偿。
(四)参加对象社会化。
每次组织学生实践活动,都事先成立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家长委员会主要成员,让他们一起参与活动的组织。由家长委员会派出每班两三名责任心强、有时间的家长代表,协助教师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让家长一起参与实践活动,不仅仅可以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学校的工作,加深理解,达成共识,同时也是一个家长和老师之间互相教育、共同提高的过程。此外,家长中有各类人才,有的擅长摄影摄像,有的是户外运动爱好者,有的是医生护士,可以发挥其所长,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工作。同时,我们每次邀请县体育局户外救援队成员和校外辅导员全程参与活动。
(五)活动内容德育化。
学校组织校外德育实践活动活动,带学生寻找“快乐”和生活“本源”,认识大自然的奥秘,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观察力,无疑是有趣而有益的。但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游”和“玩”,而应该自始至终贯穿着品德教育,成为一种德育实践活动。那么,校外德育实践活动中的品德教育应该着眼于哪些方面呢?
1.在活动中注重节俭教育。每年,城区学生的活动消费都明显过高,有的家长或学生比花钱、赛阔气,带上很多价格不菲的食品,吃不了就随手乱扔,有的甚至还原封未动。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不良品性与习惯往往由此而滋生。应该教育孩子美德源于节俭,劣行始自奢侈,对自己应该每时每事都严格要求。活动中的正当消费可给满足,但绝不可挥霍浪费。
2.在活动中不能忽略公德教育。比如出行时要注意红绿灯,遵守交通规则;到名胜古迹、园林展馆,不能随地吐痰,攀折花木,乱抛乱丢,随手涂画。在烈士陵园等纪念场地,不可大声喧哗,肆意嬉闹,以保持对先烈缅怀与追思的氛围。
3.在活动中注重环保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绿化,严禁学生攀摘花草树木、乱丢垃圾,每生自带保洁袋,返回时清理好环境卫生。
4.在活动中应重视集体观念与团队精神教育。要遵守纪律,听从领队的指挥与安排,按时集合,不耽误别人的时间。未经允许不随意单独行动,不进行有危险性的活动。有困难互相帮助,旅途中相互照应。
(六)活动评价机制化。
对于组织一次实践活动,事后的总结评价至关重要。不但每个班级需要总结,而且对于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事迹要进行评比表彰。在学校“星海之星”中专门为实践活动设立“创新之星”、“环保之星”、“节俭之星”、“组织之星”、“安全之星”等奖项,进行表彰。
五、实践反思
利用地方资源,构建校外德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德育体验,是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的一种有益实践与探索。活动难得,且行且珍惜。但是当前,还存在着困扰推进社会大课堂活动的多种因素。就学校方面看,一是没有固定的社会大课堂活动时间,即使有也常被挤占;二是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绝大多数活动经费还要学生支付;三是学生安全问题时常让组织者感到困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害怕承担学生活动的安全责任;四是没有形成有效的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的评价机制。如何有效地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以下四点值得我们重视并予以落实。
(一)加强社会大课堂的课程制度建设,规范实践活动课程时间和空间。
落实社会大课堂的内容与形式,特别要规定中小学社会大课堂的课时,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要从学校的课程计划中规定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的课时,要在教育行政法律法规中明确学生每周、每月或每一学期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的具体课时数,要像保障语数外课时那样保证学生社会大课堂时间,从根本上保障社会大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中小学社会大课堂的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使用经费。
从现有教育经费支出来看,社会大课堂的专项使用经费较少,各地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费捉襟见肘。有条件的学校应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社会大课堂活动的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予以保证。
(三)完善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的安全措施,确保学生活动人身安全。
学校要制定社会大课堂安全制度,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和预案,指定专人负责。做好学生活动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鼓励中小学生参加社会保险。要保证活动场地、设施、器材、交通工具的安全性。活动前要做好安全宣传工作,开展必要的自护自救教育,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构建并完善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的评价机制,确保社会大课堂顺利开展。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的情况和成效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考评体系之中。学校要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考核,及时做好学生活动汇报和小结等工作,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刘浩.精制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6.
[2]王建华.新课程与陶行知教育思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8.
[3]中小学德育,2014(9).